原标题:亦城村落纪实——屈家庄
屈家庄(简称屈庄),位于历史南海子东南隅。凤河从村西侧流向东南,往东四里许就是迴城门,东北三里许为东合盛。拆迁前,是瀛海镇最东南端的一个自然村。
据《大清会典事例》记载: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奏准南海子内“设果园五所,各给地一顷十九亩”,“每年交纳各种桃李,不征收地亩钱粮”。 另据《内务府现行则例》记载:“清康熙十二年正月奏准,南苑内安放瓜园头二名,每名各给地一顷五亩,养赡家口地二顷十亩。康熙十三年七月奉旨,南苑瓜园头刘兴春所种瓜甚好,著将旁边近地令伊开垦耕种,钦此。共给地六顷九十五亩。是年七月奉旨,屈五所种瓜地东边四眼井地再给十五晌。钦此。”在一幅绘于清道光年的《南苑全图》上,于南海子最东南部即屈庄位置明确标有果园和园头住房。至今,屈庄村西有两块地,一块叫“果园地”,另一块叫“小园地”。据说“小园地” 即是当时的瓜园。当地老人传说,康熙爷曾经到过这里。在本文引用的康熙谕旨中,即写有“屈五所种瓜地” 之名 ,显然指的就是后来的屈庄。这让笔者想起康熙皇帝曾写有一首《驻跸南苑遣使恭进太皇太后鲜果诗》:
日永离宫节候新,薰风早已献嘉珍。
赤瑛盘内甘鲜果,奉进瑶池第一人。
诗中是写康熙皇帝一次到南苑(南海子)游幸,正是瓜果初熟季节,立刻想到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即命人带上刚摘下的瓜果速往慈宁宫,奉给祖母尝鲜。还真说不定,这次送往慈宁宫的瓜果,可能就出自屈庄瓜果园。
以上可以证明,屈庄曾是清代南海子里的第五所皇家的瓜果园。
关于屈庄的来历,《大兴县地名志》上是这样记载的:“满族居多,少数汉族。清康熙年间,南苑设果园五处,此为其一。满族苑户屈姓于此种瓜果以献皇宫,渐成村落,因姓得名屈家庄。”不过,经笔者走访当村老人,结果却与上述不尽相同。
据当地老人说,屈庄在拆迁前主要由屈、刘、靳、富、吴、陈、苏、徐、孟等姓氏组成。的确是屈姓先来此落户,并以此定名“屈家庄”。但屈家(后人屈国海、屈国生、屈国成)并不是满族人,而是地地道道的汉族人。这一点,除屈家后人不认可是满族人外,还可以从过去屈家女人缠足得到证明,而满族女人是绝不缠足的。屈庄仅有“富”姓(前辈姓“拖”)(后人拖德山、拖德荣、富建华等)一户是满族,不过,那是民国初年才从京东八里庄投亲刘家搬迁而来的。
为了弄清屈庄的来历,年近七旬的屈家后人屈金才带笔者等人到海子外东大屯的表姐李秀荣家,请她叙说屈庄姥姥家过去的事情。李秀荣老人已87岁高龄,曾当过村里的妇女干部,虽然腿脚已不大方便,但是头脑却非常清楚。因大屯距屈庄仅有二里地远,小时候她常到姥姥家,所以知道许多屈庄过去的事情。
据李秀荣老人讲,她姥爷的祖父是海子外杭子村人(今青云店镇西杭子村),在早年间,只身来到海子里。因这里是皇家瓜果园,就留在果园里干活,夜里睡在窝棚里。因年轻力壮又聪明能干,很快就成了一名果把式,就被官家正式纳为“果户” ,不久还当上了果园头,住进了果户用房,后来娶妻生子成了一户人家。又过了些年,到该给儿子娶媳妇时,媒人问这里叫什么庄子,他这才想起这里还没有庄名,就向媒人随口说:“就叫‘屈家庄’吧”。从此,才有了屈庄的村名。刘秀荣老人还说,几乎同一时期,通州藉人一户姓刘的瓜把式(后人刘少泉、刘文臣、刘文来、刘文生等)也落户到了屈庄,专门负责瓜园。所以当时屈庄还有“屈刘庄”之称(这正好与康熙谕旨中所表扬的种瓜人刘兴春姓氏相同)。后来又有通州籍人靳德海(后人靳福田、靳福元、靳福兴、靳福旺等)也来屈庄落了户。民国初年,家住京东八里庄的满族旗人拖氏家族(后人拖德山、拖德荣)家境败落,想起与屈庄刘家是表亲,就举家投到屈庄落了户,后来改为了“富”姓(后人富建华等)。另有通州藉人吴玉昆、吴玉常兄弟二人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就投奔到屈庄舅舅靳德海家。从此,也在屈庄安了家,这就是吴家。据《大兴县地名志》记载,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屈庄已发展到110余户,570余口人。
屈庄1946年属大兴县四海乡。1952年属南苑区石太乡。1956年属南苑区红星集体农庄。1958年属大兴县红星公社。1984年置太和乡,属之。1994年合并到瑞合二村为同一行政村。2000年属瀛海镇。2010-2013年,因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南扩区被征用,原村民们搬迁至南海子公园东南侧的南海家园。
(作者:张友才 根据李秀荣、屈金才、刘桂胜、陈立梁口述整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