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星空旅游网!
2020
12/11
23:00
你的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从手艺人到“守艺人” 重庆铜梁竹编老人的坚守

原标题:从手艺人到“守艺人” 重庆铜梁竹编老人的坚守

李慧敏 张浩 封面新闻记者 杨渝

12月的铜梁荷和原乡,荷塘满是枯荷,两岸却仍是绿树红花,充满生机。荷和原乡景区文创街上的一家竹编工坊里,73岁的刘玉国坐在门口,用刀把竹子划成薄薄的篾条聚拢,篾条在他的手中上下穿插飞舞。长期埋头工作,老人的腰身已不再挺拔,但老人脸上的笑容却满是自豪。

刘玉国是重庆铜梁少云镇双堰村人。老人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开始学着用竹子编制背篓、箩筐、篱笆等。“那个时候物资缺乏,很多用的东西基本上都是靠自己编的。”

喜欢琢磨、心灵手巧的刘玉国成了当地有名的竹编高手。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刘玉国外出打工多年,年满60后才回到老家。这些年来,虽然很多竹编用具已被塑料制品替代,但老人并没有丢掉竹编手艺。荷和原乡文创街开街后,广邀民间艺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抱着让竹编工艺得到保护和传承的想法,刘玉国也来到这里,开始了新的创业。

饭甄子、簸箕、提篮、背篼、竹篓……走进面积不大的店面,墙上的架子上摆着琳琅满目的竹制器具。大到一米长的竹编鲤鱼摆件,小到只有三个指头大的簸箕,全都是刘玉国使用简单的刀具,让一根根不起眼的竹子,在他手中变成一件件或实用或美观的物品。

刘玉国老人告诉记者,制作篾制品是很有讲究的,篾条要粗细均匀、光滑细腻、青白分明、柔中带韧。编织过程很考验人的耐性,看似简单的一个竹篮,从选材、破竹、削篾到编制成型,少说也要经过十来道工序。“最复杂的就是蛋篓子了,要差不多4天才编得出来一个。”他选用的竹子都是慈竹,材质柔韧、劈篾性能良好,最是适合手工编织。因为年纪大了,村里担心老人上山砍竹子滑倒,还专门安排了人帮他砍竹子。

但是每次选材,刘玉国都要亲自到竹林里走一圈,选择合适的竹子,再指挥工人砍伐才放心。砍回来的竹子,按照不同需要再劈段、削条。“竹子的不同地方都有不同用途,有的地方不能用竹节那里,才能保持完整美观。”老人说。

虽然不再靠竹编养家,但竹编已经成为刘玉国生活的一部分。“我不靠这个赚钱,现在还在做这个,纯粹是对手工竹编的喜爱。”虽然编织方法万变不离其宗,但这些年来,从编织种类、大小到图形,刘玉国也在不断创新。

2019年7月,刘玉国的竹编作品在铜梁区“巧手编出幸福景”竹编技艺大赛中荣获金奖。去年12月,他的竹编作品《背篼》又在重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第六届渝西片区民间文艺作品展公益类荣获优秀奖。

更让老人自豪的是,自从来到荷和原乡文创街,自己的竹编工艺品被更多人看到、知晓,游客们无不为精巧而美观的竹编制品惊叹,特别是夏天荷花盛开期,景区游客众多,很多游客都会买下心仪的竹编制品带走。

“现在,党和政府给我们传统艺人搭建好了展示平台,我们应该让这些传统手工艺品得到更好地传承。”刘玉国说,他最大的希望就是有年轻人来了解和学习竹编工艺,不要让这门手艺消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admin#shaoqun.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