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图书馆里的温馨时光
回想以往的生活,最难忘的一段温馨时光,当数上世纪80年代到天津图书馆查阅资料。
那时我在中学教书,一到周日和寒暑假,天津图书馆社科资料室就是我最乐意去的地方。当时图书馆在和平区承德道12号,原法国公议局大楼。图书馆搬家后,这里还做过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市文化和旅游局办公机关。这是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气势雄伟,庄严肃穆,雍容华贵,进去之后,给人一种不许乱说乱动的感觉。大楼的对面是小花园,绿树成荫,里面有三座汉白玉雕像,中间一座是鲁迅的坐像,右手拿着正在阅读的一卷书,左手夹着香烟,好像正在思考着中国的未来向何处去;左边的一座是一对男女青年学文化的立身像,男青年左手拿着未合页的书,女青年左手拿书,右手拿笔,笔尖在书本上方,一人看着前方,一人看着书,散发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右边的一座是拿着稻穗的农民和拿着笔记本的知识女青年的立身像,似乎前者正在给后者讲解着稻谷成熟的过程。
承德道两侧的人行道上,栽着高大粗壮的泡桐树,几乎遮住了道路。特别是夏日里,人们徜徉在这静谧的书香氛围中,顿觉风清日朗,心定神安。图书馆的社科资料室则是另一个世界——四周是满架的图书,里屋有珍藏本,不外借,但可以在这里阅读。我在这里查阅资料,断断续续有三年左右,抄录我所需要的《益世报》《大公报》《民国日报》等旧报刊上有关孙中山的史料。当时在资料室的工作人员有刘荣华、高成鸢、王向峰,每次见到他们都很愉快,他们待人诚恳、热情。抄录《益世报》是通过机器看胶片,找到需要的就抄下来。每次刘先生帮我调好后说,可以看了,我就开始“工作”,抄录三十分钟左右休息一会儿,因为看时间长了眼累。这时就喝点水,聊聊天。
在这里经常见面的有张绍祖、曲振明、缪志明,我们都很熟悉。当时张绍祖主要搜集关于天津近代教育和电影的史料,曲振明、缪志明主要搜集明清、民国的天津文献资料。还经常能看到一位中等身材、颇为儒雅的老学者。听刘荣华先生介绍,这位老先生是高平叔,曾任蔡元培的秘书,是南开大学教授。他来这里主要是搜集关于蔡元培的史料。后来高先生撰著的四卷本《蔡元培年谱长编》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当年,我将1924年11月、12月《益世报》上刊登的关于孙中山的史料都抄录了下来。根据这些资料,我写了一篇长文《孙中山先生第三次来天津纪实》,发表在1986年出版的《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七辑。此文被1986年11月11日《人民政协报》全文转载。后来有了复印机,我又复印了《大公报》《民国日报》《北京晨报》上刊登的关于孙中山的史料,撰写了《孙中山晚年北上纪实》《1925年海内外悼念孙中山活动纪实》两部书稿。由此使我切身感受到:功到自然成的道理不是虚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