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业界专家共聚探讨文旅融合中遗产保护的机遇和挑战
论坛中的高端对话环节。清华同衡供图
中新网北京11月29日电 (记者 应妮)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长城保护如何融于旅游?革命文物如何在红色旅游讲好故事?古镇古村和历史街区古建筑又如何安然于经济大潮中?
第八届清华同衡学术周“解析文旅整合、构建创新格局”分论坛日前在京举办。22位城乡遗产、旅游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从业者,分别就各自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做了精彩的主题报告,进行了一场脑力激荡,总结经验并彼此启发。
现场展示文创产品及甲胄复原艺术品。清华同衡供图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导张杰认为,文旅发展在某种程度来讲是大脑经济,要重视人才的力量,这也是之所以强调留住老居民、吸引年轻人的原因。“留住老居民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和文化传承,吸引年轻人是为了让有识之士参与到当地文旅发展之中。”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文旅研究中心主任邬东璠教授以长城的保护和文旅发展为例。长城作为大型线性遗产,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历时性、延展性等特点。她提出长城作为一个国际化IP,应在保护前提下因地制宜的采用恰当方式加以充分利用,充分发挥遗产公众教化的作用,并探索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入旅游产业中。而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背景下,文旅融合的目标应该是长城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因而在融合过程中,文化和旅游双方都要互相适应并作出适当的改变。
与会嘉宾合影。清华同衡供图
至于近年来火起来的红色旅游,清华同衡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工程师杜凡丁直言,尽管红色旅游的发展迅猛,但是当前革命文物保护展示工作仍是重视它的纪念性,而忽略了它的故事性及宣教意义,仍有诸多方面需要提升。“事实上,革命文物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物资源,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革命文物数量庞大、类型丰富、具有直接强烈的感召力和叙事性。”
他以中央提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战略为例,指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以长征故事为主线,形成不同的重点段落,建立不同的展示主题,串联不同的省份,要打破省际之间的行政隔阂,建立一条贯穿长征全线的线性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而对于古镇古村落的旅游开发,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遗产七所所长孙娜指出,旅游是重要的,但是不要把旅游做为第一目的,让村民本身的文化作为第一吸引点,可能才是未来真正能够把旅游持续发展下去的方式。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霍晓卫认为,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体验行为,游客通过旅游完成文化交流或文化认同。“文化与自然遗产是文化旅游的核心资源,平衡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长期存在的难点与挑战。”通过对现状的解析、研究,他进而提出:理想的文旅融合状态是“文化是魂,为旅游赋能;旅游是形,为文化宣声”,要塑造多种形式的高品质文化旅游产品,重视地方经济发展、人民获益。
论坛发言内容涵盖文旅融合涉及的产、学、研各环节,既有经验分享,又有理论探讨,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互碰撞、相互促进的脑力激荡。长城、大运河、安仁古镇、丹霞山等文旅整合的案例分析,北京天桥、福州历史建筑、西藏藏王墓旅游设计规划,还有甲胄文化、国粹京剧的推广传播,非遗工坊、博物馆文创的实践都一一在论坛上呈现。
据悉,论坛由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和和风景旅游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