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的前面”,有什么?
蓝宝石一样的湖面上画着一座连绵起伏的白色山脉,紧密厚实的云朵是山脉的岩石,逸散开来的白色云絮是山上的植被。湖面很远,远到接着天,白色山脉也一直延伸到天上,还原成大朵大朵的白云。湖的前面,是山,山上茂密的喜马拉雅冷杉和针叶林带里,透着一股厚实的生机,数不清的各种珍奇动物在里面筑巢觅食、争斗繁衍。
触发仓央嘉措情歌灵感的藏地秘境 山下是一片房屋,温泉在屋子后面往上汩汩冒着热气,热气飘过来,有淡淡的硫磺味道,还有温暖的歌声,这是仓央嘉措的情歌。找到了,这就是隐藏在山南错那的那片秘境。
路线:拿日雍措→错那县城→曲卓木→勒布沟
这是西藏一条鲜为人知的边境生态游路线,最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交织着古老的文明,形成一幅浑然天成的艺苑风景线。这里,还是触发仓央嘉措情歌灵感的藏地秘境,浪漫之旅不容错过。
错那边境原始生态景区位于错那县,是山南地区海拔跨度较大、原始森林保存相对完整的生态景区。错那县城周围遍布翠玉般的高原湖泊,错那在藏语中即有“湖的前面”的意思,整个错那景区包含门隅勒布和浪坡两个边境生态景区,海拔跨度非常大,从2000米以下到海拔4000米以上均有,因此植被异常丰富,从热带常绿雨林到亚高山针叶林,一环一环地扣在景区不同的海拔区域里。
特殊的地域特征同时集中在这里的好处不仅如此,还带来了数不清的天然药材宝库和野生动物。难得一见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孟加拉虎、金钱豹、雪豹、小熊猫、藏野驴、野牛等在这里均有机会得窥真容。此外还有猕猴、棕熊、獐子、四不像、黑熊、秃鹫、藏雪鸡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当寒冷的冬天来临时,家家户户旁边的那口温泉就多了一个取暖的用途。在离县城不远的曲卓木乡,除了有一处比较大的温泉外,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所在地——旧社会时**喇嘛的御用沙棘林,巨大的沙棘林遮天蔽日,同周围光秃秃的地貌形成鲜明的对比。错那县勒布沟还是我国门巴族的主要聚居区,有独特的门巴民族风情。此外,门隅勒布河谷南至印占达旺,历史上是西藏与印度的重要通道。
第一站拿日雍措:雪峰下的蓝宝石
拿日雍措如同蓝色的宝石,映照出你在俗世的种种艰难,但是,那不过是一个影子而已,一切都会随波纹飘荡,唯有平静下来,你可以在宝石中看到自己的光辉。
拿日雍措如同蓝色的宝石 拿日雍措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错那县境内,距县城北约20公里,总面积58.33平方公里,是错那县最大的湖泊。它处于喜马拉雅山东段北坡的山间盆地内,南距县政府驻地错那镇35公里。湖面海拔4755米,面积26.8平方公里。湖区气候干寒,年均气温2~6℃左右。
一天清晨,我们迎着迷蒙雾霭,呼吸着高山原始密林的负离子,早早结伴出发,目的地便是错那的神奇之地拿日雍错。有“情歌活佛”之称的六世**喇嘛仓央嘉措,当年就出生在这里,他为这个地方带来一抹忧伤的浪漫。一路上美景不段,正所谓西藏的景色在途中,而非景点。
在翻越几个5000米以上山口的同时,我们看到了很多雪山之巅,看到了齐腰的白云,看到了蓝得彻底的天空,也看到了最爱的五色风马,也感受到了刺骨的害冷和高海拔带来的头晕目眩。
特别是当翻过5020米的亚堆扎拉山口,见到拿日雍错的时候,我们哑口无言,一片蓝色的巨大池塘在雪山主峰和白云蓝天映衬下,静静地躺在雪域高原,雅拉香布雪山清晰可见,如此美丽,如此恬静,如此静谧。
我们站在一眼望不到边的湖边看到,这个总面积58平方公里的湖泊,高洁明净,碧水蓝天,雪峰倒映,仿若一颗巨大的蓝色宝石镶嵌在雪域高原之巅。走近一看,湖水清澈见底,雪山、蓝天、白云倒映其中。由于湖水碧蓝,时常让人分不清是蓝天映照了湖水,还是湖水映照了蓝天。捧起一掬湖水,沁人心脾,微微的朝阳冉冉升起,雾在山腰慢慢散去,当飘过头顶时,细雨点调皮地落入颈中,冰凉冰凉的,远山、湖水和白云,形成一幅云蒸霞蔚的壮丽景观。
站在湖岸,极目远眺湖心,可见到一处小岛,虽不能登,但遥遥可见飞鸟集群翻飞。导游介绍说,进入冬季后,拿日雍错湖面会结起厚达十几厘米的冰,游客可以经过湖面抵达湖中央的小岛,在那里尽情玩耍,也有人前去转湖朝拜。而随着天气逐渐变暖,每当来年的四五月份时,湖面的冰就会逐渐融化,成为一面犹如碧蓝色镜子的湖泊。
抬眼细看,湖周围连绵起伏的那些山脉,便是著名的喜马拉雅山,因此拿日雍错将蓝天、白云、神山、圣湖等,集结在一起,呈现了一副壮美的高原画卷。
在飘来荡去的不知是云,还是雾的乳白色蒸气的驱动下,宁静而又冰冷的拿日雍错,像个披头散发的女神,静静地驻守在错那,守护着这里世世代代生活着的人们。
雪山环抱中,拿日雍错是如此湛蓝,如此安详,湖面就像一位熟睡中做着美梦的姑娘的脸庞。
回头细酌得知,拿日雍错是错那县名称的由来,也是进出错那的必经之路。碧湖与路并行,300多年前,它曾目送少年仓央嘉措踏浪而去,离开家乡,进驻雪域王宫布达拉,而如今,碧波依然,等不回少年的回归,却迎来了像我们这样来自四面八方的钦慕者。
探源仓央嘉措秘境
中午在边境小镇午餐,山后面就是六世班禅的家乡门隅。一天的行程下来,身心早已疲惫,第一次感觉到了西藏行走的艰辛,以及高原反应带来的头疼和疲劳。
游后思量,相较而言,拿日雍错的美丽更在于和周边的蓝天白天,草场雪山的最完美的组合,远近距离最合适,并且游人稀少。她不如羊湖那么静,也不如纳木措那么壮丽,但她比羊湖壮美,比纳木措安静,这就是她的美丽之处,也许是因为就在六世活佛的家乡,总有一种这样的感觉:美与怀旧,并不是她的全部,她也有自己无法言说的伤痛。
看着拿日雍错那一潭如碧玉、如蓝宝石般的宽广湖面,我们忍不住一阵惊呼。我们发现,相比起稳重的羊卓雍错来说,拿日雍错显得活泼不少,它呈现出了碧绿碧蓝的层次感,可当有风拂过湖面时,它总是像调皮的孩子般卷着白浪像是要追赶你的脚步。据老年人说,湖中心的那小岛上,还有一处较深的洞,可以容纳三到四个人在里面休息。传说,在几年前小岛上有一位老阿妈,一年四季,除冬天出来购物外,其余时间均在小岛上生活,似乎故意在躲避人间的喧嚣,那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甚是让人羡慕几分,据说现在小岛的这个洞还保依然保留着。
“拿日雍错”是财富非常多的湖,会让人把它与思金拉错相比,藏族同胞也不知道两湖是否有联系,但他们说周围的喜马拉雅山脉将他们完整地关联在一起。
喜马拉雅山脉的东南段将拿日雍错环绕起一段,雪山碧湖让一切充满静谧。每当天气逐渐变暖,整个湖面尤如一面碧蓝色的镜子,只要是前往错那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在此一留,与“她”一同合影留恋,并为之感慨!
体验水葬台的重生与入死
从拿日雍措湖前行36公里,便到达错那县城所在地,再从县城向东南方向行驶12公里,便可到达浪坡乡政府。
浪坡乡是错那县另一个旅游圣地,也是该县主要的边境乡,有相当长的边境线,同时也是县的重点牧业乡。行进在浪波边境线上,不但可以领略高山峡谷原生态景观外,还可以体验“达桑洞藏”和水葬台的重生与入死。“达桑洞藏”洞深达十几米,洞内有一处温泉常年不间断,据当地人介绍,洞内的泉水对胃病有独特的治疗功效,在同一洞内的另一侧,还有一处常年温暖高达80℃温泉,据说此外温泉的对腰疼病和胃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另外在此地还可以与一河之隔的一线印度兵进行民间小额交易。
从东章瀑布沿着一条简易公路前行9公里左右,便可到达肖站(地名)。在这里可以与境外边民进行小额民间贸易,与印度军人握手合影,面对面的交谈等等,同时还能够欣赏边境地区雪山、森林、湖泊、草原、牛羊相互映衬,共收眼底的迷人景色。
Tips 拿日雍错旅游提示
交通:从泽当出发,先是沿着雅砻河谷一直向南,路上还需要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乃堆拉山、雪布达拉山,行约180公里即到拿日雍错,再往南行约20公里,即可到达错那镇。所经道路基本是二级、三级公路,路况还可以,仅部分路段有点颠簸。
第二站错那县城:雪域高原的明珠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了你的温暖。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佑你平安喜乐。”喜爱文学诗歌的人很多都默默抄诵过仓央嘉措的这首诗,却很少有人真正走近并了解仓央嘉措的故乡错那。
古木与竹林相间的原始森林 错那,藏语意为“湖的前面”。它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喜玛拉雅山脉东南,东接印占洛隅地区,西邻不丹,南与印度接壤,是西藏自治区的重要边境县之一。县城所在地海拔4380米,距拉萨400公里,泽当220公里。
熠熠闪光的历史文化
在去错那的路上,一个个美丽的村落在滚滚车轮中向后退去。在这里既可以看到白雪皑皑的高山、茂密的原始森林、也有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海,绿意融融的田园牧场、还有蜿蜒盘山而下的河流。在这里,世世代代和谐居住了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他们的民族文化在这里熠熠闪光。
史料介绍,吐蕃王朝时期,错那一带属约茹所辖,元朝时属扎由瓦万户府领辖。约公元14世纪,帕竹地方政权在错那建宗。民主改革前,错那宗属洛喀(山南)基巧管辖,而门隅的大部分地区则在本世纪上半叶被印度非法侵占。1959年5月5日错那县政府成立,隶属山南专区(地区)管辖至今,县府驻错那。
该县属藏南山原湖盆谷地中的喜马拉雅区。康格多山以北为高原山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以南地区海拔递减。
千金不换的宁静小城
错那县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以生态、边境、门巴族民俗极为丰富,景点分布于全县各乡(镇),因其地处边境、高寒,旅游资源特点特点鲜明,发展潜力巨大。
人文景观方面错那县现有寺庙10座,拉康1个,佛塔1座,分布于全县各乡(镇)处,且教派不一,有红教、白教、黄教、花教、布东教等多种教派。在各寺庙中,尤以觉拉寺、达旺寺、贡巴则寺、扎洞寺、卡达寺最为著名,受教派不一的影响,各宗教场所建筑风格不同,各具特色,而且目前保持完好,室内壁画精美,文物众多,是旅游观光、了解藏传佛教的重要场所。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亚玛荣物资交流会,这是由民间自发组织形成,一年召开三次,分别在藏历的5月、7月、11月召开,尤以7月规模最大,前来交易的商贩主要有不丹、印度和境内西藏各地的商人,也有借此贸易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由于1962中印战争,亚玛荣物资交流会被迫中断,时隔31年后,1993年起恢复了亚玛荣物资会。
在旅游产品方面。错那县旅游品种繁多,主要有觉拉、卡达库局乡的木碗、民族服饰、竹编制品以及种类繁多的药材等。
这里有深蓝的,圣洁的康格多雪山,旖旎的边塞原始森林,还有独特的门巴民俗风情,既是情歌王子六世**仓央加措出生的圣地,又是与印度士兵零距离接触的地方,不仅风光优美,而且盛产木碗、竹器、藏刀、茶叶等特色手工纪念品,是西藏最近的边境原始生态旅游区和西藏唯一的全国红色旅游精点景区。
从错那县城出来不久,我们顺着山谷在古木与竹林相间的原始森林中穿行。公路一直下行,沿途高原湖泊总是在不经意间闪现,更有如玉带高悬的高山飞瀑、满目翠色的峡谷滩地、珍珠抖落般的山涧小溪、嬉闹的猴群、斗艳怒放的各色野花。
在稍微开阔的谷地,我们看到门巴族村寨散布其中,有莲花生修行的瀑布等,在通往瀑布的密林中,随处可见拜谒地。
可看酥油灯和水中彩虹
我们驾车从县城向西南方向行驶约36公里,便进入门巴族群众生产生活区,参观了这里独具特色的门巴族民居。勒布也是该县门巴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自然的氧气养育了勒布门巴族,给予了门巴族人无比的智慧。“门巴”藏语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几千年的生活习俗,形成了门巴民族独有的民族风情,如吃、穿、住、生活用品、语言、婚丧等都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并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门巴文化。勒布民族的木碗、竹编独具特色,卡达的藏刀和卡垫做工精细,技艺精湛,都是旅游者十分青睐的纪念品,在全区享有盛誉。
往南距办事处所在地3公里处,通过山计大桥(桥名),向北步行100余米,我们参观了1962年反击战总指挥张国华同志的前线指挥部。
从办事处出发,继续向西南方向行驶约3.5公里处,可见一岩石上唐僧像,向前旅行至大石堡(地名)处,有时可见“无尾蛇”,因当地蛇不长、体粗尾短,取名“无尾蛇”。沿着娘姆江继续往西行至勒乡政府,沿途还可以见到从天而降、笔直垂下的瀑布、急流勇进的江水、海拔2800余米的茶场等景点。
从勒乡政府出发,沿着一简易公路向后山行驶约5公里路程,再经过约20分钟的步行,便进入色木扎,这里景点众多,主要有瀑布、看酥油灯、看水中彩虹、朝佛、蛇造形、男女生死器官、莲花生八岁脚印、石狗、石马以及钻洞子检验人心好坏等等。
Tips错那旅游提示
交通:泽当有去往错那的班车,车票50—70元。前往错那县前一定要办好边防证。
住宿:
错那饭店,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错那县帮锦路。
阳光宾馆,位于山南地区错那县202省道,价格60元/人,可洗浴。
第三站曲卓木:不仅有温泉的地方
曾读过一本纪实西藏的书——《走过藏东南》,作者在扉页中写道“藏东南的美是和真联系在一起的。美在天成,美在质朴,美在厚实。没有受到现代文明的太多冲击,仿佛轰然前行的时代列车在这里故意放慢了脚步……”
曲卓木,就在藏东南这里,是这里一块未经开凿的神奇璞玉!
曲卓木,意思是“有温泉”的地方,这个地方吸引游人的不单是温泉,还有温泉这把鬼斧神刀刻勒出的堪比美国黄石公园的钙华地貌,更有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高大沙棘林——完全颠覆了人们以灌木对该植物的认识,当然吸引人们的还有其悠久灿烂的文明和奇异独特的物种……
作为错那县10个乡镇之一,曲卓木景区位于该县县域的西北部,距离县城错那镇63公里,距离错那所属的山南行署所在地泽当镇204公里,2020年4月该景区才通了油路,这也是除县城所在地错那镇外目前错那县唯一通沥青油路的乡,全乡面积2730多平方公里……
无论你是从泽当镇还是错那镇过来,都要经过错那县最美丽的湖泊拿日雍错,拿日雍错意思是“水底有宝贝”, 该湖水面海拔4700米,面积58平方公里,湖的周边是三座绵延的终年雪山,南岸是古布拉雪山,西岸是热木拉雪山,往北是香加拉雪山,雪山孕育出一道道小溪,一道道小溪滋润着布满鲜花的草场,草场流淌着成群的牛羊,牛羊旁徜徉着幸福的牧民……“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淳朴的人们视雪山冰川无比神圣,圣洁的神山圣湖涤荡着他们淳朴的心灵。他们世代认为:水从雪山中流出来,生命从水中流出来,幸福从生命中流出来”! 如果你走进湖边的帐篷,热情的牧民会端出滚烫的酥油茶,憨憨地坐在牛粪炉旁请你品尝,把幸福与你共同分享,他会告诉你曲卓木风景区距离拿日雍错只有23公里的路程,翻过湖西岸5120米的热木拉雪山,顺着着曲卓木河河水流淌的方向往西,乘车大约20多分钟就到风景区所在地了。这20分钟的车程期间,海拔将下降800多米,你可以大致领略一下曲卓木高山峡谷的奇异景观,由于该景区坐落在喜马拉雅山山脉的脊背上,终年雪山相对较多,形成了藏东南地区罕见的雪山群,但是近年全球变暖趋势加剧,导致雪融线退缩到5000米以上,以前覆盖在积雪下面的岩石**出来,展现出冰川长期侵蚀作用构成的冰斗、角峰、刀脊和U谷等地貌特征,加之该地区现有的冰川、雪山群、海底火山口、冰湖、峡谷、泥石流沟、温泉、钙华等地质地貌景观,曲卓木风景区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西藏的地质公园。
高山草甸——寻觅奇异生灵
随着海拔不断下降,大片的高山草甸呈现在你的面前,这草甸不仅是当地群众赖以生存的牧场,她还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以神奇的馈赠——那就是冬虫夏草,每年曲卓木这个地方可以采挖虫草60斤左右,为牧民带来直接收入近400万元。这可是佛祖的恩典啊!你可以和牧民一道体验挖虫草的幸运——当藏历4月份到来的时候,这里还会断断续续飘着雪花,但毕竟春天来了,春的讯息也传递给了草甸下那神奇的物种,于是牧民们不约而同地赶来赴会,匍匐在草甸上梳理每一寸草皮。
高山草甸寻觅奇异生灵 冬虫夏草是我国的一种名贵中药材,与人参、鹿茸一起列为中国三大补药,据说是我国特有的唯一能同时平衡、调节阴阳的中药。且不说冬虫夏草神奇的药性,单说其作为一种生命现象,就具有让人顶礼膜拜的神奇!关于冬虫夏草的来历是这样的:有一种 “蝙蝠蛾”,每到秋天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草地产卵,孵化出的幼虫在土地里过冬,如果有一颗特殊的种子——虫草菌寄生到幼虫身上,种子就会生根、发芽,来年春天长成奇特的植物,便是冬虫夏草。冬虫夏草是概率极低的巧合,这种生命来之不易,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一旦形成,当春季来临时就会从草皮钻出来,面对温暖的阳光,它的神奇终于成功了。
对于普通的内地人来说,冬虫夏草即使在你的眼皮底下你也认不出,而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牧民却能够分辨出那土褐色的草尖,一旦发现了就会在草尖周围划一小圆圈,而后双手合十感谢佛的恩赐,其他的牧民也围拢过来祝贺,看着他用弯头小铲谨慎地挖起草皮,轻轻拞出完整的虫草,并且把挖起的草皮重新回填好,这样既保护了草场,也保证来年还会有收获,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就这样世代延续着。牧民们也会在现场出售刚采挖的虫草,那价格肯定比商店里便宜得多,不过如果你是一名干部的话,千万不要贪图这个便宜而违反了纪律,纪律规定不准干部直接从群众手中收购土特产,防止发生渔利群众的事情,以免给心怀恶意的人造成攻击的口实。
高山草甸还有一种奇异的青蛙,单从颜色看叫黑蛙更准确,这可是不敢想象的,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怎么也难以相信在4000多米的高寒地区还有这种精灵!这种蛙生活在草甸上不多的水洼池中,7月份偶然可以发现,个头很小,通体黑色。“个头很小”大概是蚊虫等食物少的缘故,“通体黑色”大概是便于吸收阳关的热量吧。笔者曾在林芝地区的展览馆见过类似的标本,标注的名称就是“错那蛙”,不知是不是巧合。蛙类多是生活在气候温湿水草丰茂的环境中,如此恶劣的高寒环境竟也有它的身影,一定是自然的造化,正如这区域里特有的一种蚂蚱,它之所以完全没有翅膀,大概是因为要适应山沟里狂风不止的环境,必须放弃飞翔的梦想!
其实,无论是冬虫夏草,还是蛙或蚂蚱,终其一生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尤其是我们人类应该把自己放得卑微渺小一些,以敬畏的心态看待自己的生活以及生活的环境,通常是生活选择了你,或是环境选择了你,而你别无选择,只有适应而后才能闯出另一番的天地。唉,人生经得恶劣的起考验,却经不起悠闲的思考啊!
古碉楼——见证历史的变迁
说罢了曲卓木这些奇异的物种,继续往前走,如果说你被冬虫夏草的神奇所迷惑,如果说你被“蛙”和“蚂蚱”的适应性所感动,那么你更会被这儿的碉楼等读建筑所震撼!
立于山顶之上的碉楼 提起碉楼,你可能首先会想起广东开平的碉楼——那是为了适应当地地势低洼和当时社会治安混乱而修建的,这种集防御和居住功能于一体的建筑在西藏相对稀少,不过在曲卓木这个地方不经意间你就可以看到,下面这座碉楼立于山顶之上, 依山成势,蔚为壮观,全部用片石砌成,墙面平整,砌艺精湛,碉体下宽上窄形成像碉堡一样的坚实块体,这种立于山顶且由石料材质构筑的碉楼一定是用来燃放烽火或防御盗匪的吧!而另一座坐落在平坦草场上的碉楼则完全是由粘土夯筑起来的,从其所处环境及建材来看,大概更多是满足居住功能吧!
听说这里的古碉楼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今早已失去了它的功能,但是它见证了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从游牧到定居,从定居到安居的变迁,它留给人们更多的是震撼感叹。传说建造古碉楼一事,不可人为,须先卜卦求得神助,现代人有理由相信,在相对原始落后的条件下建造古碉楼绝对非同一般的修房造屋,免不了一番惊天动地!无论是石碉楼还是土碉楼,面对那坚不可摧的形象,不由的让人想起山南雅砻河谷中巍然屹立的雍布拉康宫殿,以及璀璨夺目的布达拉宫,这些建筑中不仅透射出当年王者的威严,更折射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在曲卓木,给人以震撼的古建筑不仅有碉楼,还有建在悬崖峭壁上的石屋子和散落在村头寺庙拉康的石刻,尤以曲尊菩萨沟为多。大家看到的这两座石房子建在沟壁上,仿佛是鹰巢一样垒在石缝中,如何建造的真是不可思议,巢地就是河道,取水十分方便,同时离地30多米高,不易受到他人或野兽的侵袭,对于人身和财产的保护十分安全,当然也是高僧大家放下俗念修养性情的好地方。如果说石屋建在悬崖峭壁上是对生命财产的保护,那么散落在寺庙拉康的佛教石刻一定是对心灵的庇护,在曲尊菩萨沟不仅有一座寺庙——曲德寺,寺庙旁的村庄还有拉康,寺庙和拉康里散落着许多精美的石刻和玛尼堆,这些都是藏民族悠久灿烂文明的传承和见证。
古沙棘林——世界绝无仅有
沙棘树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广泛生存于华北、西北、西南等盐碱化土地上,国内并不少见, 但在处于青藏高原东南隅的曲卓木这个地方,保留有大片历尽世间沧桑的古沙棘林,不仅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这片奇特的沙棘林坐落在海拔4352米的曲卓木河谷里,茂密的枝叶与**的山体形成强烈的反差,凸显大自然的不可抗拒力,更张显了生命的顽强和弥足可贵。沿曲卓木河的沙棘林大约有三千亩左右,其中集中分布于乡政府附
近的有一千多亩,春夏时节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树下鲜花绿草锦缎一般,整个树林好像是一番西洋油画;而秋冬时节绿叶褪去后,古朴苍桑,呈现出的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场景。在这片林地中每棵沙棘都有十多米高,树径在一米左右,外观造型怪异,千姿百态,每一棵都像一幅别具匠心的盆景,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我们一般所见的沙棘都是灌木状的,也就一米左右高,真是难以想象这些沙棘历经多少个年头的生长!据说2008年当地做了考证,那年的10月突降暴雪,平地积雪1米多深,不仅意外冻死了两名未来得及下山的牧民,大雪还压倒了沙棘树,后来林业部门人员锯断了其中一棵进行考证,发现其年轮达1200层,每两层的厚度不到1毫米,不由得让人对这片沙棘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存活下来产生由衷的敬意。其实当地的藏民对古沙棘林更是充满敬畏之情,藏语称之为“拉辛”,意思是“神魂树”,即魂魄依附的树,因此从不伤害这些树木。如果说这是藏民对神灵的敬畏,不如说是对自然馈赠的怜爱,体现了藏民族天地人和的朴素生态环保意识。
沙棘是经济价值极高的树木,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以说是浑身是宝,在内地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但是在西藏等荒漠地带是最好的固沙植物之一,其生态价值更重要,牧民即便用牛粪烧火也不会去砍割沙棘的枝条。当然,牧民也会偶尔利用自然枯死的沙棘,主要是利用树干加工木碗,用沙棘树制作的木碗耐磨耐碰,便于放牧时携带,不易破损,尤其是用沙棘树瘤制作的木碗可以传代使用,特受牧民青睐,据说这样的木碗需用两头牦牛才能换得一只。
钙华现象——西藏的珍稀景观
曲卓木的古沙棘林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景观,曲卓木的钙华景观同样是珍稀的。一般普遍认为我国的钙华现象沿着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分布,北部起点是四川的九寨沟,其实错那县曲卓木风景区的钙华现象纬度更高,更在九寨沟千里之北,之所以不为外人广泛所知,是因为该地海拔太高,游客望而止步——平均海报4400米,是山南地区仅有的三个高寒县之一;二是出入不方便——地处边境,与印度和不丹接壤,出入都要持边境通行证;三是道路交通一直不便利,直到2020年的4月才有沥青油路通入,以致知晓的游人很少。
西藏的珍稀景观钙华现象 曲卓木的钙华景观分布在曲卓木河的支源曲尊菩萨沟,沟呈东西走向,沟两侧是v字型的悬崖峭壁,沟内大约有三公里的长度密布温泉,泉水喷涌而出,泉眼初水温在70摄氏度左右,温泉汇集成一条小溪,是附近群众天然的沐浴场所。滚烫的泉水是勾勒五彩钙华彩池梯台的画笔和刻刀,泉水钻出地表,温度下降、气压降低,水中的二氧化碳就会逸出,溶解在泉水中的碳酸氢钙析出碳酸钙并沉积在一起,随着泉水的流动沉积成波浪状的堤埂或梯台,而五彩的颜色则是由于泉水溶解了许多岩石中的矿物,这些矿物对沉积物的色彩有重要影响,同时水中生长有肉眼看不到的微小藻类,它们对水色变化有很大影响,当然四周的景物如蓝天、白云和雪山的倒影也为钙化池增色许多。每一处泉眼的周边都覆盖着乳黄色或浅红色的钙华,泉水淙淙流过,汩满一个个浅浅的小水池,层层叠叠蜿蜒汇入沟底。
我们在曲卓木的曲尊菩萨沟看到,处处是造型精巧奇特、色彩鲜明靓丽的钙华梯池,其中一处钙华从斜坡上铺陈下来,像盛大婚礼上新娘所穿的蕾丝花边长裙,精美灿烂;有一处钙化池蓄满了高粱一样朱砂状的钙华,好像是丰收的粮仓。有一处钙化池析出的结晶体聚集成了一块块五彩斑斓的玛瑙,让人称赞不已。有一处钙华池虽然不大,里面长满了珊瑚,不由地让人想起亿万年前这里曾是充满生机的海底世界。笔者于2011年5月在这条沟里找到一块像鲍鱼一样的贝类化石,化石包裹在由火山灰形成的沉积岩中,贝类的肉体也石化了,可以推测亿万年前这只“鲍鱼”正在游弋,附近的海底火山突然喷发,巨量的火山灰把它包裹住并压在海底,经过成岩作用变成了化石。沧海桑田,真的让人感慨万千,这里曾经是个鲜活的海底世界啊!
第四站勒布沟:高山飞瀑杜鹃花海
“不到错那,你真的错啦!”
“勒布沟,乐布谷,乐不够!”
“棒啦山,棒啦一错,棒啦再错,棒啦三错,一错再错,错上加错。”
这些是勒布沟当地的一些民间歌谣,意思是这是一个相当美丽的值得去旅游的地方。
从县城出发往西南方向行驶,首先进入眼帘的景点是高原草场风光;驶过丁丁拉山,沿途多处可见高山湖泊,高耸入云、终年不化的雪山;翻过博拉山口,车辆便一路下行,盘山而下,便从多风、寒冷、干燥的喜马拉雅山北麓半干旱季风气候带进入到湿润、温暖、多雨的喜马拉雅山南麓亚热带山地半湿润、湿润气候带,也进入了平均海拔仅有2900米、年均气温10.04℃ 、年降水量在960毫米以上的勒布办事处所在地。
西藏勒布沟 在短短40余公里的沿途中,高山林立、山高路陡、公路盘绕,从荒凉走向绿绿葱葱,从高原走进原始森林,真正体验一山四季、各季领风骚的独特风景。
夏季的勒布鸟语花香,冬季银装素裹,一条酿姆江贯穿全境,气势磅礴流往印度。沿江两岸山高路窄,地势险要,峰恋重叠,行云飞瀑,造就了各种旅游景点,如有莲花大师修行的神话,有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传说,有色木扎自然奇观等等。这些都令前来旅游观光的旅游,驻足留步。
那夜我在勒布沟小住一晚,整晚窗外的溪水哗哗,会让我总以为是外面在下雨。勒布沟那些藏于云里雾里的小屋,山中偶见的星星点点的灯火,再加上门扉外的几声狗叫,都让我有置身世外桃源的虚幻。
空气中弥着静,一切都似乎静静地等待黎明的到来。可是突然,夜晚里升腾起门巴老汉悠长的歌声,仔细辨听,才知原来这是门巴老人在唱门巴戏。不禁从床上跳了起来,我知道,门巴戏“阿吉拉姆”已经作为门巴文化的重要代表,在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我有幸在此能够听到,真是无比地高兴。
起源于酬神歌舞的门巴戏,其直接源头是宗教祭祀活动中的巴羌表演,把它加以情节化,就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门巴歌舞戏剧。门巴戏由于源自宗教仪式活动,戴假面具演出者在锣钹伴奏下,说、唱、舞错落穿插,交替配合,常常会产生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在藏戏传统的八大戏中门巴戏演出的剧目主要有两个,一是《诺桑法王》,一是《卓娃桑姆》。
而现在,门巴老汉偶尔轻吟的一两声门巴戏,让那些在夜色中无聊的孩子们,也要围在老人身旁,听个热闹。
我静静地倚着门框,看着这幅现实又超越现实的图画,我无法用自己的镜头去描绘这温暖的一夜,我也没有办法听懂老人低吟的门巴戏究竟出自哪一出,可是我知道,那些孩子们天真明亮的眼神,凝望门巴老人时专注神情,让他们早已将穿越百年的门巴历史牢记于心。自此,门巴戏也得传承,种植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
第二天清晨,从梦中醒来,不禁怀疑昨夜所遇是真是假,而推开窗户,眼见窗外的高山杜鹃铺天盖地,不远处的哗哗溪水千万次地越过早已光滑似玉的石头,奔流而去,这一切都向你证实着,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是真的。于是欣喜从心中升起,我知道,这段旅程,非同一般。
勒布沟是错那县境内康格多山南侧的一个著名的风景区,我国少数民族门巴族的主要聚居地。
这里气候宜人、物种丰富、山川秀美、鸟语花香,四季常青。相传这里还有莲花生大师修行地的一处瀑布。在通往瀑布的密林中,随处可见一处处的拜谒地,在丝丝落雾当中,仿佛受到了神灵的洗礼。
勒布距错那县城约40公里,面积1365平方公里。下辖四个门巴族民族乡,绝大多数为门巴族群众。门巴族作为我国的少数民族,也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了门巴族独有的民族风情。门巴族主要聚集在西藏东南部的门隅、珞瑜北境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巴迦西仁河谷,以及帕隆藏布江南岸的排龙山区(现为印占区)。“门巴”这一族称,既是门巴族的自称,也是他称,意思是“居住在门隅”。
门巴族的木器有木碗、木桶、木盆、木箱、木柜、木床、木桌、马鞍和驸鞍,其中尤以木碗的社会需求量最大,它是门巴族和藏族农、牧民最喜爱的饮食器具。精致的木碗还是高级手工艺品。封建领主要求门巴族农奴工匠将木碗以低压差赋。竹器编制在门巴族群众中十分普遍,竹器种类繁多,有筐、蒌、席、筛、 盒、桶、碗、勺等。门巴族人民的吃、穿、住、家具、语言、结婚、丧葬等都有其独特的风俗。
离拉萨最近的天然氧吧
如果说,海拔位置都在4000米以上的拿日雍错和沙棘林是错那风光高寒地区的代表画作。那么从错那县城往南,翻越波拉山口,向山下盘旋,向勒布沟靠近的这40公里则是错那景观最集中最全面的展示画廊。
离拉萨最近的天然氧吧 在这短短40公里的盘山道两旁,我们见到了跨越两个纬度的自然景观。从高山草甸区,到高山灌木林、针叶林、针叶阔叶混合林再到常绿阔叶林,这就是一部完整的植物垂直分布的教科书。
藏语称门隅地区为“贝域吉莫俊”,意思为“隐藏着羡慕之地”。门隅勒布边境生态景区主要分布在勒布沟一带,历史上被称为上门隅,是西藏腹地进入门隅地区的主要通道之一。在勒布沟内,娘姆 江曲由南北贯穿勒布山谷,在谷内形成众多峡谷。门隅勒布边境生态景区森林植被茂盛,野生动物繁多,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林木资源。从错那县城出来不久,顺着山谷一直下行,沿途高原湖泊总是在你 不经意间闪现,更有如玉带高悬的高山飞瀑、满目翠绿的峡谷滩地、珍珠抖落般的山涧小溪、斗艳怒放的各色野花等不时闯入你的视野,在稍微开阔的谷地,门巴族村寨散布其中,更有莲花生大师的修行洞,还有唐僧取经的对迹等着你的到来。
如果说自然赐予了错那丰富的美丽,那杜鹃花一定是这美丽中的皇后。台湾诗人蒋勋在他的那首著名诗歌《愿》中写到:“我愿是满山的杜鹃,只为一次无憾的春天。”而在错那,杜鹃的花期绝不仅仅 是短暂的春季。每年三月直至当年八月,从海拔2000多米的河谷攀升到4000多米的草甸,姹紫嫣红、品种各异的杜鹃花,就不停地绽放在不同的海拔,在山体的每一个高度都渲染上它们艳丽的身影。当我们在7月末翻越海拔4500米的波拉山口时,依然可以看到怒放着铺满草甸的小叶杜鹃。
说到看杜鹃,那还是位于错那县的浪坡边境生态景区最为壮观,它位于错那县浪坡乡。沿着浪坡乡的山谷溪流一路欢快下行,沿途到处都是争奇斗艳的高山杜鹃,有白杜鹃、红杜鹃、黄杜鹃等各色品种 。各色树林各类繁多,其中以珍贵树种红豆杉居多。在景区深处,有一巨大的飞瀑从山腰窜出,横跨山岩近60米,巍为壮观。进入浪波生态景区,你会完全被她的秀气所迷醉,到处是绵延的丛林,到处是盛开的野花。一不小心你还能看见被惊吓的各种小动物,有小熊猫、猕猴、獐子、藏雪鸡、水獭等。
翻越波拉山口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碰撞在海拔4000多米的山体上,这样的碰撞产生了大量的雾气,使波拉山口一侧常年云雾缭绕,仿佛秘境屏障。
当我们穿越迷雾的屏障,谷底大片的原始森林让我们看到了来自印度洋的丰沛湿气与雨量造就的生态天堂。
这里是门隅勒布边境生态景区属于热带山地半湿润气候、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森林植物茂盛、野生动物繁多,涵盖了从海拔1000米的热带常绿雨林到海拔4000多米的喜马拉雅拉冷杉林和云杉亚高山针 叶林带。
Tips 勒布沟旅游提示
交通住宿:
勒布沟位于错那县境内,距县城55公里,海拔2800米以下。可以乘坐泽当至错那的客运班车,票价50元/人,再从县城包车前往,约100至150元/辆,去勒布边境需要在泽当边防大队或隆子边防检查站办理边境通行证。
到勒布沟旅游一般需要两天,第一天可住错那县城温泉宾馆,60元/人,晚上可泡温泉。如有高原反应建议直接到勒布住宿,勒布门巴渡假村条件较好,60元/人。门巴风情、建筑都较有特色,自助游客可在勒布沟宿营。
特产:
勒布木碗:是将树根砍成球状,晒半干,经高温煮过,再晒干,才能制作。这种木碗质地坚硬,经久耐用,花纹鲜明美观。
竹编:勒布竹器种类繁多,主要有筐、篓、席、筛、盒、桶、枕、勺等。
卡达藏刀:主要靠手工制作,刀壳、刀把分别为纯银、铜制作,每把价格在85元左右。(文/甄大勇 费珠 黄乙品 图/甄大勇 张春晓 罗勇)
相关阅读:
西藏:一座寺庙的诞生(组图)
西藏阿里:在世界屋脊邂逅雪域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