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链条上看,团购型的网站处于旅游销售的末端,直接面对游客。虽然在政策层面还没有明确的条文对他们进行规范性的管理和约束,但从行业操守和企业发展角度去看,这些网站必须有意识地维护商品供应方和商品购买方的利益与品牌,这也是他们必须承担的行业义务.
眼下,网络旅游团购风头正劲,诱人的价格让越来越多的人趋之若鹜。然而,旅游团购火暴的背后也隐含着陷阱,消费者投诉不时见诸报端。旅游团购若要长远发展,还需创新与规范。
网络团购出现的时间还不长,业界对它褒贬不一,尽管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但在笔者看来,还是利大于弊。其实,团购概念就是有组织的批发行为,就像早年间逢年过节邻居同事亲朋好友们相约一起去批发年货一样,在互联网时代,这种“相约”只不过是在网民之间进行的。
近一段时间,互联网的团购概念被引用到旅**业中。从笔者了解到的团购案例分析,大多数经典的团购案例发生在旅游淡季,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旺季里,旅游产品的团购市场空间很小。
针对不同的旅游产品进行团购概念的对比分析,就要从旅游六要素所产生的分类开始说起。按照产业要素划分,可以上网销售的主要有旅游线路、景区(演出)门票、交通票、酒店住宿、旅游纪念品、旅游餐饮和其他娱乐消费。团购模式对参与者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低廉的价格。通常,凡是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旅游产品,因为成本更容易控制,所以更加适合在线团购。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旅游产品中,门票、电子客票、酒店和纪念品是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商品。但是,目前旅游团购模式主要集中在酒店行业,参与旅游团购的景区在规模上远不及酒店,而航空电子客票也很难成为团购的主流。
标准化程度较低的主要是旅游线路。笔者也看了一些旅游团购网站,其旅游线路品质参差不齐,供应商五花八门,这就为旅游品质埋下了隐性的风险。试问,如果这些线路团购网站无法提供有效的品质保证,它所带来的风险可能会对网站自身产生可怕的负面影响。
很显然,旅游团购的火暴说明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给资源方和服务商带来的是客源,尤其是在旅游淡季。由团购概念所产生的旅游网站逐渐成为旅游资源方和旅游服务商新的分销渠道,它合理地平衡了淡旺季的消费市场。
虽然团购概念对于旅游目的地和景区的影响目前还没有显现出来,但有一点值得业界思考——门票的团购销售大幅的让利使得很多参与的景区获得了超出预期的回报,这又何尝不是对“门票经济”的又一次警示呢?在目前的环境下,国内多数旅游目的地和景区依然还在依赖门票经济,一旦进入到行业竞争阶段,除了少数占有稀缺资源的目的地和景区之外,绝大多数企业将面临“门票经济”泡沫消失后的下滑风险。届时,即使再启动价格竞争策略,恐怕能够在竞争中胜出的机会也很少。
另外,团购概念对于旅游业来说也是一次新的营销模式、新的产品开发和新的经营思路的转变。旅游团购概念的普及必然会产生几家思路正确、经营合理的在线旅游企业,也会让更多的旅游商品进入到市场中,同时还能让旅游企业的经营者们对现有的经营思路做出合理的调整。这一切,都是团购概念所带来的积极结果。
从现有的旅游网站来看,多数经营团队都是创业型网站,团购的概念对于他们与其说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还不如说是一根“救命稻草”。抓住它就有可能迎来资本方的青睐,甚至走上成功。但事实上,这根“稻草”还很纤细,无法承载那么大的“抓力”。
从产业链条上看,团购型网站处于旅游销售的末端,直接面对游客群。虽然在政策层面还没有明确的条文对他们进行管理和约束,但从行业操守和企业发展角度去看,这些网站必须有意识地维护商品供应方和商品购买方的利益与品牌,这也是他们必须承担的行业义务。任何没有行业操守和专业流程的旅游团购网站最终不但会失信于旅游者,也会给与其合作的资源方或服务商带来很大的麻烦。
从在线旅游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他们中的多数都经历了从互联网企业向旅游企业的转变。那么旅游团购类的企业是不是也会经过这样的一个转变历程呢?笔者认为,发展的方向取决于经营范围和服务的内容。打个比方,同样提供电子客票订购服务的在线旅游企业,去哪儿网和蛙步网的发展方向就完全不同。前者只提供信息服务,而四川省中青旅蛙步网旅行社则延伸到商品的交易服务,因而,蛙步网成立了旅行社,而去哪儿网依然还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对于旅游团购,虽然业界有很多评论的声音,但对于一个刚刚诞生的新生事物,笔者认为暂时不要急于下定论。面对以买方市场为主题的环境,任何新的概念、新的模式都需要市场的检验。而这种检验都有一个自我修补和完善的过程。无论是旅**业,还是互联网行业,创新都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永恒动力。当这种创新既可以给旅游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又能满足旅游市场需要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抱着接受与支持的态度。等到旅游团购的逐渐成熟的时候,也许会给行业带来更多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