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芬兰由于其地缘因素数百年来和俄国争端不断
芬兰是传说中圣诞老人的故乡,这个被冰雪森林覆盖的国度在我们眼中一直是一个如童话般存在的国家。然而,正是这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冰雪国度,却与俄罗斯帝国有着数百年的恩怨纠葛。
强邻之间
芬兰人从8世纪就生活在今天芬兰的国境内。不同于另外三个疯狂的北欧国家(维京人的挪威、瑞典与丹麦),芬兰人长时间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12世纪,维京人的海盗风帆逐渐在大西洋上降下,取而代之的是成为基督徒的北欧**们在圣十字的指引下开启了新的圣战。
1154年,洗心革面的瑞典国王带领着十字军们向东征伐不信奉上帝的芬兰土著,企图将芬兰纳入西方天主教的势力范围。到13世纪中期时,芬兰大部分地区纳入了瑞典的统治之下,成为了天主教的辖区,与此同时,来自俄国北部的诺夫哥罗德则将原属芬兰的东卡累利亚收入囊中。从此开始,芬兰纳入了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圈中,并成为了东正教与天主教的对抗前线。
十字军
战乱纷繁
从13世纪到18世纪,芬兰长时期处在瑞典人的统治之下,芬兰人不仅参与瑞典国王的选举,甚至跟随英勇的古斯塔夫一世开进了德意志参加三十年战争。如此长时间的瑞统时期给芬兰人留下了深刻的欧洲天主教文化烙印,也使芬兰人在文化心理上更加趋向于基督教西欧国家。
然而,从十八世纪的彼得大帝开始,俄罗斯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的野心就从未止步。在取得了圣彼得堡后,彼得一世开始乘势向芬兰地区推进,为自己的新都创造更大的缓冲带与战略纵深。1714年瑞军战败俄军,占领整个芬兰。1721年瑞、俄签订《乌西卡乌布基和约》,芬兰东南地区为沙俄吞并,芬兰史称之为“大仇恨时期”。
直到1742年,俄罗斯最终初步完成了对于芬兰的占领,从而开启了芬兰历史上著名的“小仇恨”时代(1742年——1943年)。在芬兰历史学家的眼中,这是一段大部分被俄罗斯统治的屈辱时期,芬兰虽然名义上作为独立的大公国(1809年芬兰合并进入俄罗斯),但大公之名一直为沙皇兼任,实际仍然处于俄罗斯的占领之下。在俄罗斯人的眼中,芬兰一直被作为类似于西伯利亚的荒原边疆之地对待,芬兰本土经济则一直与瑞典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十月革命摧毁了俄罗斯帝国,同时也让芬兰得到了独立。然而在地缘上处于西欧与俄罗斯中间的芬兰仍然逃不过周边大国的政治压迫,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之后,苏联就向波罗的海三国与芬兰发出最后通牒。与软弱的立陶宛等三国不同,芬兰选择了对抗绝对优势的苏联,并在苏芬之战中坚守三个多月而不败。
1941——1943年,芬兰在纳粹德国的帮助下展开第二次苏芬战争,一度夺回上次战争中失去的卡累利亚地峡,最终因为纳粹德国的战败而不得已与苏联媾和。
芬兰作为一个地缘位置上横亘于俄罗斯与北欧之间的国家,必然会受到周围强国的控制与干涉。由于本身地理位置与瑞典等北欧国家的联系与认同度更高,因此芬兰在长期的战略抉择选择了对抗俄国霸权的道路,与俄罗斯结下数百年的恩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