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星空旅游网!
2020
11/30
16:00
你的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横冲直撞的摩托车,160吃一桌大盘菜,海口骑楼老街的烟火气太真实

原标题:横冲直撞的摩托车,160吃一桌大盘菜,海口骑楼老街的烟火气太真实

“一年有365天,而我不仅仅有365个故事,我是行走的二次元,在搜狐号,把故事讲给你听。”

在众多描写海口骑楼老街的文章中,能读到最多的词汇就是“烟火气”,身在北京,远离了儿时的胡同以后,这三个字好像就和我渐行渐远了,此行海口,公务之余,为了寻找“烟火气”,我打车到了骑楼老街。

2009年,海口骑楼老街以其本身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称号,建于南宋时期的四牌楼历史最悠久,已经700年。1920年代到1940年代,骑楼建筑形成一种规模,而现在的骑楼建筑也主要分布在海口的得胜沙路、中山路、博爱路等多个街区。

时间原因,骑楼老街看上去“又破又旧”,经过中山路,指示牌已经锈迹斑斑,似乎在以这种方式向路过的人炫耀它的悠久历史。

“好像身处东南亚,又好像回到了民国”,是我对骑楼老街的第一印象,2到4层楼高的建筑,南洋风格的“女儿墙”立在楼顶,民国样式的“旅店”“泰昌隆”字眼刻在牌坊上,让这条老街像是置身海外被冻住了时间,直至翻阅资料后我才知道作为中西合璧的产物,这种感觉实在是正常不过。

1850年以后,进港的海南人随着闯南洋的热潮去往马来西亚,在生活底层从事着一些劳多薄利的工作,“怕死不来番”是如今很多生活在马来西亚的海南人最常说的话。

1930年后,在异国他乡闯出名头的海南人叶落归根,带着毕生积蓄和南洋思想回到了最初离开的地方,与此同时,连廊连柱、能够遮风挡雨的骑楼应时而起,据说就连骑楼老街的水泥都是从南洋运回来的。

到达骑楼老街,已经是下午,或许是先辈人吃过太多苦,也或许是午后阳光晒得惬意,街头巷尾看上去慵懒至极。廊下的老人盯着不远处发呆,年轻人半倚半蹲在廊柱边,摩托车也是齐整的摆在道路两边,偶尔有横冲直撞的,带着发动机的轰鸣从眼前驶过,声音回荡在长街中,大家见怪不怪,聊天得聊天,招呼生意得招呼生意,就这样消磨着时间。

我沿着石廊步道在老街里闲逛,走着走着就到了水巷口。

“城中有河,河在街中,河岸是房,船在街中行,如在画中游。”这是民国时期海口人对水巷口的描述。始建于明代的水巷口,原先河道相通,是个忙碌且繁华的港口。依靠港口,这里的骑楼最早被用来寄存和运输货物,后遇文革,商铺关门,招牌落灰,再往后,就连河道也被填堵成路,热闹非凡终究成了梦里黄粱。

四五点钟的骑楼老街,儿童散学、人声喧闹,食物的香气和热气一点点在叫醒这条街,吃过一碗清补凉,我又踏上了闲逛之路,街边的小店里无意间发现一个木制弹弓,拿在手上各种比划,最终还是选择将它搁回原位,时光荏苒,儿童时的快乐还是留在那个回不去的小时候吧。

天色擦黑,月亮不知道什么时候爬上夜空,看着老街里的人忙忙碌碌,街边的炸串在灯光下油亮得诱人,我找了个路边坐下,花了160块点了一桌家常菜,边吃边看着穿梭在桌椅间的老板和正谈笑风生的食客。

虽然是匆匆而来,但骑楼老街在几个小时里依旧让我感慨:摩托车一晃而过的生气、饭店老板的客气、食物的香气、瓷盘端上桌时的热气......有人说,烟火气就是“人”气,这一刻,烟火气触手可及。

关于作者:

我是二叔,一个生在皇城根,在红旗下长大的北京人,行至80个国家,最念念不忘的是非洲大陆,现在提到旅行心脏依旧会狂跳。如果世界是本集邮册,那每一张邮票都值得被收藏。感谢关注,欢迎评论,与我分享你的生活方式和旅途故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admin#shaoqun.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