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护好山林一抹绿 捧上生态金饭碗
游人纷至沓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初冬时节,置身于海原县史店乡田拐村山地上的万亩红梅杏林,可将不远处红瓦白墙的新村居一览无余。
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农家乐——玉林花儿农庄就坐落其间。农家乐经营者田玉林,是当地的花儿传承歌手。每当客人前来就餐,他除了用乡村特色美食进行款待,还会在就餐中为大家唱上几首耳熟能详的“花儿”,抒发对美好新生活的赞美之情。
“村里环境美、空气好,吸引了大批的游人在此春赏花、夏摘果、秋赏叶。每年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全村3家星级农家乐营业收入以及村民的各类小商品销售额累计超过100万元。”11月25日,田拐村驻村第一书记虎平告诉记者,村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源于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护好山林一抹绿,捧上生态“金饭碗”。
田拐村,因东西走向的山在这里有个向北的拐角,而且最早在这里定居是一户姓田的人家,故称为田家拐子,简称田拐,昔日的田拐村,产业发展单一、村庄面貌差,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脱贫攻坚拔寨难中之难、硬中之硬,乡干部形象地称之为脱贫攻坚的“铁疙瘩”。2014年识别建档立卡户295户1047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为31%。
2015年按照海原县委、县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部署,村党支部以山为媒,坚持绿色发展,勾勒田园新画卷。
在海原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乡村两级干部在田拐村后面的一大块山地实施荒山地的坡改梯项目,将坡地全部整为高标准的旱作节水梯田,并抢抓第二轮退耕还林政策机遇,在此集中连片种植了1万亩红梅杏,辐射村民256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36户。林下间作种植景观油菜3000亩。在红梅杏盛果期到来前的几年里,群众享受每亩1500元的政策补贴。2020年,红梅杏进入了盛果期,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与此同时,以拆旧建新的方式,改变村容村貌。县上整合扶贫资金、闽宁对口帮扶资金、危房改造等方面资金1800多万元,按照式样统一、色调一致的要求,采取自建、代建相结合的方式,以户为单位建围墙、盖新房、换屋瓦、装大门,实施整村推进。对此,群众积极响应。村民田志夫动员3个儿子无偿让出3亩宅基地,用于拓宽、硬化村道。整村推进过程**硬化巷道11.6公里,改造危房426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760台,太阳能路灯140盏,完成厕所改造558户。新建公园、停车场、文体广场、农村社区、党员活动室、文化服务中心、卫生室和民俗展厅。一座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村道宽敞、绿树成荫、村容整洁的靓丽田拐,在短短两年时间便完成了“破茧而出、羽化成蝶”的蜕变。
护好山林一抹绿,兴建美丽村庄,让田拐村人开辟出致富新天地。全村依托红梅杏基地实施农村休闲观光旅游项目。举办了海原县2018年、2019年两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和2020年红梅杏“采摘节”,开展了河道越野挑战赛、“红梅杏”杯篮球运动会等10余项子活动,有6家旅行社组织游客到田拐村观光旅游,带动了20余户群众发展农家乐、农家小吃院。
乡村旅游极大提升了田拐村的知名度,促进了村里肉牛养殖、交通运输、劳务输出等产业的蓬勃发展。全村拥有B照以上驾驶员达到26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86人),拥有大型货运车辆67辆,汽车运输人均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2019底,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600元,一举摘掉了贫困村、后进村的帽子,走上了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家乡现在能有这样好的发展势头,这样好的生态环境,激发了许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热情。”虎平表示,目前全村共有100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中来。干群一条心,正全力打造全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大步前进。(记者 高 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