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镇江“跑”起来,在“快”与“慢”之间
在互联网时代,大部分的行业发展离不开一个“快”字,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却恰恰追寻“匠人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一个“慢”字上,旅游休闲也体现在一个“闲”中。
那么,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高精尖“硬核”产业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休闲旅游项目的打造如何做到相得益彰?
近日,由镇江市委网信办、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新媒体事业部主办起的2020“网眼看镇江 见‘镇’跑起来”走进辖市区系列网络主题传播活动(第二期)举办。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文旅中国、光明网、中国日报网、新华网、央广网、中国新闻网、国际在线网等国内25家媒体记者续领略了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丹徒区、镇江新区、丹阳区的风采后,又走进了句容、京口区、扬中、高新区,通过实地采访、座谈交流等形式,全面触摸镇江这座正在崛起的宜创宜业宜居产业新城的温度,见证镇江市各辖市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民生改善成果和丰富的文化精神生活,也感受在产业等领域高速发展的同时,镇江的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温度。
镇江博物馆及其藏品 刘海红摄
句容:再现历史文化名城形象
句容于西汉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置县,迄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是江苏省最早建县的13个文明古县之一。现在的句容是江苏省镇江市代管的县级市,地处苏南,东连镇江,西接南京,是南京的东南门户,是南京都市圈成员县级城市,素有“南京新东郊、金陵御花园”之美誉,是长江三角洲一座集港口、工业、商贸、旅游为一体的新兴城市。
因为句容地处“吴头楚尾”,又因为人口的大量流失与移民的大量迁入,自古以来,文化交流频繁,语言是南京官话与吴语的汇集。也因为这种历史地理原因,句容人才辈出。有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书画家周文矩;清代书画家笪重光;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天津大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博士魏家福;“薛氏六法”创始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宣画院网上画院院长薛宣林等,较为全面地呈现了句容在各个时期的历史发展变迁。
悠久的历史给句容留存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文化遗存,现如今都是是这座城市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为再现句容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彰显文化旅游特色,打造城市名片,句容结合南大街改造,重点恢复打造义台街历史文化街区。据了解,古老的义台街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浮千年,承载着句容百年商贾繁华,镌刻着容城古老的生活记忆。
同时,句容全面加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设施免费开放措施,目前句容全市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均正常向群众免费开放。
在旅游方面,句容山明水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句容市区东南坐落着著名的道教圣地茅山,素有道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称,在东南亚地区享有盛名,为江南历史名胜,江苏省甲级风景区,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市区西北有我国佛教“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其“林麓之美、峰峦之秀、洞壑之深、烟霞之胜”被视为四大奇景等。
京口:王安石诗中的“京口”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是我国古代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地处吴头楚尾,长江和大运河在此十字交汇,使京口融汇了刚劲雄浑的楚汉文化和清新柔美的东吴文化,具有多元沉淀、兼容并蓄、绚丽多彩的文化特色。京口汉称京口里,至东吴孙权筑铁瓮城,置京口镇。晋时置晋陵郡,南朝宋置南徐州,隋置润州,宋升润州为镇江府,并一直沿用至今。1983年,镇江市设立城区和郊区,同年12月,城区更名京口区。
京口区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古运河以东,“十字黄金水道”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境内交汇,是连接苏南、苏北物资流通和经济协作的枢纽地带。辖区内焦山、北固山沿长江分布,以“城市山林,大江风貌”闻名于世,有着“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
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京口区跟上时代脚步,敢为人先,迅速反应,早在2016年,就完成了19个社区(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区66个社区、村全覆盖。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9400平方米,新增图书共20750册,发行网点数新增11个,全区以“梦溪读书节”品牌活动为载体,举办了300余场阅读活动,建成花山湾广场等6个生态文化广场建设。为了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把群众喜闻乐见的好节目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京口区文体旅局还通过“送”文化,“种”文化,“创”文化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农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培育壮大乡村文化人才队伍,推进农村地区文化繁荣发展。
扬中:河豚文化打造城市新名片
扬中位于镇江市东部江心,黄金水道——长江中下游,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内,“北面与扬州、泰州隔江相望,南面与镇江、常州一衣带水,南桥相接沪宁高速公路和京沪高铁,经泰州长江大桥北上可联京沪高速公路。”扬中产业特色鲜明,是远近闻名的“电气岛” “光伏岛” “长江制造业走廊”。与此同时,扬中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迅速。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进展较快,公共服务体系更趋完善,基本实现农家书屋数字化,全民阅读率达到极高。
扬中文化遗产丰富。有竹编、木雕、玉雕、扬中河豚食俗等多项省市级非遗项目,丰裕中心小学的特色校本课程剪纸更是享誉国内外。除此之外,逢年过节常见的摇花船、舞龙舞狮、唱麒麟、打莲湘等优秀民俗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
其中,扬中河豚文化远近闻名。由于拥有独特的江鲜资源,扬中市于2004年举办了第一届“河豚节”,经过多年的创新实践,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不仅体现了民办民享、节庆惠民的办节宗旨,而且有效形成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广泛联动的节庆效应,成为当地富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特色节庆之一。据介绍,聪明、智慧的扬中人代代相袭并提高烹饪技艺,采用特殊程序和特殊方法加工而成的河豚菜肴,具有油水交融,汤汁乳化,油而不腻,肥嫩柔和,令人回味无穷的特点。其色、其香、其味、其形无不令人啧啧称道,赞不绝口。古今名人墨客,不知赋予它多少美称。比如宋代竟有人以“西子乳”来描绘雌豚卵巢的形、色、质、美,可见悦人之极。
扬中旅游资源富集,渡江文化园、扬中园博园、园博园、长江渔文化生态园、太平禅寺等,为前往扬中的旅客提供了众多可供选择的去处,为扬中的城市形象加分。渡江文化园围绕“水韵·芳洲·新园林——让园林艺术扮靓生活”这一园博会主题,包括河豚主题景观核、湿地水脉和水上游览线、由主入口广场、湿地网桥、景观湖、主展馆、滨江广场组成的景观轴等。长江渔文化生态园是一个集长江渔文化名贵鱼类繁育、养殖、销售、科普展示,长江渔文化研究,以及农业观光体验、旅游休闲、生态餐饮酒店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型农业项目,依托扬中“中国河豚美食之乡”“万里长江第一岛”的文化优势和资源优势,把长江渔文化生态园全力打造成“中国渔文化第一园”。太平禅寺位于扬中市三茅镇双跃村境内,前身为下东岳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下东岳庙原有大小殿堂百余间,为扬中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高新区:古镇新城文化代代传
镇江高新区于2014年10月升格为国家高新区,是镇江苏南国家自创区建设的引领区、示范区和辐射区,统筹镇江苏南国家自创区“一区十四园”。镇江高新区位于镇江主城区西侧,是镇江城市发展战略“一体两翼”的“西翼”,面临“G312创新带”“宁镇扬一体化”、扬子江城市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等一系列战略布局的机遇,镇江高新区将成为镇江城市向西发展,对接南京的先导区、核心区和主阵地。
《嘉定镇江志》记载:宋谚称“京口江山素号奇伟,故承平时士大夫有‘生居洛阳,死葬朱方’之语”。晋代大风水家郭璞在《葬书》中曰:“气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层层山峦才能遮挡住风,缓缓的流水和湖泊等才能聚集生气,十里长山便成了迁居于镇江的达官显贵们首选的墓葬之地。镇江高新区历史文化悠久,其下辖一个街道——蒋乔街道,蒋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景秀美、气候宜人,被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名为“名镇雄乡”,相传蒋乔为2000年前三国时期东吴国丈乔国老的故乡。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嶂山马灯近年来也得到了大力弘扬与创新。这项源于清朝嘉庆年间的民间艺术,起因是当地山林中的松树遭松毛虫严重侵害,为祈求风调雨顺、山村太平,庇佑五谷丰登、子孙兴旺,而由村民自发兴起的一项传统民俗舞蹈活动。2015年,蒋乔嶂山马灯阵舞成功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后,嶂山马灯进社区、进校园,并在传播弘扬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据市级传承人卢相喜介绍,嶂山马灯传承人与学校老师一起将嶂山马灯的元素融入新的改编舞蹈中,成为学生参与各种舞台表演的“常客”,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传统艺术是祖辈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传承和记忆,是打造地域特色的魅力所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迁,一些传统民间艺术渐渐衰败,走向凋零。为避免祖辈遗留下来的文化艺术遗产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丢失,近年来,扬中市西来桥镇党委政府扛起了拯救和复兴民间艺术的重任,通过民间艺术进学校、举办民间艺人才艺展示,促进民间艺术在群众中的推广普及;举办大型赛事活动,展示传统艺术魅力,吸引更多群众参与进来,让传统艺术在群众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责编:贾亭沂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