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条上海传奇马路低调了百年,正是一年里最美的时刻,然而大部分游客从未听说
当武康路上的网红店大排长龙的时候,愚园路上的一片梧桐叶静静飘落在马路上,无人知晓。
紧邻静安寺的百年愚园路
上海以马路形成的历史风貌街区不少,极具老上海风情的愚园路,是其中极为低调的一处,虽然它紧邻上海超级热门景点(商圈)静安寺,但是大部分游客都为听说,更别提去过。1890年,一位在上海滩被称作“富甲王侯”的商人,在静安寺附近兴建了一座私家花园宅第,名为“愚斋”。
1911年,当时的赫德路(今常德路)至兆丰公园(今中山公园)需要筑路,因东端有愚园,“愚园路”因此得名。此后随着西式洋房、咖啡吧的陆续出现,愚园路又成为了当时租界西洋绅士、洋行买办等名流汇聚之地。愚园路从1918年拓路完成,距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2.5公里,用步行来丈量刚刚好
愚园路西起静安寺、百乐门等历史建筑,向西越过乌鲁木齐北路、镇宁路、江苏路、安西路,最后到达中山公园,横跨了上海西部版图。从静安寺百乐门进入清幽的愚园路,到另一端的中山公园,大约2.5公里的距离,非常适合来一场Citywalk。这一路踩着秋日落叶走过,耳边只有落叶的沙沙声和偶尔驶过的车辆声,秋高气爽的愚园路,可太适合散步了。
100年来,英雄志士和豪杰文人来到上海,把故事留在了这里。而愚园路,因为它重要的地理位置,就好像是漩涡之中的洄流,激荡着许多传奇故事:它既有着红色革命的足迹,也有民主运动的足迹;既有着谍战的往事,也走过许多文人墨客的身影。许多大的历史事件,都能在愚园路上找到注脚。
愚谷邨,有谍战、有文艺、有传奇
愚园路361弄3-127号
从静安寺出发,愚谷邨是我们遇见的第一条弄堂。位于愚园路361弄的愚谷邨共有127幢楼栋,砖木二、三层结构,目前居住了550户居民。路过一片片联排住宅,你会明显感受到过去的“西方古典”的装饰元素依旧存在于居民日常的柴米油盐里。
从建成到现在,愚谷邨似乎是一个文艺人士特别钟爱的地方。比如女作家茹志鹃一家,就在1975年搬到了愚谷邨65号。65号还住过著名作家魏金枝、唐克新;37号曾住过著名画家应野平;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沙莉和凌之浩夫妇、奚美娟也曾在这里居住过。还有中国最早的两栖明星周璇,1936年与严华结合之初就定居于此。
位于弄底的愚谷邨121号是**上海局秘密联络点。让人意外的是,住在三楼的竟是当时的76号特务,敌对阵营同住一处还相安无事,真可谓是潜伏中的潜伏。此外,海派女作家王安忆,在其代表作《长恨歌》的开篇中,有大篇幅对上海弄堂的描写,其中不乏愚谷邨的影子。
涌泉坊,一条“文物级”老弄堂
愚园路395弄4-24号
以纪念东面的静安寺曾有的涌泉而命名;沿街弄堂口设过街楼,并立有中间大、两旁小的券柱式拱门,别具装饰艺术风格,立面宏伟、内感神秘,开一时风气之先。该片区建造于1936年,由6幢单体新式里弄住宅组成,整个弄堂中的15幢住宅都是上海老弄堂少见的西班牙风格。
话说愚园路有多少弄堂,就藏着多少故事,而最精彩的往往在弄底;当时这整条弄堂都是旧上海时期烟草大王陈楚湘的产权。而在这弄堂最深处,就有一幢与其他风格完全不同的城堡式建筑,它就是陈老板特意为自己安置的24号“陈家花园”。
据说这栋西班牙城堡式的四层洋房里,一楼半及二楼半的楼梯房墙上开有彩色玻璃大窗,其图案分别嵌成西班牙海盗船、西洋美女这两种当时上海滩畅销香烟的商标图案,也算是陈楚湘拿来彰显身份的标志。因为“陈家花园”深藏弄底,且常年铁门紧闭,这座豪华公馆至今鲜为人知。许多上海人都不知道涌泉坊的弄堂深处还秘藏着这样一座气度不凡的豪华公馆。
三步一弄堂,五步一洋房
愚园路404号的市西中学,也颇有来历。1943年到1945年,这里成为日本在上海设立的8个“敌国人集团生活所“之一,也就是集中营。愚园路486号的兰畹,则是梅兰芳先生在九一八事变后举家前来上海时的居所。
愚园路523弄5号是东方经济图书馆旧址,在抗战时期,邓葆光奉命创办的东方经济图书馆。抗战胜利后上任上海敌产处理局逆产组长,负责收纳日本人及汉奸的数十万册书籍和档案。
东方经济图书馆的对面,则是容易被忽略的柳林别业。上海称之为别业的弄堂并不多,弄堂占地面积18亩,建于1912年-1936年,有砖木结构二、三层花园住宅18幢,解放前大多为**高级将领及抗战期间敌**的政要所居。
再往前走,愚园路699号便是据说价值10亿的老洋房严家花园,也是上海最贵的老洋房。1940年被严家购买,严家老主人严裕棠在杨树浦与人合办大隆机器厂,后其长子严庆祥继承父业,成为花园主人。放眼全国,身价10亿的私宅寥寥无几。
749弄,没有名字的特务弄堂
一条并不起眼的弄堂。 沿主弄走进深处,就会发现这里除了侧弄堂,还有众多小侧弄堂,交错蜿蜒,有如迷宫,因此被称为上海最隐秘的弄堂。日伪时期,这里住过臭名昭著的汉奸头目李士群,周佛海和吴四宝。因为时刻担心被刺杀的危险,他们选择住在这个弄堂,确保随时可以抽身逃跑。
里面每走几步都能发现一些解放前遗留下来的挂牌文保建筑,就像一座小型的建筑博物馆。里面共有两三层各种风格的花园洋房22幢,有英国乡村式,巴洛克式,城堡风格,中西合璧和新古典主义的建筑等。它们的规格和档次介于私家豪宅和新式里弄之间。
岐山村,名人辈出的新式里弄
愚园路1032弄1-148号
岐山村,上海著名的新式里弄之一。建于民国14~19年(1925~1930年),占地2.2公顷,有楼房75幢。民主人士杜重远、著名文学家施蛰存、著名演员祝希娟、香港已故明星沈殿霞、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在此居住。
走在这里依旧能感受到纯正的老上海气息,阿姨边晾衣服边用上海话抱怨天气反常,头发花白的婆婆低头择着菜。弄堂将岐山村的名人事迹贴在了路口的公告墙上,往来的人们却早已习惯,不曾停下来多看一眼。
愚园公共市集,弄堂生活体验新空间
愚园路1088弄
愚园公共市集位于1088弄的宏业花园内。名字听上去像现代小区,却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因其部分为段祺瑞之子段宏业的房产,故称为宏业花园。老教育家吴瑞年与钢琴家顾圣婴曾在此居住。全新的愚园公共市集在19年初才开放迎客,这里有耳光馄饨、泰康糕点等沪上知名老牌美食,也有山东水饺、老面馆等愚园路居民熟识的街坊老店。
来愚园路Citywalk走累了,愚园公共市集也是一处可以停下歇脚的地方。
汪公馆,曾经的顶级豪宅,现在的少年宫
愚园路1136弄31号
1931年国民政府交通部长何应钦的内弟、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董事长王伯群为娶大夏大学校花保志宁而建造,历时四年于1934年落成。该建筑系意大利哥特式城堡建筑,占地10.78亩,主建筑面积2159平方米,耗资30万银元,是当时上海滩少有的豪宅。20世纪40年代初,此楼被汪精卫作为汪伪政权驻沪联络处,亦称“汪公馆”,成为汪伪政权的驻沪巢穴。
1960年长宁区委决定由区少年之家使用,并建立了长宁区少年宫,成为培养下一代的摇篮,并辟为上海市对外开放的旅游单位。当年是愚园路上最耀眼的明珠,如今依然是一座瑰丽的童话城堡。
布尔什维克编辑部旧址
愚园路1376弄34号
愚园路1376弄34号(原为亨昌里418号)曾是党中央早期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如今是一座藏在弄堂深处的小型展览馆,免费对外开放。陈列馆一楼为《长宁区革命史料史迹展》,二楼为编辑部的复原场景。
百年老街焕新颜
愚园路作为一条百年老街,处处留下了历史痕迹。百年来,愚园路历经旧上海租界时期的喧嚣,也经历了上世纪50年代各家各户煤卫合用的热潮,以及老洋房中72家房客的家长里短。近年来经过升级改造,又加进了不少时尚元素。同时,马路上的壁画、浮雕、文字介绍又让游客不忘记过去那段历史。
街边的梧桐树下增加了许多座椅,风格复古。放置在经过拓宽的人行路上,供居民及愚园路上的游客休憩、交流使用。也因此,它们使这块区域自然形成了愚园路上的“公共会客厅”。午后的阳光下,一阵风吹过,树叶纷纷被吹落;落叶缓扫的愚园路,迎来了一年里最美的时刻。
有故事的马路、建筑和人,构成了有历史温度的城市。愚园路作为上海永不拓宽的64条马路之一,历史与现代交融,可以视为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一个缩影和舞台。城市从旧变新、居民从年轻到老去,不变的,是对城市繁华的共同记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