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星空旅游网!
2020
11/04
11:00
你的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万国建筑博览群,充斥各种“之最”,烂泥塘飞出个金凤凰_上海

原标题:万国建筑博览群,充斥各种“之最”,烂泥塘飞出个金凤凰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说:“我敢肯定,如果中国开放金融,从开放时算起,5年后,上海将超越香港;20年后,上海一带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繁盛的工商业中心。”

诚然,张老有点过于乐观。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自打改革开放,大上海真的是一天一个样,日日都有新气象。

金融中心也好,国际大都市也罢,头衔不过是谈资,数据全是浮云,老百姓的着眼点终究还是要落回到哪里能找到好吃又实惠的,哪里能买到好看又有品位的,如何能找到快乐和幸福,最好快乐和幸福还是与众不同刻骨铭心的。

大上海,我俩估计来过有几十次了。但以往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办完事。没能沉下心来好好领略领略大上海的风情。于是,这次我们决定多耽搁几天,好好品味一番。

先科普下上海外滩的由来。在上海地名习惯用词中,一般把河流的上游叫作“里”,河流的下游叫作“外”,进入上海旧县城附近以前有条小支流叫上海浦(现已消失),上海人就以上海浦这一小河的出口为界,其上游的黄浦江河滩叫作“里黄浦滩”,简称“里滩”,其下游的黄浦江河滩叫作“外黄浦滩”,简称“外滩”。

“十里洋场”特指旧上海租界的繁华景象。1845年,英租界在上海县城以北的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北岸建立;1848年,美租界在苏州河北岸的虹口建立;1849年法租界也在上海县城与洋泾浜之间的土地上建立。这些租界是为避免“华洋杂居”容易发生华洋冲突而划出和建立的洋人居住区,因当时称洋人为“夷”,所以租界也被称为“夷场”。

1862年,时任上海知县王宗濂命令国人不许称外国人为“夷人”,于是改称“夷场”为“洋场”。“十里”之名一般认为只是一个虚拟词,表示大;也有人认为美租界沿苏州河两岸发展,英租界和法租界南起城河(今人民路),西至周泾和泥城河(今西藏南路和西藏中路),北面和东面分别为苏州河与黄浦江,周长约十里,故被称为“十里洋场”。此后,租界面积虽扩展了若干倍,但“十里洋场”之名却一直沿用了下来。

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全球各色人等云集其中,达官贵人和市井小民,军阀大吏和**老大,生存与死亡,发达和堕落,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让十里洋场充满了无限可能性。

旧时上海的租界俨然是一个独立主权区域,西方列强以他们自己的方式经营、管理和建设属于各自的租界。上海外滩就是租界最早建设和最繁华之地。早期的外滩是一个对外贸易中心,洋行林立、贸易繁荣。从19世纪后期开始,许多外资和华资银行在此落脚,至今仍如雷贯耳者有汇丰银行(真正的名字是“香港-上海银行”)、友邦人寿(美国第五大寿险公司)等等。

这条上海金融街因此也被称作东方华尔街。于是,外滩也成了上海的一块风水宝地,在这里拥有一块土地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身份名誉的象征。商行、金融企业在外滩占有一席之地后立即大兴土木,营建公司大楼。外滩的建筑大多经过三次或三次以上的重建或改扩建,各国建筑师在这里大显身手,使面积不算大的外滩集中了二十余幢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故外滩又有“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

一不小心,已经展览了百年。正是:十里洋场烟花地,风云际会上海滩。

既然被称作万国建筑博览群,有必要深究一下。据统计,外滩共有33座老建筑,其中有好多个上海、中国、东方乃至世界之最。因篇幅有限,这里仅列举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外滩一号大楼:史称“外滩第一高楼”,原名亚细亚大楼,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是上海高层建筑中最年长的。它曾经是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驻上海办事处,现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所在地。它的底段与上段都是巴洛克风格,中段为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外滩二号大楼:曾是上海最豪华的俱乐部——上海总会,有“东洋伦敦”之称,设计上仿效英国古典主义,也参照了日本帝国大厦,三角形电梯是西门子公司制造,距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现为东风饭店,内有一条号称东方最长的酒吧吧台,长110多英尺长。

外滩六号大楼: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竣工,是外滩现存最老的建筑之一。该楼外墙采用花岗石贴面,拥有一排英国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尖角,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外滩的典型建筑。原为中国通商银行大楼,现归属于香港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

外滩十三号大楼:现为海关大厦,是汇丰银行大楼的姊妹楼,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仿造英国议会大厦的大钟(大本钟)制造,由英国乔伊斯公司造好后运到上海组装,此楼外立面的大钟号称亚洲第一大钟,也是全球现存三座威斯敏斯特大钟之一(另两座分别是英国议会大笨钟和俄罗斯红场斯巴斯克大钟),原来每逢整点奏威斯敏斯特报时曲,于文革时改为演奏东方红乐曲。

外滩十七号大楼:原为《字林西报》办公楼,现为友邦保险大楼,是上海第一幢高层建筑。《字林西报》创刊于1850年,是英文日报,也是当时上海最大的新闻出版机构,被称为租界工部局的喉舌,1951年停刊。

图为浦发银行大楼(左)和海关大楼(右)

周末的外滩人流如织。车水马龙的背景下,人们兴高采烈地擦肩而过,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不分享快乐,也不分享悲伤。

谁人能知,美丽的建筑背后,埋葬着怎样美丽的故事?

经过和平饭店时,我俩在人流汹涌的十字路口坐了2分钟,脑海里浮现出发哥温暖的笑容和经典的风衣。

早就知道和平饭店里面有个很有名的爵士酒吧,酒吧里平均年龄75岁的老人爵士乐团特有名,六位可爱、敬业的老人,会用上海传统的摇摆舞爵士乐让你上了发条似的摇摆不停。它被美国《新闻周刊》评选为世界最佳酒吧之一,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法国前总统密特朗都来过。

天黑前,我俩穿过南京路走进了五福弄,相隔不过几十米,景象迥异。

每一个成功者身上都有不能碰触的伤口,每一座繁华城市都有自己卑微的角落。

虽卑微,却不可或缺,还散发着真实的温度。

外面是表象,里边是生活。二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admin#shaoqun.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