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汪满田村的鱼灯很梦幻,这个年轻人想用它点亮更多中国省份
我在微博上关注Peggy,是因为徽州汪满田村的鱼灯。她的微博里有许多漂亮的照片和视频,是穿着汉服的年轻人举着鱼灯拍给她的“返图”。
Peggy和她的小团队,从徽州的山村里,将这些本来只有在村里的元宵节才能看到鱼灯带到网络上,引发了年轻人的关注和追逐。
徽州汪满田村的鱼灯 本文图均为 受访者提供
许多人在网络上见过汪满田村元宵节闹鱼灯的场面。
汪满田村的“鱼灯会”闹元宵习俗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从正月十三到十六,每晚“嬉鱼灯”,鱼灯以竹篾为架,糊以棉纸,表面手绘鱼鳞,小的一米长,大的有近8米长,4米多高,挥舞起来时,光彩流动,热闹非凡,颇有辛弃疾笔下元夜“一夜鱼龙舞”的古风。
汪满田村每年元宵时期的“鱼灯会”
从一见钟情,到一份事业
Peggy不是徽州当地人。2019年,她也是偶然间在网络上见到了相关报道和图片,对汪满田村鱼灯一见钟情,想要将这些漂亮的鱼灯带出大山。
“我本来不是一个喜欢历史的人。”她笑说。她曾在外企做过营销相关工作,是网络上的文博博主让人耳目一新的科普方式,将历史、文物和民俗技艺之美带到了她面前。此前,她已经与几位文博博主和插画师有过合作,出品过传统服饰相关的文创产品。
村民举着鱼灯在村里**
于是在旅游中,Peggy也开始留心传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在苏州,她留意到了苏绣,想拿来做成团扇搭配汉服,便亲自去选择绣片。“几百种中,符合年轻人审美的可能只有几十种”,她告诉我,再研究这些绣片如何去搭配团扇的材质和形状。
她的苏绣团扇很受欢迎。“我发现,年轻的顾客更喜欢购买和分享直接和汉服相关的东西。汉服这个群体更新很快,很容易受到KOL、史学博主,或是影视剧热门话题的影响。”
这也是她觉得汪满田村的鱼灯会受到汉服爱好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热门游戏《江南百景图》中用的鱼灯元素
汉服爱好者反馈给Peggy的产品照
Peggy原计划今年元宵节便去村子里走访,却因为疫情原因没有成行。不过,甫一解禁,她便冲向了汪满田村。
村里没有开发什么旅游,在一位徽州朋友的帮助下,她在村里唯一的一家农家乐住下了,开始打听做鱼灯的事。
鱼灯,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都能做,但汪满田村是个留守村,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有过年才回来。她便想办法说服村里的老一辈做鱼灯。
她给他们算账:如果做农活,一天收入大概是80-100元。而鱼灯耗时两天,如果用200元的价格收购,那就是农闲时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如果他们愿意,用晚上的时间做也是可以的。
经过努力,她找到了一位当地的竹匠,愿意接下这个活。从此,鱼灯开始源源不断地发往全国各个角落,“99%的客人都是汉服爱好者。”Peggy说,鱼灯成了拍汉服照和汉服视频的完美配饰。
鱼灯是拍汉服照的好道具
《长安十二时辰》中出现的鱼灯也让汉服爱好者对鱼灯产生了兴趣
让鱼灯“出山”,其实是个艰难之旅
前不久,一位Peggy合作过的插画师突然联络她:“你知道吗,在你之前,其实有很多人想把鱼灯商业化,但都失败了,只有你做成了。”
Peggy挺为此骄傲的。要将鱼灯带出大山,找到工匠并非意味着大功告成。传统的鱼灯,一年只在元宵节用一次,用完后会烧掉,或者会撕掉纸,只留竹架。因为它本身就是很脆弱的一件工艺品,并不是为长久保存,远距离物流所设计的。
鱼灯的竹架
她发现,村民制作鱼灯时使用的棉纸质量一般,一戳就破。“最早期发货的鱼灯,每个都破了,我得拿回来修复。”
于是她去了附近的泾县,看看宣纸是不是可以用来代替棉纸,她还试了复写纸。但是发现复写纸太脆,宣纸透光性不好,不好粘,也不好定型。兜兜转转,现在用的是质量比较好的棉纸,比以前结实许多。
覆盖上棉纸的鱼灯
但破损依然是一个问题。她依然在寻找新的材料。
9月,她又去了一次汪满田村,带去了欧根纱等材质试验,“欧根纱也不好粘,而且太透光了,没有朦胧美。”
Peggy会继续找一些服装学院的学生继续试验新材料。“我不希望做了一年后,客户还是会反馈说,这个太脆弱,容易破。”
材质的优化只是一个方面。鱼灯的尺寸也费了她很多周折。标准的汪满田村鱼灯大小是一米,标准的纸箱装不下,物流还要另收超重费。
多次试验后,团队觉得60-70公分的长度是合适的,拆成四块后,可以放在标准纸箱中,基本不会超重。
师傅在固定竹架
具体到鱼灯里的LED灯泡和包装用的气泡垫,都是Peggy自己寻找并经试验后确定的。工作量很大,即便如此,还是有一些不可控因素,比如纸的破损,比如固定竹架需要用到铁丝,徽州潮湿,铁丝容易生锈。甚至遇到梅雨天这样多雨的天气,连竹架和竹竿都会发霉。
“好在我的团队和客户都很包容。”她说。客人会体谅鱼灯的不确定性,也很愿意拍照、拍视频,无偿返图。这让她很感激,也让她想把鱼灯做到更好。
每次收到顾客的返图她都很开心
目前,Peggy在尝试一些创新和定制。比如有的客人不喜欢传统的草绿色配色,想要翠绿色的,但竹匠做传统配色习惯了,一时不能把握。Peggy便做了色卡给工匠,让他参照。现在,小的鱼灯上也在尝试用金色搭配,“本周西塘汉服节上还会出现新的色彩,希望能受到欢迎。”
她将色彩和画法要点做成了卡片给师傅
她将色彩和画法要点做成了卡片给师傅
鱼身上的装饰纹样,她最近也用了一个“蝙蝠铜钱”的新图案,寓意“福在眼前”。做文创产品和团扇的经历,让她有了一个传统纹样的“数据库”,之后,她还想请插画师,根据这些元素设计出更多纹样。
合作的竹匠也让她感动。Peggy上次去汪满田村正值中元节,竹匠家里很忙。见状,Peggy便对师傅说不用这么辛苦,但竹匠回答说,“这也是我的中国梦啊。”
师傅在糊棉纸
从上山砍竹子做竹篾,到上色绘画,几乎所有流程都是他在经手。同时,他还会考虑里面放什么样的灯泡,也会同Peggy商量升级怎样的面料、颜料,会让她带一些鱼骨胶这样的原料,让颜料更均匀。
徽州古建和鱼灯
“我希望未来村里能有更多的村民可以加入到鱼灯制作里来。”Peggy说。尽管有时合作伙伴会打击她,说只有老人参与的手工艺制品是支撑不下去的,但她依然觉得有希望。毕竟,每年元宵的灯会都是年轻人筹划、制作和举办的,手艺并没有丢,对传统的敬意也没有丢。而她想做的事情是:“每个月多卖几个鱼灯,多支持一两家人的收入,让鱼灯能点亮中国更多的省份,就好了。”
(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jdl_2020@163.com)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