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星空旅游网!
2020
10/24
10:00
你的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德克士老乡鸡永和加州牛肉面大王,谁才是中国火车站快餐之王?_连锁

原标题:德克士老乡鸡永和加州牛肉面大王,谁才是中国火车站快餐之王?

大部分人在旅途中只考虑吃饱,不考虑吃好,做常规餐厅靠口味取胜,性价比极低。而购买和进餐程序最简单的快餐,成为了赢家。

国庆假期归来,想必各位,有不少同学都回家,或者出去浪荡了。出远门少不了坐火车,坐火车少不了要在路上解决肚子问题。

还记得小时候每次坐车,绿皮车上的泡面味,总会让我情不自禁地流口水,堪称巴甫洛夫实验的后现代版本。

我妈有时还会带一包鸡爪或者其他卤味上车,一边吃泡面一边啃卤味,就像那句广告语里说的: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泡面。

但如今,我发现,泡面不再是旅途中解决肚子问题的最佳选择,这是属于火车站四大天王的时代。

什么是火车站四大天王?

但凡是稍具规模的国内火车站,你总能找到包括真功夫、永和大王、加州牛肉面大王、德克士、老乡鸡等等,一系列的连锁快餐品牌。

以这些品牌为代表的本土连锁餐厅,共同统治了旅客的味蕾。所以,我将其称为火车站四大天王。

嗯,谁说四大天王只能有四个的?

中国烹饪协会发表了一份中国快餐70强榜单,大概相当于快餐领域的封神榜。

其中老乡鸡、德克士、真功夫分列4到6位,永和大王位居第9,而加州牛肉面大王位居第11。

这期内容,我们就来聊一聊,为什么连锁快餐成为了旅客的选择。

一、

故事还要从33年前讲起。

1987年,上海火车站,也就是老上海人口中的「新客站」在闸北区落成。这座火车站普遍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火车站。

1987年,中国第一家肯德基在北京前门开业,为中国人民带来了美式连锁快餐的启蒙。

巧合的是,也就在这一年,出身厨艺世家的李北祺先生在北京东四西大街,也开出了一家快餐店,命名为「北京加州牛肉面大王」,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李先生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

这第一家店虽然只有80个餐位,一天却能接待3000名顾客,单日翻台30多次,排队盛况不输几公里外的肯德基。

说句题外话,虽然加州牛肉面大王这个名字很山寨,但是李先生并不像人们吐槽的,是个假洋鬼子品牌。

相反,在北京开店之前,李北祺作为旅美华人,在美国已经开了7家加州牛肉面餐厅了,也确实拿过当地美食大王,是地地道道的出口转内销。

而且你看看,加州牛肉面,California Beef Noodles,这个构词法和肯德基(Kentucky Fried Chicken,肯塔基州炸鸡)如出一辙。所以吐槽李先生,实在没必要。

可以说,如今火车站四大天王的盛世,就肇始于1987年这三件事上。

如今在中国,餐饮毫无疑问是红海市场,在北上这些大城市,一家新餐厅开不过三个月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其实,中国餐饮市场起步非常晚,在1980年才诞生了第一家个体餐馆。

但到1995年,肯德基已经开了71家门店,麦当劳也有了62家。

随着肯德基、加州牛肉面大王和麦当劳相继扩张连锁店,中国人才发现,在外国,做餐饮不靠厨艺靠忍术,这哪是开店啊,这简直就是影分身啊。

90年代中期到00年代,在肯德基、麦当劳们的启发下,中国本土的连锁快餐品牌逐渐开始冒头。

1994年,同样卖炸鸡汉堡的德克士诞生,两年后被顶新集团收购,成了康师傅的小弟,坐稳了西式快餐的万年老三。

1995年,台湾永和人林炳生带着永和豆浆进入了大陆,同年上海开出了第一家永和大王,从此两家品牌关于「谁是李鬼」的问题缠斗了多年。

1996年,李红从加州牛肉面大王重庆分店大堂经理的位置退了下来,靠着经验和对重庆市场的了解,在解放碑开出了第一家乡村基。

谁也没有想到,一家小店后来竟然成就了一家美股上市公司。

2000年,华莱士照搬麦当劳,在福州开出第一家店,如今这个廉价麦当劳在全国门店数已经超过12000家,差不多是麦当劳的三倍。

本土连锁快餐,某种程度上,都是K记和M记的学生。

二、

连锁快餐是一门流量生意,只要能获取客流,就算利润低,也能靠规模效应来摊平高店租。店怎么开,只在乎三件事,地段,地段,还是TMD地段。

为了避开当时如日中天的肯德基,这些国产快餐连锁,不约而同选择了下沉到二三线城市。

在中小型城市,说到人流密集的地方那除了市中心,就莫过于火车站了。

年龄大一点的,或者住在小城市的同学们,说不定还对中国第一代火车站的构造有印象。

苏联式红砖尖顶的站房,正面是一片广场,背面是铁轨和站台。

甚至有的车站都不设站房,只用围墙围起来,检票员在大门口拿着小剪刀检票。

这样的车站,整体规模都不会太大,如今在不少小城市依旧能满足出行需求。

在这样的车站里,旅客想要解决吃饭问题,只要跑到广场,两边一定会有当地人开的小吃快餐店,花点钱就能吃个一荤两素。

再简陋一点,会有人推着快餐车,摆出塑料桌椅,不少人就坐在那里吃饭。

当时的火车站,往往是一座城市的闹市区,围绕旅客需求,衍生出餐饮、住宿、娱乐、零售等一系列产业。

同时火车站也非常混乱,也是许多灰色产业的聚集地,譬如售**、办假证等等。

跟如今出入高铁的全新火车站不同,过去的火车站还是犯罪多发地。

偷窃、宰客时有发生,那个年代的人去火车站,最常被提醒的一句话就是「捂好钱包」。

火车站甚至有抢劫,最著名的大概就属广州火车站的飞车党,在公安几次大力打黑下才逐渐消失。

说回正题。在车站内部,站房本身只承担候车、售票和检票的功能。

可以说,第一代火车站内部几乎不存在商业业态。

在上海站之前,中国的火车站大多数采用以上结构。这种结构有四个特点:分区明确、功能单一、站前商业发达,人流集中动线短。

而上海火车站的格局,和别处是不同的,它第一次引入了第二代火车站的结构。

上海站采用了「南北开口,高架布局」的形式。南北各有一个巨大的站前广场,进站后先上楼候车,再下楼到站台上车。

这样的结构,给二代火车站带来了四个特点:站前商业萎缩、人流动线长、功能分区融合、大。

站前商业萎缩是因为巨大的广场空间,区隔了城市商业和车站,削弱了火车站的商业集聚效应。

人流动线长,指的是原本简单的候车室-站台的人流轨迹,变成了进站口到楼梯大厅,再到候车过道,再到候车厅,最后到站台。

因为动线长了,因此在站内设置商业区也成为了可能。

餐厅、超市、书店、土特产店、便利店等商业元素开始进入候车厅、候车过道甚至站台。使得功能分区开始融合。

而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车站变大了,能承载更多人流与班次,也能在内部容纳商业形态。

从上海火车站开始,越来越多的大中型城市的新客站,开始模仿上海站的形态,引入二代火车站的结构,也在内部引入更多商业化元素。

而这一过程,同样发生在90年代和00年代。

第二代火车站的普及,和中国快餐行业的高速发展几乎同步进行,我想这不是巧合,因为快餐,就是最适合火车站的商业形态。

这和火车站的流量属性有关。

火车站的流量极大,但也是最没有忠诚度的,你几乎不可能找到因为车站附近的饭店好吃,专门赶过来买票进站吃饭的回头客。这和依赖回头客的常规餐饮模式差了十万八千里。

加上大部分人在旅途中只考虑吃饱,不考虑吃好,做常规餐厅靠口味取胜,性价比极低。

购买和进餐程序最简单的快餐,成为了赢家。

但到了这一步,也只能说明快餐统治了火车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四大天王」。

三、

真正让「四大天王」大行其道的,是高铁和第三代车站的普及。

有一个数据,2018年中国的铁路,有60%的运力是由高铁完成的,而到了2019年,每3个铁路乘客,就有2个乘坐高铁。

高铁的出现和普及,使得城际交通越来越公交化。

过去人们出行需要提前1~2小时到火车站候车,而现在只需要提前30分钟到站,即可完成购票、取票、检票、上车这一系列程序,坐火车变成了「即来即走」的活动。

因此,第三代的车站,更趋向于「通过型」而非「等候型」,鼓励乘客少在车站停留。

在通过型的车站,有限的候车时间里,乘客的消费也变得越来越挑剔。

这里科普一个概念。在购买者占主导地位的买方市场,信息不对称不一定能割到韭菜,反而会使得本来就可买可不买的消费者,变得更倾向于直接选择不买。

这时,连锁大品牌快餐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消费者熟悉的永和大王、味千拉面、大娘水饺,可以轻松和消费者建立信任,减轻信息不对称对客户购买力的抑制。

甚至出现了类似北京南站这样奇葩的景观。

在《中国商报》的报道中,提到了一个段子:和朋友约在北京南站的星巴克见面,可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人,原来北京南站有5家星巴克。

除了星巴克,肯德基在北京南站共有7家店,真功夫有5家店,永和豆浆和永和大王分别有3家店。李先生、真功夫、吉野家也都有好几家店。

所以说,四大天王的兴盛,其实是顺应了当下这个高铁时代。

四、

而高铁时代改变的,岂止是餐饮。

同时改变的,还有围绕铁路的整个商业形态,以及铁路与城市的关系。

举个例子,过去,围绕火车站,有各种酒店旅馆提供住宿,还有棋牌房供中转的旅客消磨时间。

但随着高铁线路越来越密集,班次密度越来越高,中转旅客在中转站过夜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少,有时购买了高铁联程票,甚至不用出站,可以在站内直接换乘。

当高铁越来越像地铁,类似住宿、娱乐之类的商业形态也在逐渐消失。

前面我提到,过去,一座火车站,往往是一座城市的闹市区,虽然可能脏乱差,本地人没事都不爱去火车站周边,但却切切实实地带动着周边的经济。

而如今,高铁站与周边的城市街区,往往呈现出一种相敬如宾的冷漠。一方面,高铁站一般选择建筑在离城市中心较远,不太繁华的位置。

另一方面,高铁站所辐射的,不是车站周边,而是整座城市。

有的旅客匆匆乘车赶来,也有的下了车,匆匆搭上地铁或公交,离开车站进入市区。他们对高铁站周边不会多看一眼。

高铁站本身的形态,也和周边街区形成了明显的区隔。某种程度上,住在高铁站周边的居民,不仅没有享受到商业发展带来的福利,反而抱怨这么个庞然大物影响交通。

关于高铁和城市,还出现了一种说法——高铁吸血论。

和过往「要致富,先修路」,交通逆袭的理论不同,有人认为越来越多城市开通高铁,其实是增强了大城市对三四线城市的虹吸效应。

城际高铁可能只需要半个小时,京沪之间不过五六个小时,从帝都到广州也只需要半天,高铁的出现,让人口、资源往大城市流动更为容易。

受益的,只有大城市,以及类似廊坊、惠州这样大城市周边的「落脚城市」。

这个问题太过复杂,这里我们存而不论。

但却让我想起了手机从2G/3G过渡到4G时代,看似是传输速度提升,但没想到带来的却是信息传播方式的根本变革。让视频革了图文的命,让直播成为时代风口,让手机彻底取代了PC。

高铁,就像交通领域的4G技术,表面是速度、运力的提升,其实是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更小,带来的是城市、商业的巨大变革。

而四大天王的崛起,也许只是这场正在进行的变革中,最微小的部分。

来源 |IC实验室(ID:InsightPlusClub

作者 | IC实验室;编辑 | 时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admin#shaoqun.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