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星空旅游网!
2021
03/18
21:00
你的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圣母之纱、彩色玻璃、法国后花园的神奇故事

原标题:圣母之纱、彩色玻璃、法国后花园的神奇故事

沙特尔位于法兰西岛大区和中央大区交界的厄尔-卢瓦尔省,坐落于一个山丘之上,在厄尔河左岸,博斯平原的中部。沙特尔在巴黎的西南方向,二者相距71公里,是座清幽的小城,约有4.2万人口,以城中的大教堂闻名于世,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法国九大名教堂之一,更是早期四大教堂之一。高岗之巅是沙特尔教堂,教堂之下躺着这座静静的小城,小河绕城而流,并在市中心分成三叉,因此居民住在河边,住宅的后花园紧依着小河,犹如一座水上花园。小城的难得之处是非常静谧,城中悄无声息,好似无人居住一般

沙特尔看似寂寂无闻,但这里的沙特尔大教堂,是来到法国不得不一观的天主教教堂。

沙特尔大教堂,全称沙特尔圣母大教堂,坐落在法国厄尔-卢瓦尔省省会沙特尔市的山丘上。

沙特尔大教堂是法国著名的天主教堂,教堂的三重皇家大门和其壮观宏伟的罗马尼斯凯像,早期的珠宝光彩的玻璃装饰的窗户,无一不是12世纪法国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沙特尔大教堂部分始建于公元1145年,原本属于罗马式建筑,于1194年毁于火灾,当地居民不分尊卑一起努力重建,此时教堂整体的风格转向了哥特式,而保留了旧有的罗马式钟楼,与改建后的哥特式塔楼左右相望,饶有趣味。

尽管沙特尔教堂遭受突如其来的灾难,它仍不失是这一时期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之一。16世纪,北面的教堂遭雷击后被杰汗德·博斯修复。公元1836年,第三次大火毁掉了教堂木制的屋顶。于是金属屋顶代替了被烧毁的木制屋顶。

沙特尔大教堂拥有176扇杰出的彩色玻璃窗,几乎全都是13世纪的杰作,它们共同组成了全世界最重要的中世纪彩色玻璃集合体之一。其中,3扇最精美的玻璃窗历史可追溯到12世纪中叶,位于西侧入口的上方,就在玫瑰花窗的下面。这些玻璃经历了1194年的火灾却幸免遇难,因为色调深浓而备受尊崇。这种色彩就是著名的“沙特尔蓝”

如此美丽的地方,又有怎样的故事和传说?《沙特尔的故事》将沙特尔的历史、每一扇窗、每一条小巷的历史娓娓道来。

点击进入阅读

【书名】沙特尔的故事(The Story of Chartres

【作者】[英] 塞西尔·黑德勒姆(Cecil Headlam

【译者】罗青、刘冠成、杨浦娟

【责任编辑】罗青

【作者简介】塞西尔·黑德勒姆(Cecil Headlam,1872年9月19日至1934年8月12日),是活跃于1895年至1908 年间的一流英国板球运动员,曾在米德尔塞克斯(Middlesex)和牛津大学效力。他出生在帕丁顿 ,死于查令。黑德勒姆在橄榄球学校接受教育,而后在牛津的玛格达琳学院获得了学位。他四处旅行,创作旅行和历史相关的书籍,并编辑选集,包括弟弟沃尔特(Walter)的诗集。

“每到夏天,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里就像有一张彩色地毯,在宏伟的苍穹之下向着四面八方铺展开去,一路蔓延过玉米地,再被黑色铁轨或是通往德勒、奥尔良和巴黎的公路截断——这些笔直的公路朝着单调而遥远的地平线延伸,一眼望不到尽头。沙特尔大教堂就如一艘远航的船只,在这座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见它,光与影在它饱经风霜的灰白墙面上掠过,又或者,借用洛厄尔的诗句来形容:‘寂静而灰暗 如森林环围的悬崖 海潮缓慢退去 将它留予陆地。'”

“地下教堂位于黑暗的深处,有许多拱门做支撑,面积与上方的教堂主体相当。一束暗淡的宗教之光,奋力穿过深陷地底的窗户。当你走下台阶来到这里,注视那神圣的祭坛,心中就会充满神秘的敬畏感。数千只火把将圣殿照耀得清晰可见,祭坛上升起馥郁的烟气,牧师们来回走动,在圣母像前履行着他们神圣的职责,神龛里挂着许多用于供奉和祈祷的金银制品。”

“如果把沙特尔大教堂比作阿拉丁的洞穴,那么这些花窗就是无数镶嵌在铅线与石制窗格间的珠宝!而透过花窗倾洒而下的光线之美,更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一切比喻与修辞在它面前,都显得分外苍白无力。它是如此奇妙,那流转变换的色调,仿若苏格兰西海岸或威尼斯环礁湖虹彩水域上不停变换的夕阳,甚至比那夕阳还要辉煌绚烂。每当正午时分,刺眼的阳光从过道射入教堂时;每当雨天,柔和的光束让教堂中布满明灭的光影时;每当暮色渐暗或天光渐明时;抑或每当同此刻一般,中殿每一处昏暗的角落都被灯光照亮时,您都应该坐下来静静欣赏一下这些窗子。”

您欣赏着这朵由酒红、鲜红、黄色与棕色组成的“法国玫瑰”以及下方的尖顶窗,慢慢地,您脑海中有关地球上其余一切美景的记忆,都被这斑斓的色彩驱逐殆尽。无论多么强大的记忆力,都无法完全保留那扇花窗的美带给您的震撼,因此当您转过身后,会再一次感受到这种震撼。因为您忘了,这里还有其他同样美轮美奂的花窗。您无法相信,这样美妙的色彩竟然不是独此一份,直到再次看到那些蓝色、绿色、群青、孔雀蓝、天蓝以及炽热的红色,闪耀在南侧耳堂和过道的窗户上,吸引着无数惊奇的目光汇聚于此。唱诗坛和后殿的窗户仍然保留着旧时的辉煌,西侧尖顶窗上的天蓝色、玫瑰花窗上的蓝宝石色与红宝石色,都还鲜亮如新。

同兰斯大教堂一样,沙特尔大教堂中也到处是美妙的红色,还有橘黄色、柠檬黄、棕色以及祖母绿;但其中最美的还是要属蓝色:十二世纪的尖头窗是清澈透亮的天蓝;中殿较低的窗户则是深宝石蓝,也叫“普瓦捷蓝”(沙特尔蓝)。传言烧制玻璃的僧侣将蓝宝石研磨成粉状,掺入其中,才得到这种浓郁的蓝色;实际上,这种蓝色的调制秘方早已失传,但当您亲眼看到它时,便能理解,为什么人们会轻易相信这个故事。唯一能与北方的彩绘玻璃窗相提并论的,只有南方拉韦纳、巴勒莫以及圣索非亚的马赛克花窗。

环顾四周的窗户,这法国的骄傲”,饱览玫瑰花窗中倾洒而下的蔚蓝与鲜红色的光芒时,也就明白为何当上方的风琴突然响起音乐时,那个第一次看到这些玻璃窗的男孩会说,那听上去像是窗子在唱歌!

大教堂为玻璃学徒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模型,但没有做到百分之百的还原,因为要想完整复制这件十三世纪玻璃制品的所有细节,还需要很多的后续步骤,好在已经能达到它在色彩装饰上的效果。当你凝视玫瑰花窗时,会迷失在它斑驳的色彩效果中;上面没有用到任何一种明确的搭配形式,那些零碎的色彩反而在感官上产生了一种奇特的魅力。接下来我们要谈到的,是花窗蕴藏的各种寓意,这些寓意或简明易懂或复杂深奥,有的显而易见,有的则神秘莫测。但经过窗帘、遮篷和边框的装点,中殿的尖顶窗中那排原本难看的人物(实话实说)立马重获新生,大块的色彩以极其简单的设计组合在一起,阴影的混合则让颜色愈发美丽——这应该是玻璃安装工人的点子。这部分窗子没有什么故事可讲。

讲述圣徒与烈士军团的**以巨幅字体印在墙上,即便站在中殿的偏远处也能一眼就看到它们。每扇尖头窗上都绘制着一位圣徒的巨大肖像,这些肖像特征鲜明,都披着鲜艳夺目的长袍,镶嵌在冷色调的不透明边框内。这些边框由棕色、黑色、紫罗兰色和灰色组成,其中混有少量色调暗沉的红与绿;那大片炽烈的亮蓝色、祖母绿、火红及橘黄色块,一触及这些深沉冷酷的边框,立马黯淡下来。接着,您还会发现,那些设计风格十分大胆的巨大圣徒像,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中世纪的玻璃安装工曾思考过,他们的玻璃究竟应该放到大教堂中的哪个位置才比较合适。它的安装设计,不仅要给前来参观的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还得注意到另一点。这些玻璃的安装位置,还要方便工人们在安装过程中进行观察和试验,正如他们后来所做的那样:先从熔炉中取出那些细小贵重的碎玻璃片,接着把所有碎片都用铅线固定起来,直到在铅框中形成图案或图画。如此,经过反复观察和试验,工人们才能做出更合理的搭配,让每块马赛克各个表面折射出的光线,更加协调地融合到一起。他们没有事先在纸上画好合适的设计草图,而是直接在玻璃上呈现出了精美的色彩效果。随后的几个世纪中,当画家们涉足玻璃制品领域时,似乎忽略了新材质的一些显著需求。另一方面,中世纪的玻璃安装工却通过实验和直观感受,全面探究了光线辐射给作品带来的影响。其结果便是,要想看到最壮观的彩色玻璃作品,我们不该奔向那些巨幅玻璃上烧制的名家画作,而该去看看那些十三世纪无名僧侣工匠的设计。就彩色玻璃的工艺而言,后者明显更胜一筹。工匠们只有一种材料,组合方式也不怎么科学,却创造出了无与伦比的艺术效果。在旧时熔炉的烧制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听天由命,也就是说,存在许多的偶然性。换句话说,那些玻璃的颜色扩散无法像现代工艺这般均匀、准确,而是更加杂乱无章,常常会在边缘处变暗,透过这些部位散布出来的光线,往往能与邻近碎片的光线更为柔和地融合到一起。由于加工过程中的化学缺陷,即便是同一个熔炉中,也从未烧出过两批极其类似的玻璃,这便产生了更多的可能性。当然,早期工匠们无法造出大块的玻璃,也是实际原因之一。完美的色彩效果是各种颜色搭配的产物;镶嵌在深黑色铅线间的各色碎玻璃片,带来了一种丰富而深沉的色彩效果,从事物的本质上来说,无论多么精美的大块玻璃也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

尽管早期玻璃匠调制出了许多高级的颜色,包括各种灿烂的红与妙不可言的蓝(其配方早已失传),但其他一些主要颜色,就其应用面积而言却稍显劣质。这种“劣质感”,完全是由于许多细节上的古怪配色。比如随处可见的蓝色胡须与棕色脸庞。事实上,这种偏紫调的棕褐色一般是早期玻璃匠的肤色。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北侧耳室的窗户上的圣·安妮画像。圣·安妮巨大的棕褐色脸庞,至少有两英尺长(约60厘米),工匠们用了好几块玻璃才拼成。那双用铅线着重勾勒的白色眼睛,仿佛正穿过画像注视着我们。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admin#shaoqun.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