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从敦煌出发,去阳关遗址走走,然后前往德令哈。敦煌距阳关六十五公里,阳关至德令哈约六百公里,中途休息点:大柴旦。七小时左右的车程,横跨甘肃、青海两省,这是本次自驾旅行中最长的一段距离。
阳关,是我国古代对外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西汉开始,许多王朝都把这作为军师重地,派兵把守,多少商贾、僧侣、使者都曾在这里验证出关,高僧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就是走丝绸南路,东入阳关返回长安的。
阳关,是我国古代对外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唐朝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诗句。诗中描述的意境,道出的对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令人感慨、动容。出了阳关,就再遇不到熟悉的朋友了,更是透着一丝丝悲凉。跟玉门关一样,对于阳关,也是有一种历史情结。
到达景区时,早上十一点多了,人很少,很清静。我们等了会儿,这样可以和下一批游客一起听景区免费的导游讲解。导游的身边总是围绕着一大群人,所以,孩子们不喜欢凑热闹了,他们更愿意自己走走、看看。这一片景区非常新,一看就知道是后期建造的。除了博物馆外,其他的大致看下就可以了。
走过人造景区,前方有望不到边的大沙滩,好像称为”古董滩“,古董滩因多年前每在风沙之后暴露出大量汉代的文物而得名。不远处的制高点有一座烽燧遗址,应该就是那儿了。过去的途径有观光车、驴车、骑马三种可选择。
阳光大道,我没有领略过它的风景,也许,带着对古往历史的一份特殊情怀,走一趟应该有点感觉的。刻写在沙砾上的“阳关”两字的繁体写法,因为跟边上的颜色接近,不太容易看出来。古老的阳关城已经被永久地埋在了远处的沙漠森林之下,前方宽阔的阳关大道,在历史上可以直通四百多公里之外的楼兰古城。
耸立在墩墩山上的汉代烽燧遗址。 前方的绿洲是阳关镇,盛产葡萄。我们还看到很多晒葡萄干的小砖房,刚开始,我们还以为是蜂房。我们小驴车到达目的地后,其实离烽燧还有点距离,而且,烽燧的周边被围着,游客无法靠近。所以,我们就在那拍几张照片,休息片刻, 原路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