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一个叫杨巷的古镇,江苏宜兴最西北的古老小镇,古称菡亭乡,自古就是活水码头,周代形成街市,到唐宋更盛,形成了现在的杨巷老街。
老街似乎还停留在过往的岁月——背靠菡山,面临北溪河,顺沿河岸蜿蜒排开,青石板镶嵌而成的道路,在流年的浸润中变得油亮光洁,一座座古宅错落有致,一块块老字号牌匾无声诉说着昔日的繁华,沉醉在茶馆里的老汉,木匠铺待价而沽的木桶,祖传几代的万塔针灸,绵延数十年的葱油饼、弥漫整个江南的羊肉……一切的一切,不紧不慢,宁静安详。
老街就像一个跌入过往的黑白的梦,还在江南历史的烟雨中徘徊,完全没有融进现代。
杨巷 然而终究抵不过时代洪流的裹挟,近年来老街上的商铺正逐渐消失,老街正慢慢的被人们所遗忘,尽管ZF花了很大气力保护老街,譬如尽力保护老字号,譬如把很大部分老店的招牌换成了明晃晃的深红底金色字。窃以为店牌还可以做得更“低调”沉静些,好与老街的气质相符,但老街还是日益冷清下去了,今天的主人公,就生活在这里……
周记鞋店,在南街也是有名气的小铺子了。这样的长木板门,而今只在一些收门票的古镇可以看见,其他地方是少之又少的。
杨巷 确是可以真正勾起童年回忆的物事:
小时候,外婆是做小生意的,开着个小铺子,印象深刻的就是这木门,每天的清晨,淡淡的晨雾中外婆一块块地拿下木板,开始一天的生意,板则按顺序被放在一侧;傍晚时分,外婆会先把我抱到门外,然后将木板按次序一块块安好,原来空空的店门就被木板填满了。门板不用的时候被安放在一边,等待下一次出场。每一块门板上还用墨汁标着序号,因为放木板的榫头和槽的大小、长度是固定的,板与板之间接触的面是互相契合的,若是调乱顺序会导致板接触面不能完全缝合,最后一块板大概就会因为空间不够而装不上了。
天冷,老周只卸下两条门板,把门窄窄滴开着。(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阳羡莱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