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花烂漫。龙泉的桃花节、新津的梨花节、彭州的田园赏花节、青白江的樱花节……各地花节在这个春天里竞相争艳。对许多地方而言,花节已不再仅仅是吸引游客踏青游玩的促销手段,也不再仅仅是为农民增收拓宽的渠道,如今年花节已经是政府搭台、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融旅游、经贸、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是城市的一张名牌,是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在各地层出不穷的花节中独树一帜,既要依托于政府的积极引导、鼓励与扶持;又要注重从根源上调动农民的参与热情,还要打造自己独特的品牌,以市场化的创新机制,保持节会的长盛不衰。
桃花会增添了新的元素——西蜀相亲节
绵阳老龙山:人面桃花相映红
□邹俊川 本报记者 蒋君芳
3月18日,绵阳市“第十一届老龙山桃花会暨第四届西蜀相亲节”将拉开大幕。这几天,游仙区商务和文化旅游局局长宋波忙得不可开交。“桃花会从2001年开始,现在已经声名在外,我正在和几家企业商谈赞助事宜,希望能够把桃花节做大做强。”接受记者采访时,宋波的手机响个不停,“如今,各地大打‘花’牌,如何让站在花节背后的农家乐在下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成为各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宋波表示。
挖掘文化
“桃花会”+“相亲节”
2008年,老龙山的桃花会增添了新的元素——西蜀相亲节。“刚开始办那几年,各地的花节还没现在这么多。”如何在众多花节中脱颖而出?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一首崔护的诗点醒了宋波:“借桃花举办相亲节。”
2008年,搭乘“桃花会”的顺风车,第一届西蜀相亲节举办。桃花会上不但可以赏桃花,还可以来寻找自己的感情归宿,别出心裁的创意吸引了很多游客。
而今年的“桃花会”上,除了传统的相亲和文艺表演外,游仙区还推出了商贸展销会、婚博会等活动,提供婚纱摄影、婚庆策划、婚礼用车等结婚一条龙服务,不断挖掘桃花会上的经济潜力。
今年,主办方还大打“文化牌”,准备邀请知名书画家,在老龙山举行书画论坛和交流,并将开展“魅力游仙”征文比赛,主办方将对参评作品进行评奖。
形成特色
开展攀岩、农时体验等活动
3月10日傍晚,记者走进游仙区老龙山巴适山庄,老板娘唐素琼正忙着招呼客人,虽然天公不作美,下着蒙蒙细雨,在山庄的院坝里,还是停着几辆挂外地牌照的小车。“今天的生意不算啥,三·八节那天,这里几乎爆棚,一共接待了700多客人。”唐素琼喜上眉梢地算着账:一个客人平均消费50元,当天的毛收入达35000多。“再过几天,桃花会要开了,我们又可以大赚一把。”唐素琼乐呵呵地说。
老龙山是绵阳近郊农家乐的发源地之一,如今已是省内8个国家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之一。近年来,在涪城区的龙门镇、吴家镇、丰谷镇等近郊乡镇,也发展起了一批农家乐,这给唐素琼造成不小的压力。
“我们经常去涪城区考察农家乐的菜品和装修,发现我们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唐素琼说,不管压力多大,我们必须创新,开发出更多的菜品和活动项目。
记者注意到,在巴适山庄的山背后,一座球类运动馆已经建成,客人可以就近健身,这为山庄招来了不少年轻客人。
对于开发休闲健身运动,喜来乐山庄的老板李庭园胆子更大:开展攀岩、农时体验等活动。“我们必须形成自身的特色。”李庭园对农家乐的定位十分清晰。
李庭园说,目前的农家乐的收入只有餐饮,他很想建乡村酒店。李庭园分析道,老龙山地处城市近郊,绿化、空气、环境等都不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城里人想在周末时远离都市的尘嚣,去享受郊外田园生活的恬静。
“桃花会把游客吸引了过来,除了吃个饭、打打牌、喝喝茶外,还要把他们留下来住。”李庭园说。
麦苗堆绿菜花黄
本报讯 (记者 张守帅 文/图)上万亩油菜花、争奇斗艳的李花、桃花、梨花、杏花,彭州葛仙山镇已是花的海洋。4月底前,彭州将在此举办田园赏花节,展示现代田园风光、乡村特色旅游和浅丘高效生态观光产业。这是记者3月12日从彭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据悉,按照彭州“四二一一”发展战略,浅丘高效生态观光带,主要包括葛仙山、丹景山等8个浅丘镇,重点建设万亩花山、万亩猕猴桃、万亩荷塘、特色农庄和高端度假产品,形成田城相融、园林相连、山水相依、花果相续的田园牧歌图景,把彭州打造成为成都一小时黄金旅游圈的都市休闲养生、运动体验的最佳目的地。在为期两月的赏花节期间,将举办乡村大看台、自行车花山环游比赛、书画摄影比赛、特色产品展销等活动。
从1986年到2011年,龙泉桃花节已连续举办24届——
成都龙泉驿:桃花依旧笑春风
□本报记者 陈碧红 实习生 王序
从桃花会到桃花节,再升级扩大到如今的国际桃花节,以花搭台的成都桃花节24年来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近年来,政府平均每年的财政投入为200余万元,却成功撬动了近千万的社会资金加入,蛋糕越做越大,而政府投入越来越少。
在节庆扎堆到令人眼花缭乱的今天,成都桃花节依然能成功吸引大批游客商家纷至沓来,并带动区域经济强劲发展,诀窍到底在哪里?
赢在办节理念定位准确
“龙泉驿举办桃花节的一个永恒主题,就是以花为媒,促进发展,并不是简单的为节庆而节庆。”说起龙泉桃花节如何一步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龙泉驿旅游局副局长谢礼庚心里,有一条非常清晰的线路。
成都龙泉驿区种有桃树22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种植桃树面积最大的地区。但从一开始,龙泉驿也并没有这么大的种植规模。龙泉驿是成都平原地区典型的农业大区,当初以粮食种植为主。谢礼庚回忆说,随着联产责任承包制的实施,龙泉驿的第一次产业从种粮到经济作物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开始考虑如何推动工业经济。“虽然要向工业转变,但当时的龙泉驿几乎看不到一个投资者。”如何招来客商,龙泉驿开始思索着当地有哪些现有资源可以利用。
“以花为媒、广交朋友、促进开发、繁荣经济”,龙泉山下,满山遍野的桃花让龙泉驿的领导者们看到了希望。和不少有着旅游文化资源的地区一样,龙泉驿也想到了让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道路。1987年,龙泉驿区举办首届桃花会,其农业生态旅游便从此开始。当时所确定的核心是,今后无论怎样借助桃花发展旅游业,都必须始终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密切联系起来。“龙泉驿办桃花节的初衷和所坚持的理念,就是脱贫致富,这和眼下不少地方以花办节的核心观念有所区别。”
赢在提档升级市场化运作
1999年,龙泉将“桃花会”更名为“桃花节”,2001年8月,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桃花节为国际桃花节。为此,龙泉连续举办了15届的区域性盛会开始走出盆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从桃花会到桃花节,名字的变更背后,是龙泉驿桃花节提高档次、扩大规模的首要因素。“和很多地方不同,我们每办一次桃花节,都始终把文化、经济、群众致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等社会的方方面面考虑进去,办一次节,必然就会让龙泉驿的社会生活水平向前推进一步。”
在当今各种节庆活动中,大多以花为节的活动模式都是政府搭台唱戏,扮演着主体地位的角色。而龙泉驿早已逐渐朝着市场化迈进,并朝着品牌化努力,角色已由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引导。“在本届桃花节中,我们仅投入了200余万元,但是已经成功撬动近千万元的社会资金参与到活动当中来。”谢礼庚透露说,在本届桃花节中,各项主题活动均采取市场化操作,“我们只投入几十万资金,但商家们却心甘情愿投入几百万的活动经费。有人气、有平台,哪里还会担心没有客商主动上门来呢?”
更为关键的是,在每一届桃花节中,龙泉驿还邀请了国内外各界人士和企业参加活动,并将重大项目签约仪式、开工仪式统一安排到节庆期间集中举行,达到全面展示包括现代产业发展、统筹城乡改革、扩大开放合作、富民惠民安民、城乡环境整治等各个方面的目的。“即便商家不投钱,但是也能从中找到新的商机,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纷纷前来参加桃花节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