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农科村升级,重立乡村旅游潮头——
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是郫县友爱镇农科村,但在全国上百万农家乐中,农科村如何存有唯一特性?2月15日,郫县召开农科村提档升级新闻发布会,宣布将用2年时间建设以深度体验为主导的第三代农家乐,挖掘和创造“不可复制”的核心旅游资源,重立乡村旅游潮头。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因农科村种植苗木花卉,蜂拥而至的观赏人群,带动大量农家接待,由此产生“农家乐”雏形。作为“鼻祖”,农科村创造的一、三产业互融、互动的农业旅游模式,受到全国广泛关注和纷纷效仿,并在2001年、2002年达到顶峰。
农科村党支部书记宗作林回忆,当时到农科村旅游、观摩的人群,不分节假日,络绎不绝,“停车都要排队等着”。“但是,随着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各地农家乐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他们后起步,高起点,从规模、档次上一下子完成了超越。”2003年,该村先机优势不再,游客数量出现明显回落。
“农科村选择了升级,加以应对。”据介绍,2003年郫县投入上千万元实施农科村风貌改造,启动农家乐2.0版本,即进行标准化、规模化建设。这也确为农科村带来现实效益。数据显示,2010年该村共接待游客108万人次,比上年增加38%。
只是农科村在乡村旅游中独步江湖的地位不再。与挂牌国家4A景区的三圣乡 “五朵金花”相比,差距明显。2009年,农科村旅游收入2163.4万元,而“五朵金花”之一的红砂村,同期旅游收入为1.1亿元。
2010年,郫县自揭其短,讨论未来发展,形成“七问”。其中一问是:“为何乡村旅游资源散落一地,‘鼻祖’甚至被人忘记了”?同一年,郫县委托四川康辉旅游策划公司和华中科技大学设计院,编制又一次的升级规划。
“全国上百万农家乐,千篇一律,缺乏核心竞争力。”四川康辉旅行社董事长周小丁说,农科村再次升级,出路在于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农耕文明和难以复制的拳头产品,突出深度体验色彩。
发布会上公布的升级思路,是充分融入天府古蜀文化、天府美食文化和天府农耕文化以及扬雄文化,推出更高档次的集参与性、教育性、娱乐性、享受性为一体的旅游方式。
据介绍,农科村旅游覆盖区域总面积将扩大到4594亩,分为三大片区:花样庭院区、中央游憩区、田园牧歌区。深度体验是最大亮点。“情人节送上百元的玫瑰、巧克力,是不是很老套?而到农科村‘情人信物乡绣房’,在手帕上绣句浮云,是不是很给力?”周小丁描绘了“十坊八店”的情境,“在私家精制豆瓣坊,体验郫县土特产制作过程,到子云书法沙盘坊,寻找扬雄书法的意境,甚或在林盘坊,认养一只土鸡。”
今年春节,农科村推出“鸡公车竞技赛”、“乡村田园捉鸡”等民俗活动,在参与性方面投石问路。周小丁认为,更为深入的参与,将使每个游客在景点收获“个人故事”,改变农家旅游低附加值的现状。值得一提的是,郫县将充分利用盆景、田园资源,探索开发夜间旅游形态。
据悉,农科村升级将持续2年时间,测算投资为2000万元。
链接
第一代农家乐:以农科村为标志,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乐,并进行简单的农事体验。具有原生态和粗放特征,可复制性强。
第二代农家乐:以“五朵金花”为标志,重在打造乡村文化品牌,特点是标准化、规模化、符号化。难以形成连锁经营。
第三代农家乐:借鉴西湖龙井草堂和台湾乡村客栈模式,个性鲜明,可为目标客户量身定制。文化含量高,难以复制,以体验经济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