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星空旅游网!
2021
01/14
20:00
你的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上游•夜雨丨汪万英:感恩奔跑

原标题:上游•夜雨丨汪万英:感恩奔跑

美丽新中益

感恩奔跑

汪万英

初冬的早晨,我们又来到了重庆市石柱县中益乡。温暖的阳光洒在它的标志性景点“缺门”山上,把土家山寨映照得金碧辉煌。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四通发达,各种各样的车辆来来往往,泥黄色的乡村民宿坐落在公路旁,黄精、大黄、瓜蒌、羊肚菌、脆红李等成片的特色产业作物随处可见。“习总书记来到中益乡,土家山寨喜洋洋”“总书记来了咱家乡,我更要努力奔小康”“只要我们多勤快,不愁吃来不愁穿”“既然政策这么好,更要努力向前跑”等热情洋溢的宣传牌,无不展现着中益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喜悦和信心。

巧手缝出小康路

石柱县中益乡壹秋堂“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里,精美的手工艺品布老虎、香囊、手提包、围巾、胸花等琳琅满目,20多个青中老年妇女分两组围坐在一起,欢快地飞针走线,一组缝制香囊,一组缝制布老虎。

39岁的建峰村村民张玉芳正专心缝制一只布老虎,她的小女儿在旁边画画。只见她巧妙地将剪好的老虎肚皮样布正面缝合,在肚皮下面剪开一个长口,将布翻到正面,填上蓬松棉,把开口缝合起来,老虎肚子就缝好了;再将耳朵样布正面相对,缝合上边,再翻到正面缝合底口,抽线拉出褶皱;最后给布老虎装饰脸面,缝上眼睛、鼻子,用毛线做胡须,再把耳朵缝到头上。一只活灵活现的布老虎就做好了。

张玉芳是重庆忠县人,小时候摔了一跤右手留下了残疾。但她并没有自怨自艾,右手不便,就用左手写字、吃饭。初中毕业以后,张玉芳赴深圳打工,认识了现在的老公,跟着他来到中益乡。2017年她家因病致贫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9年,在中益乡党委政府和妇联组织的帮助下,张玉芳经过培训后加入了壹秋堂“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做手工产品,按计件结算工资,平均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政府给她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护林员,每年收入6000元。全家都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她丈夫在接受诊疗的过程中享受了“资助参保”“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等医疗扶贫政策,医药费报销了百分之九十。两个女儿上学有教育资助,不交一分钱。老公还出去做点零工,一个月收入三四千元。2019年,她家成功脱贫摘帽。

张玉芳(中)在新加坡参展现场

去年9月,张玉芳她们带着自己做的非遗文创产品去新加坡参展。在新加坡“中国文化大厅”,她教外国朋友做布老虎,让他们亲手体验中国文化。“我这辈子做梦都没想到会出国。老虎是我们土家族的图腾文化,象征着吉祥如意,很多新加坡人非常喜欢。能在国外展示我们充满土家风情的手工产品,让更多外国人知道中国文化,我非常激动和自豪。”张玉芳动情地说。

“她不仅自己很勤奋,而且乐意把学会的技能传授给其他村民。她是我们车间的代言人、班组长,还要管理库房,是个很能干的人。”中益乡壹秋堂“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负责人綦涛说。

“我现在每个月有固定收入,想要什么自都能己买。前不久我自己花3000块钱买了辆电瓶车,十几分钟就到上班的地方了,特别方便。现在不用出门,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张玉芳自豪地说,她还考了厨师,家里开了农家乐。

“现在政策嫩个好,我要努力向前跑。”张玉芳说,她要用双手拥抱小康生活,实现自己的价值。

脱贫户成为**预备党员

全兴村居民谭弟双的家在新修的居民点里,是一栋二层楼的“小洋房”。明媚的阳光下,洁白的外墙,黑色的琉璃瓦,红色的檩缘,看起来特别养眼。朱红的大门,洁白的窗框上贴着红底黄字的对联:“脱贫增收搬新家,幸福生活乐开花”;横批“永铭党恩”。洁净的客厅,左边摆着漂亮的布艺沙发和靠枕,右边放着崭新的矮组合柜,中间靠墙放着一张多功能电暖桌和三根长板凳,桌上放着一个保温杯和一罐黄精饮料,墙上挂着一幅装裱好的行书书法作品“饮水思源”。“我把这幅字挂在正屋中央,把微信取名‘饮水思源’,就是想表达我内心对**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党恩。”

“要不是党,要不是这些扶贫干部的帮助,我不会有现在的幸福生活。”谭弟双向我们讲起了他的人生故事。

1972年,谭弟双出生在海拔1400多米的全兴村荞坝大山上,这里过去不通公路,与外界仅靠一条小山路连接,到山下最快也要三四个小时,家里只有一间烂木列房。他小时候,家里实在太穷了!他读到小学四年级就不得不辍学回家放牛、打柴维持生计。2008年经人介绍娶一个外地媳妇,生了一个女儿后媳妇就回娘家了。2014年6月,谭弟双母亲由肺气肿转为肺癌,父亲患有心脏病,他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党和国家扶贫政策,为谭弟双带来了脱贫增收的春天。家里贫困,政府送来低保金,给他安排了生态护林员公益性岗位。发展生产,政府发放种粮直补、产业补助、新种黄连补助等,为他投了产业和人身保险。2018年5月,农行重庆分行给他发放小额扶贫信贷5万元,帮他扩大黄连种植规模。女儿读书,不仅有教育补助,还被送到重庆参加农行“精准扶贫”夏令营活动开眼界长知识。逢年过节,各级领导到大山里来看望,送来慰问金。政府还把他选为了荞坝组的院落长。

谭弟双家所在的深山,冬天一过,漫山遍野鲜花盛开,帮扶干部老韩建议他利用好这天然的蜜源资源,大力发展养蜂业。没有技术,老韩就爬高山走小路不辞辛劳给他送来养蜂技术资料。他识字不多,看资料困难,老韩就一段一段讲给他听,直到他心领神会。老韩还动员他参加村里组织的养蜂知识培训班。遇到难题,老韩又请来高级农艺师面对面为他答疑解惑,手把手传授养蜂技能。

谭弟双向游客讲自己的脱贫故事

经过帮扶,谭弟双摘掉了低保的帽子,也脱了贫。脱贫后的谭弟双总想着如何报答党恩,便找老韩表达了想法。老韩告诉他,中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于是他想回报社会,为荞坝组的群众做点什么。为改善村民出行难问题,很久以前村民们自筹资金3万元修路,因能力有限只修一小段就作罢。2019年,政府出资修路并硬化,谭弟双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路修好。他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修路上,当起义务监督员,每天到现场巡察监督,指挥哪里挖宽一点,哪里需回填等等。当施工受个别村民阻扰,他就发挥自己熟人多的优势,将矛盾一一化解,确保荞坝公路保质保量按时完工。

“我从老韩他们身上看到了**员的先进性。特别让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是2019年4月15日,我光荣地被选为群众代表,十分荣幸地受到**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幸福地与习总书记握手。一想到这些,我就对中国**感恩不尽。要不是党,我不会有现在的幸福生活。我迫切希望加入中国**,成为一名**党员,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谭弟双真诚地说。

得知他有入党意愿,老韩和全兴村驻村第一书记刘亚平主动当他的入党介绍人,并多次上门辅导他学习《中国**章程》,还几次把他叫到村委会,问他学**的进度和收获,帮助他提高思想认识。去年6月12日,谭弟双天不亮就出门,步行近3小时来到全兴村委会,将入党申请书郑重地递交到刘亚平手中,成为全兴村脱贫户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第一人。

因在疫情防控保卫战中表现突出,今年4月7日,谭弟双在他老家的院坝里庄严宣誓火线入党。“在党的好政策和扶贫干部帮扶下,我脱贫增收过上了好日子,还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心里感到万分荣幸,也更加热爱我们的党和国家了。我要带领周边的老百姓,发展好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共同奔小康。”谭弟双激动万分。

脱贫致富的邹小珍

中益乡坪坝村石桥组公路边,一块“飘香里”的店招牌吸引我们走进邹小珍土黄色四层花园洋房民宿。整洁的水泥庭院外,大片采收后的瓜蒌藤蔓呈现出初冬的颜色。庭院边缘,洁白和粉红的山茶花,红白相间的苕花,紫色的三角梅,鲜红的鸡冠花和玻璃海棠等迎风微笑。庭院里,一只木板拼成的“幸福鸟”展翅欲飞。一组用石槽做的梯级盆景,涓涓细流从一只茶壶嘴里流出,缓缓流过层层盆景,让人联想到“高山流水”的意境;另一组用石磨槽和石头做的假山,水从一只青花瓷壶嘴流出,滴穿石洞流进下面一只旧油壶,“持之以恒、滴水穿石”意韵深远。

“门前喜鹊叫喳喳,欢迎贵客到我家,献上一曲迎客歌,再喝一杯待客茶。”清脆高昂、感心动耳的歌声从后面飘来。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女主人邹小珍拖着一三轮车柴禾从外面回来,歌声一停便笑盈盈地招呼我们进屋喝茶。

邹小珍开着三轮车从外面回来

“这是2019年4月15日**总书记来中益乡视察的照片。当时我作为群众代表光荣地受到了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幸福地与总书记握了手。这是我去北京讲脱贫故事的照片;这是我们家以前烂房子的照片······”邹小珍指着墙上一幅幅装裱好的照片自豪地介绍。说到过去,她声音哽咽,向我们讲述她家的“蝶变史”。

很早以前,中益乡坪坝村村民向大忠的父母就去世了。2003年以来他一直在新疆务工。2007年4月,经人介绍与四川的邹小珍相识,二人一见倾心。年底,向大忠带着邹小珍回到了中益乡坪坝村老家。

“一间烂木列房东倒西歪,房前屋后杂草丛生,坑坑洼洼的地上牛屎有20公分厚。锅没一口,碗没一个,桌没一张,凳没一根。我知道他家穷,没想到这么穷!”想起过去的辛酸,邹小珍摇摇头说。

2014年她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5年春节后,夫妻俩决定在原址上拆旧房建新房。申请一提出,政府立马批手续,帮他们做规划、设计图纸、搞预算;将厨房、卫生间、院坝地坪纳入政府“三改”范畴。为节省成本,夫妻俩自己搬运水泥、砖块、木料,起早贪黑,手掌磨起了厚厚的老茧。5个月后,一幢四层“小洋楼”顺利竣工,他们也欠下30多万元的债务。

2016年,政府发放贫困户建房补贴,并免费对外墙进行了统一风貌改造。

2017年9月,中益乡吹响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号角,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没有技术,政府动员他俩参加黄连、前胡、大黄等中药材种植技能培训;让向大忠参加电工、电焊技术培训,以便外出打工挣钱;送邹小珍参加厨艺技能培训,为日后开“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打下基础。他们的帮扶人韦永胜,经常和重庆农行驻中益定点扶贫干部韩玉川一道上门教他俩识字学文化,不厌其烦地反复辅导种养技术。乡里的技术员也时常来到他家田间地头,向其传授栽种中药材的操作技能。渐渐的,夫妇俩成了中药材的栽种能手。

种植技能有了又差资金。2018年重庆农行的扶贫干部了解她家情况后,多次上门帮助他们规划产业,并及时发放了5万元小额扶贫信贷,支持其种植了5亩黄连、3亩前胡、2亩黄精、12亩辣椒,还养了10多群蜜蜂、2头肥猪、30只鸡鸭鹅。在政府和农行的帮扶下,夫妻俩起早贪黑地辛勤劳作,于2018年底还清了修房欠款。

邹小珍家海拔1100米左右,夏天气候凉爽。房子在柏油马路旁,交通十分便利,周围有大片瓜蒌和连片荷花,房前有潺潺小溪环绕,一年四季鲜花不断,云雾轻绕宛若仙境,发展康养旅游条件得天独厚。驻坪坝村第一书记韦永胜指导夫妻俩在院坝种满各种花草,开民宿,搞旅游。

2019年,农行重庆分行为中益乡量身定制“中益‘黄水人家’康养民宿旅游”专项创新性信贷产品,夫妻俩获得了农行**5万元,装修出11个房间,添置17个床位和家具家电等,政府也给他们发放康养民俗旅游补贴5万元,“飘香里”的店招很快高高挂在公路边热情迎客。

游客在银杏树下拍照

在党的扶贫政策引领下,邹小珍家发生了巨变。夫妻俩常说,是党让我家脱贫增收过上了好日子。当韦永胜和市农行驻中益扶贫干部韩玉川问他们有没有政治上要求进步、向党组织靠拢的想法时,邹小珍夫妻却有些顾虑。韦永胜和韩玉川就开导他们说:“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让你们脱了贫增了收致了富,入党既可以表达你们内心对党的感恩之情,又可以给其他贫困户树立一个正能量的导向,也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邹小珍腼腆地问:“我们没有文化也可以入党吗?”韩玉川回答说:“入不入党,有没有入党愿望,和有没有文化不矛盾。只要有强烈的入党愿望,没文化也可以。”邹小珍又说:“我俩识字不多,写不来入党申请书。”韩玉川说:“我们可以辅导你们,帮你们写申请书模板,把内容读给你们听,觉得能够表达你们内心的愿望,表达你们对党的真挚感情的,你们就可以抄写下来。”夫妻俩逐渐打消了顾虑。

韩玉川和韦永胜又多次上门辅导他们学习《中国**章程》,还把《**》留下来,让他们有空就学习。夫妻俩非常认真,边学边思考,不认识的字,看不懂的句子,就向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请教。过一段时间,韩玉川和韦永胜再次上门询问夫妻俩学习《**》的进度和收获时,惊喜地发现留下的《**》被翻“熟”了,上面勾画了很多重点,作了很多笔记,夫妻俩对党的认识也有很大提高。

今年4月28日,在自家院坝召开的扶贫干部帮扶贫困户座谈会上,邹小珍夫妻俩双双激动地拿出自己写的入党申请书,请韦永胜、韩玉川两人当自己的入党介绍人。两人接过沉甸甸的入党申请书,看了这对脱贫户夫妻字里行间向党的真情告白后,郑重地在介绍人位置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截至目前,邹小珍家种的前胡还没挖,黄连还没起,开民宿和务工收入已近10万元。“党的恩情永不忘,我们要努力奔小康”,夫妻俩又有新的奋进目标。

采访完毕,我们踏上归途。不久,一棵金黄的高大银杏树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我们停车打望,几个着汉唐服饰的游客正在银杏树下嬉戏拍照。她们或伫立远方,或持卷阅读,或坠扇轻摇,或翩翩起舞,或吟诗唱歌。阳光正好,树叶金黄,玉人如画,美轮美奂,恍若仙境。

“这里美不胜收,我们流连忘返,恨不得找个夫君嫁了。咯咯咯······”

笑声回荡,悠远绵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admin#shaoqun.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