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星空旅游网!
2020
12/17
15:00
你的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云南深度游:让人惊诧大户人家,贴金防盗与书画,就怕人说没文化

原标题:云南深度游:让人惊诧大户人家,贴金防盗与书画,就怕人说没文化

写了几篇云南建水和石屏的游记,有人开始发问?印象里云南不是穷乡僻壤,远离中原,怎么那里也有传统文化,古建保留的那么多,还那么好,过去云南人的生活很富裕吗?

云南原来不仅只是彩云之南的风光与民俗,还有厚重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啊!

这一篇文章想讲讲我在红河州建水县和石屏县看到一些大户文化。这些都是在乡下大哥老徐带领下的深度游挖掘出来的,或者说都不是旅游攻略中所介绍并推荐的去处,完全的自由行和任意行,当然了也不需要购买门票了。

探访这些古朴的遗存,甚至是有些破破烂烂古建,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它们是最真实的存在和对过往无法抹去的记忆啊。

1、百年前挖矿暴富,盖豪宅贴了3.6斤黄金

在云南省石屏县坝心镇芦子沟村有个苏家寨,坐落在非常偏僻的大山中。

但在这里却有五栋百年前建的漂亮豪宅,都是清中期到民国时所建设的。这些民宅雕梁画柱、细腻生动,把中国传统的木雕、石雕、砖雕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

原来这些人家都是矿主,在清朝和民国时代,这些人家都是有矿的!是真正的暴发户,有钱人!

在一栋豪宅前有位老人正在给果树浇水,他说现在家里只有他一个人了。老人今年77岁了,晚辈都在城里或国外生活,只有他独守这片大宅院。

老人说他家的房子建成于1910年,整个宅院一共有36间房,一直是自家人住着,是村里古宅保存最完好的,基本都是原来的样子,没有什么变化,就连家具,也都完好的保留下来。

我们看他家的房子,豪宅里的很多雕刻都是贴金的,老人说,建这所房子时祖上用了3.5斤黄金兑换成金箔来做贴金装饰,所有的黄色都是贴用的真金、金箔啊。

老人说祖上发家是因为挖矿,这里离个旧不远,那里有锡矿资源。祖上去碰运气,结果挖到了好矿脉,一下子富裕了,有钱后回到老家建了这幢房子。

这套住宅的房子分前后两个院子,又分上下两层,整体是木结构,完全是雕梁画柱,精雕细琢。老人说雇用当时最好的木工和瓦工,用了两年时间才建完。

2、有钱人必须文化配套,琴棋书画不能少

在苏家寨,我们又走访了另外几户大户人家,印象深刻的是这些过去的有钱人,普遍重视文化,家里到处体现着文化的氛围,整个建筑是用文化来装点或装修的,这里的古宅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征。

苏家寨,大部分人家姓苏,据苏氏家谱记载:早在明朝初年,苏氏从南京老埂脚迁居到云南通海县,而苏氏第三世孙涧又从通海迁居到芦子沟定居,苏家寨就此产生,开始他们是以农业种植为生的普通农人。

原来他们的根在中原,所遗传的基因过了多少代,依然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所以一旦有了财富,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首先想到的是文化的支撑,传统文化在家庭的地位,否则再有钱,也会被人看不起,找不到根基。

结果是这里的人成为有钱人后,他们最想做的就是把外面挣到的钱带回家里建房子,光宗耀祖,福荫后代,过去人觉得这样财富才是安全的,生活才有面子,打拼的意义也才能实现。

这里看到豪宅与其他地方看到古民居建筑最大不同的是文化的展示,到处诗词歌赋,好像家家都是文化之人。

在其中一户人家,墙上几乎所有的空白之处都写满诗句、画上壁画,贴上对子,文艺得不能再文艺了,这是怎样的痴迷啊?

3、百亩田万卷书,地主家也有情怀

在离建水县城不远有个新房村,这里也有一些老宅,随意走进一家“易家大院”,原来也是因在个旧挖矿而暴富人家,建起村里最大豪宅,富丽堂皇。

最有趣的是在这里看到当年主人留下的一段“人生追求”:

百亩田,万卷书,琴三弄,酒一壶,朝出耕、夕入读,也非仙道也非佛,半是农家半是儒。

这段文字是墙壁上看到的,是百年前写就的。

当年这户人家是村里大户,家里有矿,过着富裕而悠闲的生活,而这些字所表达的意思正是主人的追求:有田、有书、有琴、有酒。

可惜现在的宅院因保护不好,有些残破,但看着房子的细节,看到了原主人的富有和情趣,正厅的门都是大幅的镂空雕刻,外面贴金箔,当年要多富丽堂皇啊。

“半是农家半是儒”,就是最理想的生活,这不也是当下很多人想要的日子吗。

这里一幅“鲤鱼图”引起我的兴趣,同去的二毛哥拨开遮挡的电线要我拍完整一些,这鱼画的太好了,活灵活现的跃起,仿佛一下子活了,这是原汁原味的百年前绘画,太美了啊。

整个院子显得书香气十足,除了开篇看到的是家训或主人张宣,很多处都是诗书画来表达情怀,而明确展示了对于文化的敬重与融入。

一下子明白了,过去的有钱人,用文化炫富才是最有底气和最踏实的。

在那个时代,有钱不一定就被人尊重,但是有文化就变得不同,可以考取功名,接下来做官,甚至能到皇帝身边去工作,可以光宗耀祖。

4、大山深处孔子后代,防匪盗做到了极致

在建水和石屏交界的山岭丛林中,隐匿着一个叫"贝贡"的彝族古村落。

这个偏僻村寨也有很多百年前古建筑,但最出奇的是村民们都姓孔,他们还自称是孔子的后代。

孔子不是山东人吗?应该是汉族啊,怎么和彝族有关?这似乎是未解之谜,"贝贡"为彝语音译,意为山坳。而这些村民据说最早也是汉族,后来由于某种原因,成了现在的“彝族”。

虽然是彝族了,但是他们的生活习惯与习俗依然是种植与养殖,同汉族人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个古村落由来已久,村中有很多清代和民国的古建筑,当年是非常豪华和奢侈的,绝对不是一般农户或地主就能建起来,原来这里也出了很多“矿主”啊!

有一户特别高大的宅院,可惜大门紧锁,我们没有能进去看一下,但就是外宅,已经让我们大开眼界,不敢相信了。

整个建筑是砖石结构,砖是打磨过的,而且雕刻非常精细,动物活灵活现,绝非普通工匠所为。

房顶为木质结构,全部是雕梁画柱,雕刻分几个层次,非常精湛,完全是用心的精雕细琢,花费很多功夫。

看看这石刻,不仅精细,还有一些现代的浪漫色彩,看得出这户人家建筑房子时已经接受了很多外来和现代文化的影响,同本地的一些同时期传统严谨的建筑显得超前和唯美。可惜我们只能看看外表,而不能走进院子看更多的东西。

最绝的还是房顶,高大房屋的房顶上使用的全部是这种“种植”铁钉的专业瓦片,这种铁钉密集又坚固,其防贼防盗让人胆寒,就是你会飞檐走壁,到了这里也会扎的你屁滚尿流。

这种钉瓦估计现在不多见了,是不是全国的“唯一”呢?

这是高大的石墙,使用的石头不仅材质好,打磨精致,而且完全是榫卯结构,不仅建筑严密,安全性好,也非常的美观,这在别处是非常鲜见和不可思议。

虽然没有进入内宅,但在小天井的对外角落全部有射击用的抢眼,上下高低,将几个对宅院有威胁的角度封死,射击孔做的非常专业,外面看角度不大,也不显眼、不影响美观,但暗藏的杀机让人倒吸一口冷气。

5、曾家大院,文化依旧传承

大山深处出了“彝族”的孔子后人,有人可能会以为奇,甚至怀疑,但在建水县城却有曾子的后人,是真真切切。而这幢“曾家大院”就是曾参后代曾汝兴所建,他是曾参的第69世孙,也是建水的名门望族。

曾参,也叫曾子,他是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之一。

我们进来前院,一家人都在,见我们进来参观,很是热情,主人介绍说这套祖宅是1912年建成的,占地六亩,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

整座宅院为“五间六耳外带五间过厅、再下带五间花厅”平面布局,又分成前、中、后三层的大套院。

同前面几家因挖矿运气而暴富不同,曾家祖上主要是经商和做官,属于传承多少代的大户人家,有非常深厚又牢固的文化根基。

由于曾家历代都是读书人,所以备受尊敬,家里也充满了文化气息,在房屋的整个建筑上体现了浓浓的文化氛围。

房间里有位老奶奶温文尔雅,已经九十多岁了,她退休前是当地一所小学校长,现在依然用放大镜看书读报,关心国家大事,老人的身体很好,也很和善,给我们介绍这栋祖宅的来龙去脉,她说现在前院还是曾家后人居住,由于曾家后人爱惜和维护,虽然过去100多年了,房子很不错,没有大的损坏。(书影写作发布,其他发布皆为抄袭)

曾家人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里处处体现的着大户人家氛围与文化格调。

出了前院我们又到后院看一下,这里似乎有好几户人家,感觉这里很杂乱,没有书香门第的痕迹了,看来家族文化太重要了。

其实我在建水与石屏还看到了很多的有文化、有特色的老宅,一篇文章是无法包容的,后面还会陆陆续续的介绍。

看到这里,你对云南的印象又如何?还会以为彩云之南只是蛮夷之地,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少数民族之乡吗?

云南,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传统文化,也留下了无法数清的古建,需要我们去探访和认知。

这样的文章您喜欢吗?有什么要说的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admin#shaoqun.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