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星空旅游网!
2020
12/17
13:00
你的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评论 | “文化地标”建设不应挂羊头卖狗肉

原标题:评论 | “文化地标”建设不应挂羊头卖狗肉

近年来,随着人们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休闲旅游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刚需”,为了推动经济的发展,规划和打造“文化地标”成为不少地方的重点建设项目。然而,少数地方政府在规划建设方面存在一些误区,反而让一些地标建筑成为城市景观中尴尬的存在。今年10月,因存在脱离实际、滥建“文化地标”、破坏自然景观风貌等问题,住建部对湖北省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项目及贵州省独山县水司楼进行了调查并发布通报。此前,贵州剑河县斥巨资打造的世界最大“苗族女神”仰阿莎雕塑也引起了网友的争议。

(图为湖北省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央广网发。)

简单粗暴打造“文化地标”,这一系列现象的背后,是某些地方政府想要急功近利地用“网红”的方式发展地方文旅,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幌子,盲目追求建筑的标新立异。往往这些超大体量的建筑和雕塑又缺乏美感,与生态环境难以协调,并不能给游客带来视觉享受,白白浪费了财力和社会资源。此类“文化地标”已经偏离了文旅发展的方向,毕竟仅用外在元素堆砌的建筑物不仅不能提升城市形象,反而还会成为一种政绩丑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建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地标,凭借的是其中流淌的历史文脉和地域特色,进而能唤起人们共同的情感记忆。深圳的“文化地标”拓荒牛雕塑标记着深圳的开拓进取;上海修复石库门的老房子和“洋气”的近代建筑群,涌现出一批专属于上海的“文化地标”;重庆洪崖洞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依山就势,成为重庆重要旅游名片……这些地标性建筑作为各自城市重要的文化标志和符号,不仅提升了城市人文内涵和知名度,还带动和辐射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各个旅游城市的名片和形象。

文化地标的打造,归根到底是要利用好我们身边的文化资源,将其做成品牌,其建设也必须充分尊重地方的发展实际、自然风貌和历史文脉。实际上,针对“文化地标”破坏历史、尺度过大、品质不高等问题,国家已发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大型城市雕塑建设管理的通知》等法律法规。文化地标承载着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各级部门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做好事前监督监管,加强决策的透明度和民主化,完善制度设计和制度约束,对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充分评估,综合考虑经济效应、社会效果。

建设好城市的文化地标,既要设计出符合地方风貌的外在形象,又要传承好内在的文化体系,决不能挂羊头卖狗肉。地方政府只有深入挖掘最具特色的文化要素,打造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文化地标,才能让城市文脉赓续绵延。(评论员:方永磊 王红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admin#shaoqun.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