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元米仓道溯源(下)
广元米仓道溯源(下)
米仓山镇老街。
米仓道三江悬空寺。
□蔡勇
旺苍县米仓古道线路有始有终、有线有点、清晰完整,相互关联却又独自承载不同功能。其中有三个重要的标志和特点:
一是旺苍米仓古道线路按照从北朝南走向,开始以陆路为主,随着陆路的不断繁荣,水路逐渐兴起。一条经宋江(今东河)、嘉陵江、长江到重庆;另一条经木门河、巴河、渠江进入长江到重庆,共同构成了水陆交融的米仓古道,辐射贯穿旺苍全境。
二是米仓古道从北向南进入四川旺苍后,向东接巴中;向西过木门、农建(原官亭子)、旺苍东河、尖场子、白水、利州(广元)至成都;向南接苍溪、阆中、重庆。特别是中间一条东西向的古道是米仓古道汇入金牛道的重要间道,最基本、最重要的接点有木门、百丈关(今东河镇)、嘉川、白水等。
三是旺苍米仓古道陆路主线、支线的起点都是陕西汉中,终点都是成都和重庆,由北向南、自陕入蜀构成古道线路网络,清晰完整,“古代用兵,自陕入蜀,多出此道”。
壹
古道主要线路有四条
对于旺苍米仓古道线路,目前认识比较统一的主要线路有四条:
第一条线路,是自陕西汉中以西,北起陕南南郑县,经喜神坝、渡巴峪关之后在南江分道。
其中一条分道是从南江县长池到旺苍木门镇分支。一支向南下巴中恩阳,接渠江南下重庆,此乃水陆交融之“米仓道 ”。还有一支沿南方丝绸之路,经苍溪、阆中、南部、三台、中江沿线抵成都,《南江县志》《巴中县志》分别记载,秦末汉初,从陕西的南郑起到四川的道路中就有米仓道。《后汉书·卷七十五·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说,公元217年(建安22年),“张郃从汉平关进窥巴西,为蜀将张飞所败”。唐代,仍为入川的陆道交通线之一,地位仅次于金牛道。
从旺苍县木门镇出发,经火箭河向南,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这便是米仓古道上最重要的火箭河至黄猫垭路段。这段十华里的石梯路由5000余张石板铺就,崎岖陡峭,至今仍保存完整。现在的古道时有人步行到苍溪、阆中,仍是旺苍到苍、阆的便捷之道。
该古道有相传千年前张飞令士兵栽植的参天古柏相伴,两边绿树成荫。古道石板上人们负重行走时用杵子留下的窝痕和大小不等、高低不一的“歇气台”至今尚存。此段古道越三千年,经无数次修整,最后一次大型修整是清同治庚午年至清光绪年间,为民间捐资修整。当年的“修路碑”位于旺苍木门镇纪家河桥头,为旺苍米仓道上最大的石碑,碑文上有“上通秦陇,下达蜀川”的文字,至今保存完整。另外一条道沿南江河谷到达巴中至古时巴江道(通江河、巴河在平昌汇合处古称巴江)接渠江南下重庆,从陆路可达古绥定(达州)、阆中、顺庆府(南充),是汉中入三巴之捷径。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唐僖宗入蜀即是取此道,转道巴州,到达成都的。
第二条线路,从陕西汉中到宁强县茅坝河镇(原陕西宁强县茅坝河),经旺苍县的米仓山镇(原旺苍县干河坝)、檬子乡(原旺苍县英萃乡檬子坝,从汉中、黎坪、桃园、白杨树碥、两河口、崖房坪、陈家岩、檬子坝的另一支线节点)、英萃镇(原旺苍县鹰嘴岩)、正源乡到双汇镇(原旺苍县两会寺)。
第三条线路,是从陕西汉中到陕西宁强县经旺苍县的盐河镇(原旺苍县万家乡、盐河乡)、国华镇(原旺苍县郭家坝)、双汇镇(原旺苍县两会寺)与第二条线路汇合至旺苍县东河镇(原旺苍县百丈关)的米仓古道,沿途以木、石为栈,历代畅通无阻。“上至秦陇,下达苍阆”,就是古人对该米仓古道的又一真实写照。水路、陆路顺此道向南可直下苍溪、阆中、重庆;陆路向东可到南江、巴中,向西可到广元、剑阁、成都。
从旺苍县百丈关出发,过灵溪寺(现旺苍县职业中学)向南,自下而上到五峰山,这便是这条米仓道上最重要的何家沟路段。何家沟段是古时官吏、商贾、平民陆路上从陕西入川经旺苍去苍溪、阆中、重庆的必经之地。这一段崎岖陡峭的石梯路由3700余张石板铺就,全长十华里,从开始的海拔586米提升到844米,巧夺天工。明代川北道监察使杨瞻在翻越此段米仓道后,写下了《题灵溪》。他在诗中十分动情地写道:
溪山曲尽难名巧,方信苍苍造化神。
鸟道依稀天上路,林居仿佛画中人。
这些保存完好的古道皆为民间捐资修整。当年培修整治的“修路碑”位于何家沟路中段,至今保存完整。此段古道经越千载,经无数次修整,其最后一次大型修整培补是在“大清嘉庆二十三年”至“大清嘉庆二十五年”。
上述第二、三条线路,还可经过百丈关、嘉川、张华、东溪、歧坪、阆中,通过水陆交融之“米仓古道”到达重庆,或经阆中、南部、三台、中江等抵达成都。
第四条线路,是陕西汉中到宁强县至旺苍县天星镇(原旺苍县天星坪)、白水镇(原旺苍县白水场)的米仓古道。这是古金牛道汇入米仓道的重要间道。路线自陕西汉中、宁强县始,在金牛道上潭毒关(今广元市朝天区;北宋置,属绵谷县;《舆地纪胜》卷184利州:潭毒关“在州北九十里,江西仙观山,有御前军屯驻潭毒关,下瞰大江,路皆滑石,登陟颇艰,异时撒离合破兴元,兴元帅刘子羽尝屯兵于此,以捍蜀口,亦蜀口之险要”;《方舆纪要》卷68广元县:潭毒关“在县北潭毒山下,旧为蜀口要地”)分路,越旺苍县天星镇(原旺苍县天星坪、木瓜铺)、燕子乡、麻英乡、经白水镇(原旺苍县白水场)、嘉川镇(原嘉川铺)至苍溪、阆中、重庆。乾道八年(1172年),南宋诗人陆游曾两次途经此道,留有《嘉川铺遇雨景物尤奇》《题木瓜铺》等诗。
嘉川铺遇雨景物尤奇
一春客路厌风埃,小雨山行亦乐战。
危栈巧依青嶂出,飞花并下绿岩来。
面前风气翔孤凤,脚底江声转疾雷。
堪笑书生轻性命,每逢险处更徘徊。
题木瓜铺
鼓楼坡前木瓜铺,岁晚悲辛利州路。
当车垒垒石如屋,百里夷途无十步。
溪桥缺断水啮沙,崖腹崩颓风拨树。
虎狼拖尾择肉食,狐狸竖毛啼目幕。
冢丘短草声窸窣,往往精灵与人遇。
贰
线路相互关联功能不同
旺苍县米仓古道线路有始有终、有线有点、清晰完整,相互关联却又独自承载不同功能。其中有三个重要的标志和特点:
一是旺苍米仓古道线路按照从北朝南走向,开始以陆路为主,随着陆路的不断繁荣,水路逐渐兴起。一条经宋江(今东河)、嘉陵江、长江到重庆;另一条经木门河、巴河、渠江进入长江到重庆,共同构成了水陆交融的米仓古道,辐射贯穿旺苍全境。
二是米仓古道从北向南进入四川旺苍后,向东接巴中;向西过木门、农建(原官亭子)、旺苍东河、尖场子、白水、利州(广元)至成都;向南接苍溪、阆中、重庆。特别是中间一条东西向的古道是米仓古道汇入金牛道的重要间道,最基本、最重要的接点有木门、百丈关(今东河镇)、嘉川、白水等。
三是旺苍米仓古道陆路主线、支线的起点都是陕西汉中,终点都是成都和重庆,由北向南、自陕入蜀构成古道线路网络,清晰完整,“古代用兵,自陕入蜀,多出此道”。
行文至此,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叫米仓古道呢,在这里必须先从米仓山说起。
该山为何叫米仓山?一说该山有许多峰体像米仓浑圆;还相传楚汉相争,巴蜀之间很少发生战事,生产力没有遭到大的破坏,同时由于生活在这些地方的賨人兴汉有功,不缴纳税赋,因而成为汉时最富庶的“天府粮仓”。典籍《汉书·食货志》记载:“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不可食。”因此汉高祖才迁关中之民“就食蜀汉”,大巴山在关中人心中就是一座大米仓,仿佛有运不尽的大米,故称此段山脉为“米仓山”。
但是传说归传说,地质学家告诉我们,真实的米仓山峰体浑圆像米仓一样,这是花岗岩球体风化、生物风化和寒冻风化的综合结果。
那么,绵延穿行米仓山间的道路,自然就叫“米仓道”了。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