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星空旅游网!
2020
12/04
0:00
你的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

原标题: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

206路公交停在站台,抬头便见层林浸染,秋天歇在了栖霞山。

“栖霞”并非山之初名。《栖霞寺修造记》云:“金陵名蓝三,牛首以山名,弘济以水名,兼山水之胜者,莫如栖霞。”昔时山间盛产甘草、野参、当归等养生滋补中草药,皆有摄生之效,故俗称摄山;又因整个摄山自主峰以降,形如雨伞,亦名伞山。南齐时,平原人明僧绍将其宅院“栖霞精舍”赠予法度禅师,法度将院改建为寺,并命名为“栖霞寺”,摄山也因寺得名“栖霞山”。

拾阶而上,行之不远,看见开凿于清乾隆年间、为乾隆御赐“栖霞十景”之一的明镜湖。

乾隆皇帝驻跸栖霞行宫期间作诗《彩虹明镜》:“金山坐栖霞,前设大圆镜。那藉彩虹桥,方致武夷胜。” “大圆镜”即是明镜湖,近似正方形,湖中有六角亭,有九曲桥与岸相连,造型精巧,景点名为“彩虹明镜”。

据史料记载,彩虹桥于清朝咸丰年间毁于太平军与清军的战火。20世纪20年代,栖霞寺住持若舜重建彩虹桥,恢复原貌。此后,桥、亭又经过多次修缮。1981年6月12日,明镜湖湖床突然塌陷,彩虹桥折断,7月13日,彩虹亭坍塌。“彩虹明镜”一时呈现出桥断水枯亭毁的罕见现象。1991年9月15日,“彩虹明镜”的复建工程正式开工,历时七个月,于1992年4月完工,“彩虹明镜”再现芳容。

如今,湖上有桥,桥上有亭,亭边有碑,碑正面刻“彩虹明镜”四个行书大字,为我国著名书法家尉天池手笔;背面刻有《复建明镜湖碑记》,详述了明镜湖水枯桥断的时间、原因、复建经过等。湖中数米高的石质观音菩萨低眉,听夜雨打残荷,看余辉映红枫。行人来来往往,路过她的宽容慈悲。

明镜湖对面坐落着栖霞寺。栖霞寺占地面积40多亩,共有毗卢殿、藏经楼三进院勤务,依山势层层上升,格局严整美观。四周树木花草葱郁,远处山峰蜿蜒起伏,空气清新,景色幽静秀丽。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弥勒佛殿、毗卢宝殿、法堂、念佛堂、藏经楼、鉴真纪念堂、舍利石塔。

寺前左侧的明征君碑,是初唐为纪念明僧绍而立,碑文为唐高宗李治撰文,唐代书法家高正臣所书,碑阴“栖霞”二字,传为李治亲笔所题。此乃江南古碑之一,是珍贵文物。

寺外右侧是舍利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用白石砌成,高约15米。塔基四面有石雕栏杆,基座之上为须弥座,座八面刻有释迦牟尼佛的“八相成道图”,塔身刻有文殊、普贤菩萨及四大天王像等浮雕。整个舍利塔造型精美,不仅是隋唐时期江南石雕艺术的代表作,也是研究古代佛教、艺术、文化的珍贵实物。

红枫、银杏掩映着庙宇,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禅意画卷,寺庙后的岩壁上千佛静观树叶轮回,景相似而人不同。

沿着小道,最后走入了红叶谷。秋天在这里绘出颜色,如霞似火,枫叶宛如火焰,燃烧了天际,令人如痴如醉。临近傍晚时分,晚霞也似枫林,那大自然的美震撼人心,让人痴痴停留欣赏,不肯离去。

搜狐焦点文旅 · 荣誉出品

出品 | 搜狐焦点文旅 主编| 曹延

责编|杨招娣 设计 | 朱嘉文 运营| 苏廷 郭平安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与我们联系沟通处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admin#shaoqun.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