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星空旅游网!
2020
12/03
12:00
你的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跟着王维逐清溪

原标题:跟着王维逐清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这是王维的《青溪》,对于王维,清溪就是他的知音。

这条清溪在黄花川,让人想到杜甫的浣花溪。命名很重要,名字是一个地方的形象代言,黄花川、浣花溪代言的是美。黄花川在陕西凤县东北黄花镇附近,时隔1000多年还能找见,也算是黄花川的幸运。

王维每每到黄花川追逐知音,跟着清溪在山中左转右转,就是同行了。溪的行程不足百里,可见王维一送就要将清溪送到底。百里是不短的行程,王维为什么要追逐清溪?心里一定是装着那句“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溪有代入感,而且绕来绕去,绕进了许多神秘,最大的神秘就是它绕进了桃花源。这么清的溪,一定会有与它相配的意境。

王维写过一首诗叫《桃源行》,“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清溪不见人”,他是随着渔人的眼光,等回来再寻时,“当时只记入山深,清溪几度到云林”,渔人记不得路,只见眼前的清溪。对王维来说,有清溪就够了,何必桃花源呢?清溪,念着都清爽。

一路上溪景在不断变换。乱石中的清溪是喧哗的,深松里的清溪又是澹静的。人也会时而爱动时而爱静,就像朱自清说的“我爱群居,也爱独处”,王维便觉得有动有静的溪水很像自己。

万物之间总会有密切的关联,像溪水与菱荇和葭苇。菱荇是贴在水面生长的,所以叫“泛”,随波泛泛,又因为清溪是流动的,所以“漾漾”。芦苇长在水边或水中,清溪对它们的呈现是“映”,水清得很。诗人写菱荇和葭苇是映衬溪水的,也丰富了清溪的形象。清溪以菱荇、葭苇的美示人,它摇身一变就是葳葳蕤蕤。菱荇、葭苇也是清美的景物,并且根在《诗经》里,有文化的香味。清溪的美,是它自己生出来的。

到这里已经预示着要出现人境了,但王维没有往人境里继续,而是禁不住将自己与清溪关联起来。“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清溪多么像自己的心啊,既闲且澹。能追逐百里,原来是有一条心路与自己契合。既然找到了自己的心境,何不留在这里,留在磐石上,垂钓闲澹呢?王维暗用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他也想以隐居青溪来作为自己的归宿。这首诗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写的,一个能伴游清溪全程的人,他将来一定是要归隐的。

王维的诗里常流着清溪。“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把大自然造的景原封不动地搬到诗里,写景毫不修饰——明月、清泉当然不需要修饰;“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这是他归隐嵩山时写的,清川环绕着一片草木丛生的沼泽,一直护送着他归去的车马,将他引至清澹的境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辋川,他每每逐着一条清溪行走,一直走到水的尽头,然后坐下来看天上云卷云舒,享受陶渊明一般的悠然。

我一直认为,归隐与否,源于自然对人的召唤力,如今的自然缺乏这种召唤力。现在很难见到王维诗中的清溪,也很少有能与清溪互动的人了。

从陶渊明、王维延续下来的传统,人不仅在人与人的关联中存在,也独立地面对自然和宇宙。周末,我愿意在古诗里逐水看云,权当自己面对自然和宇宙存在了半晌。原来,在我们的古诗里,有这么多自然的空间和澄明的心境。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寿县第二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0年12月02日第16版

作者:仇媛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admin#shaoqun.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