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星空旅游网!
2020
12/03
7:01
你的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沙溪河畔

原标题:沙溪河畔

11月25日,福建省三明市,沙溪沿河步道上,一位老人在河边钓鱼。半个多世纪前,这里几乎只有荒山和旷野,出于新中国工业建设的需要,一系列工厂企业在此落地,城市的蓝图也自此沿着沙溪河向两岸绵延扩展。如今,“中国绿都”正在成为这里的新名片。

11月23日,福建省三明市沙县,沙县小吃培训中心,学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制作柳叶蒸饺。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约有8.8万家沙县小吃加盟店,营收超百亿元。近年来,沙县政府积极开展系统化培训,加快推广以标准化、连锁化为重点的小吃产业改革。

11月23日,福建省三明市沙县文昌街,沙县文化馆“国韵旗袍队”的成员等待登台演出。文昌街上美食、灯光秀、水幕秀交相辉映,展示了沙县1600年的人文历史、饮食文化和城区一河两岸夜景。以小吃产业闻名的沙县,夜生活、夜经济也丰富多彩。

11月26日,福建省三明市广源路附近的崇桂早市上,一家酱货店吸引了不少市民试吃、选购。随着城市发展,三明曾经的许多露天市场都已转至室内,仅在个别小区附近设有临时市场,一般在清晨至午后摆摊营业。大多摊主都有自己的固定摊位,规范经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崇桂早市曾一度关闭,如今这里又恢复了日常的烟火气。

11月26日,福建省三明市江滨路,几个行人骑着共享电动车从自行车道驶过。三明沙溪沿河公共自行车道东西岸两段线路分别于2018年2月和2019年1月正式启用,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11月26日,福建省三明市,三钢二炼钢转炉车间里,95后副炉长蔡亦翔准备工作。三明钢铁厂始建于1958年,近年来通过走绿色发展道路,跻身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成为福建省首个钢铁产业旅游景区(观光工厂)。

1989年,福建省三明市,三明职工摄影协会组织的工装秀。 邢保兴/摄

1996年,福建省三明市,人们在沙溪河边准备赛龙舟。当地赛龙舟的习俗延续至今。 邢保兴/摄

上世纪90年代,福建省三明市,广场上过春节的人们。 邢保兴/摄

11月的末尾,北方早已开始大范围降温,福建三明这座地处闽中的秀美小城依然温暖如春。透过沙溪河畔茂密的植被,不时有孩子的欢声笑语从沿河步道上传来,连接两岸的下洋索桥上,三五成群的市民和游人放慢脚步欣赏落日美景。

半个多世纪前,这里还是一片几乎只有荒山、旷野和芦苇的土地。出于新中国工业建设的需要,钢铁厂、化工厂等一系列工厂企业在此落地,城市的蓝图也自此沿着作为闽江主流的沙溪河向两岸绵延扩展。如今,向河西岸看去,远处高耸的烟囱昭示着这座新兴工业城市的身份,而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时代早已过去——三钢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多年交出接近满分的答卷,“中国绿都”“如画三明”正在成为这里的新名片。

三明市博物馆坐落在沙溪河畔,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没有参观访客的时候,来自江苏的90后讲解员刘玲经常会走到沙溪河边,把准备好的讲稿背诵一遍又一遍。河边环境开阔,即使大声练习也不会打扰到别人。去年,三明市博物馆用二楼的空间筹建了中央苏区革命纪念馆,以展示三明地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作为扎根于此的新三明人,刘玲觉得自己有责任把这里的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这些年来,三明的变化也吸引着许多在外地读书的“候鸟”归乡。出生于1996年的蔡亦翔在长春读完大学后决定回到家乡三明,成为三钢二炼钢转炉车间的一名普通工人。他说,平时工厂的工作自动化程度很高,除了个别步骤需要人工操作,其他体力活不多。作为一名“钢三代”,他从小就对工业文化和工匠精神耳濡目染。他认为,只要踏踏实实炼好每一炉钢,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体现自己的价值。

沿着沙溪河向东北不到30公里,就是因小吃闻名全国的沙县。作为当地的“明星”招牌,这里不仅建起了标准化的食品生产车间、产业园、培训学校和博物馆,还带动了当地“夜经济”的发展。每当夜幕降临,沙溪河畔就开始热闹起来,文昌阁旁的“传统技艺小吃一条街”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小吃街旁的“百姓大舞台”则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展示才艺的空间:红色主题的诗朗诵、优雅端庄的旗袍秀、独具闽南风情的客家舞蹈……精彩的演出令人目不暇接。去年,当地还将水幕投影与裸眼3D技术相结合,在沙溪河畔推出了一场展示沙县历史古迹、红色记忆和小吃文化的3D水幕秀,一举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姗姗来迟挤不进前排的年轻人,纷纷高举手机拍照录像,不愿错过一分一秒。

如今的沙溪河畔高楼林立,昔日两岸的风貌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河上的浮桥早已被一座座各有特色的水泥桥取代。似乎只有这条河始终未曾改变,串联起这座城市的今昔,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寻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admin#shaoqun.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