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祁县打造“水、文、绿”乡村振兴融合廊带
图为碧水环绕、绿树成阴的美丽乡村风景线。吴遵民 摄
今年以来,祁县按照全市2020年建设乡村振兴“一县一片”示范廊带的工作要求,立足资源禀赋,挖掘地域特色,聘请江苏山水集团进行项目高起点规划,以昌源河生态走廊为带,重点打造“一轴一带四点、六位一体”的25公里乡村振兴“水韵、文化、绿色”特色廊带(一轴即以滨河生态景观道为轴;一带即昌源河生态走廊为带;四点即打造苗家堡村、修善村、刘家堡村、河湾村4个精品示范村;六位一体即集道路、村庄、产业、园林、水利、文化为一体),努力打造“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立足项目抓整合
打造产业兴旺新典范
祁县按照资源整合、元素融合的推进思路,实施廊带生态景观项目、节水灌溉项目、省级酥梨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等10大项目,打造万亩生态湿地、万亩蔬菜、万亩药茶等6个万亩基地,新建祁县修善村酥梨产业示范园3000亩,为农业规模化、智能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做示范、当样板。
按照因村制宜的发展思路,重点围绕“四个精品示范村”产业发展,进行提档升级、提质增效。打造“酥梨飘香,水韵苗堡”,积极推进梨园观光综合体与休闲农业相结合,进一步发展梨花节、采摘节、梨园戏院、手工作坊等项目,带动苗家堡村产业发展;打造“三贤故里,修善圣地”,建设深加工车间,发展酥梨新品种展示区,智能温室大棚,高效节水灌溉等具有科技示范引领的项目,改变原始落后种植模式提升修善村农业科技含量,带动产业发展;打造“康养福地,诗意刘堡”,依托王维诗苑增加文化设施,形成独特的带有北方特色的村落风格,发展水墨诗国小镇、诗艺文旅度假、民宿康养等,带动刘家堡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打造“贯中故里,魅力河湾”,依托罗贯中故里发展三国文化、葫芦园、三国戏剧,罗氏祭祖、康养药茶等项目,打造河湾的康养度假中心。通过资源整合,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构筑“产学研结合、农科教一体、种养加循环、农工贸促进”的新型农业发展新高地。
通过元素融合,祁县以王维水墨诗国小镇、中华梨园、省级酥梨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将“农业、旅游、文化”三种元素串联起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新产业,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着力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深度推进三产融合。
瞄准亮化抓治理
打造美丽乡村新样板
祁县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品质,建立城乡统一的保洁机制,实现“一把扫帚扫到底”;四个精品示范村共完成1004户的农村改厕任务,垃圾治理1763吨,污水处理厂1座,立面改造4.2万立方米,道路硬化21.7公里,绿化69.5万株,创建“美丽人家”暨示范户80户。同时,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结合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高颜值展现“水韵悠悠赏美景、诗画篇篇逐古风”的美丽宜居村庄和全线碧水环绕、绿树成阴的美丽乡村风景线。
紧盯善治抓创新,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根本在于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讲政策、疏难点、强信心,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挖掘“善”文化等传统文化内涵,加强群众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营造乡风文明、邻里和睦的良好氛围,构建起德治、法治、自治“三治”。
立足融合谋升级
争创乡村振兴试验田
通过廊带建设,祁县初步打造了一批乡村振兴的试验田和村庄建设的示范样板,带动了全县五大振兴任务的融合升级。
打造了三产融合试验田。通过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廊带项目,改善沿线环境面貌,提升4个精品示范村颜值,串点连线成面为整体推进昌源河沿线村的环境面貌树立标杆。推进三产融合,实施王维水墨诗国小镇项目、昌源康养生态旅游小镇等项目,打造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康养服务、特色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农旅目的地。
打造了节水灌溉新标杆。实施万亩节水灌溉项目,建设了节水灌溉信息化管理中心、信息化管理系统及农业气象与高效节水灌溉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区域内的6000 亩大田作物园区和5000 亩梨园苗木园区实现管灌节水26 、喷灌节水36 、滴灌节水51 目标,为全市乃至全省农业节水灌溉树立标杆。
打造了特色产业的示范区。立足“特、优”,打造万亩生态湿地、万亩蔬菜、万亩药茶、万亩苗木、万亩酥梨、万亩节水灌溉六个万亩工程,着力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产业提档升级上大胆实践。
打造了传统文化体验地。立足对传统文化遗址保护和开发,挖掘贯中文化、“善”文化、王维诗歌文化等特色文化,延续千年的“精神血脉”,通过舞龙、旱船、牛斗虎、二鬼扳跤等传统民俗文化表演,让传统文化通过乡村振兴示范廊带这个平台充分展示。(刘俊清)
晋中发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