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嫦娥五号”采访侧记:捡漏落脚点竟是最佳拍摄位!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发射升空
上周四带着妻儿去三亚度假,原计划周日返沪。结果却是“三个人出发,两个人回家”。因为待到周六下午突然接到任务,派我就近去往文昌,采访拍摄初定于周二凌晨发射的“嫦娥五号”。同我搭档的是东方网纵相新闻北京站负责人管竞大哥,彼时他正身处海口。我俩都未跑过火箭发射,要说“两眼一抹黑”——他左眼,我右眼。
在此由衷感谢航空航天摄影师王鲁杰的鼎力相助,因为在时间格外紧迫的情况下,我与管大哥的采访行程规划得以高效制定,完全受益于这位拍摄经验丰富的上海老乡不厌其烦的指点,从发射基地外围最佳拍摄点的选取范围、爬楼时的注意事项,再到建议使用的镜头焦段、火箭发射基础知识等等。老王甚至热心地发来一张曾同样拍摄于夜间的文昌基地火箭点火升空照片,更重要的——提供了光圈、快门、感光度三大数值,供我参考。一并感谢澎湃新闻的赵昀,也是发来当年在文昌拍摄的照片,同样是晚间,同样有曝光数据。
较之于白天起飞,夜里光比大,拍摄难度陡增,掌握不好容易过曝拍砸。因而对于我这样的菜鸟而言,能拿到别人的曝光组合是十分宝贵的。
按照老王给出的地图定位,在基地外围拍摄的理想区域是文铜路南侧一线排开的各式楼顶,那是文昌市龙楼镇的一条主干道。据此,便可开始寻觅住处。但他的一句“你先找找看,实在不行住文昌市区”,令我意识到或将面临“火箭经济”下小镇一房难求的窘境。至少从携程上看,他画圈位置周边的几家酒店、宾馆全部显示订满,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而当我已经在翻看市区酒店的同时,又在纠结路途远可能带来的不便。于是将方位输回“龙楼镇”,突然发现系统置顶了一家叫“晟福宾馆”的——“仅剩一间房”。查地图,与老王给出的点位也就相隔约500米。毫不犹豫,果断拿下。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的尾焰
原本这次来海南,纯属亲子休闲,所以只带了个24-70镜头,拍娃自然绰绰有余。可稍有点摄影常识的都知道,拍火箭,不整个大炮筒保准吃不下来。的确有同行建议,你就拿广角端用慢门拍个光轨也挺好看。确实如此!但这只能作为没有办法的办法。毕竟“嫦娥五号”对中国航天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而自己又是第一次拍发射,好歹要把负责运送的大火箭照得清晰可辨。至于光轨,每次夜间发射皆能拍到,所以新闻性不强。但作为一个走投无路的保底方案是可行的。
东方网自有的那支身价7万的400mm f2.8就躺在家中,但原配的保管箱早已不知去向,长途运输,“裸奔”的风险系数实在太高;再联系尼康上海分公司,小马哥说借镜头没问题,可我们周一才上班,铁定来不及;又托付了三位摄影记者好友于海南当地找人借用400mm、500mm或600mm镜头无果后,当机立断,租!淘宝上一通搜索,如预料中的,出租“大炮”的店家毕竟少数,北京地区的选择余地宽些,但路途遥远,都说发顺丰也要两、三天才能到。保险起见,最终找到家广州的,有尼康600mm f4。周日发的货,顺丰收件员说第二天能到龙楼镇。算上来回运费,2000大洋。
原本打算周日下午“抛妻弃子”后,自驾直奔文昌。但苦于没带驾照,无法在一嗨或是神州平台初次网上租车。也是托朋友找到家汽车租赁公司。王老板是当地人,建议我直接坐动车从三亚到海口取车,能省却不少费用且省时省力。确有道理!从三亚开到文昌得3个小时;从海口过去,时间减半。且改签原来从三亚起飞的航班要670元,自己还得再开上个3小时往回赶,重新买张海口飞上海的机票才364块。再说,管哥就在海口,能尽早跟他接头,何乐不为。
同管哥是周一下午两点多启程去到文昌。之所以这么晚,是因为镜头的运输还出了点波折。主要源于龙楼镇顺丰网点给到的答复:从海口美兰集散中心过来的快件还需要一天时间。随即致电顺丰客服求助,帮我启动“拦截”程序(“拦截”确实是他们的官方术语)。只要截停住,收件人便好上门自取。总之等了半天,龙楼镇上一站的网点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说,下午3点半装车,大概5点半、6点钟可以送达目的地。这才终于让我吃下颗定心丸!
从晟福宾馆405房间远眺发射台
宾馆房间的卫浴条件略显简陋,平时也就100多块钱一晚。
我所支付的“晟福宾馆”单日房费是619元,两人同住,应该符合报销标准。但这一传统意义上“中高档次”的酒店价位与洗手间安装蹲便器的配置实在相去甚远。店家坦言,若不是赶上火箭发射,平日也就100多块一晚。原本打算安顿下来后,找到发射基地的方位,然后赶在天黑前抓紧时间去附近找找高点。可当我推开405的房门,透过窗玻璃便可直接远眺两座发射台的那一刻,简直要惊呼上天的眷顾。老王所说的靠右的那一座101工位,就静静地矗立在前方约3公里处,视野所及,一览无遗。而左边那座发射台,却有些许树木遮挡。架起600mm镜头,画幅正好,还能留出些空余供后期裁剪。
兴奋之余再想想,或许位置再高点,效果会更好。乘电梯到达6层,再走楼梯上到天台。铁门紧锁,边上的窗户只能抹开个约15厘米的缝隙。别说人头,连镜头都无法通过。突然想起老王说的,登上沿街楼顶拍摄很有可能被警察驱离,得打游击。但也有宾馆收费让上,一人150或200元。下到前台,先问有没有可能和5层、6层共4间朝南房的任意一户住客互换。这其实是个设问句,脱口而出之际,心中早有答案。再问付费上楼顶可不可以,女生一本正经地说:“这不是钱的事。公安来打过招呼的。”
至此,也就无须再浪费时间与精力,安安心心呆在房间静候点火发射一刻就好。
从海滩远眺发射台
当然,日落时分还是与管哥驱车前往众所周知的一处观景、拍摄地——文昌鲁能希尔顿酒店附近的公共海滩。他采集些文字素材,我对比下拍摄点位。这里确实也能较为清晰地直视远处的两座发射台,但一是位置偏低且前方还有一整排树林,火箭点火、离地的最初阶段极有可能被完全遮挡。二是角度太侧,不如宾馆房间可以拍到大正面。初次拍摄,还是求稳为主。
不过海滩的好处在于有围观群众可以作为前景,火箭升空时,画面的整体气氛更佳;倘若采用慢门拍摄光轨,除了现场氛围,或许还能拍出光束在海面上的倒影。
此次接到采访任务确实有些突然。若是准备时间充分,本可以做得更漂亮。管哥说,如果提早联系,进到文昌基地内拍摄都不成问题。心想,倘若之后还有类似机会,将目前构想到的拍摄方案付诸实施,照片、视频定能加倍出彩。
回到房间,夜幕已降。发射台在灯光照射下,显得比白天通透得多。参考老王和赵昀的曝光数据,再结合自己反复的实拍测试和预估——以高处的圆形探照灯每一盏都轮廓清晰、不见光晕为准,最终将曝光值设定为f8、1/400s、ISO640。但,肯定不作数!且之前还听好友冯祥说过,这次采用的燃料貌似跟以往也有所不同。因而可以想见,发射初期喷射出的尾焰究竟有多亮,恐怕没人说得清。反正给自己定下的唯一一条拍摄宗旨便是:火箭主体不过曝!
23日晚临近10点,王鲁杰连发来两条微信:“04:30:12”、“目前点火时间”。老王此次是在基地内拍摄,发射中心特别委托他在距离火箭仅150米的地上架一套相机进行遥控。照片无线传回,而相机、镜头、储存卡等全当“一次性”的了。
我原本打算守候一整晚,其实也就是每隔半小时左右看看发射台有何变化。但到了差不多1点半,越发觉得若立半截牙签于眼皮间,能折断。赶紧调好3点45分和4点整两个手机闹铃,便速速躺下。我曾给上海青年报的施剑平“报过喜”,说房间位置不错之类。大施回我四个字:**一一(上海方言,意为舒舒服服)。遮风挡雨、不惧蚊虫且累了就能床上睡会儿,意外斩获如此拍摄点位,何其幸也。
发射前,场内冒出的黑烟。但点火前几分钟,便消失了。
被第一通闹铃叫醒后,起身发现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已经完全露出了真容。但右下方竟有一块不正常的黑影,像是被什么东西挡住了。起初以为树丛,端起炮筒一看,原来是从地表烟囱状的物体内腾起的黑烟直往外冒。不知道是发射前哪一步操作流程,更不确定起飞时会否依然存在。有就有吧,反正我也不能把它堵上。
4点14分,发微信问老王:点火时间有变么?回复:没有。
4点25分,管哥就位。虽是文字记者,但他爽快地答应帮忙用手机拍摄视频,因为我一人实在无法同时兼顾两样。两扇窗户可以各往中间开出个空,比天台的大,至少镜头刚好能伸出。我俩一人一边。
最后两分钟,我是通过按下快门然后直接回看相机显示屏上的拍摄时间来确定距离发射还有多久,生怕低头点开手机的功夫就错过了点火瞬间。直至拍出最后一张4点29分36秒的照片后,我开始紧盯取景器,渐渐放慢呼吸,甚至都不敢眨半下眼。毕竟,咱这儿可听不到10秒倒数计时的扩音喇叭声。
只见得火箭底部闪过一束红光!来了!
随着尾焰越发明亮直至刺眼的程度,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逐渐升空。我择机迅速扫过一张照片回放,曝光基本OK,但还是转动拨轮,将光圈收了一档。
而当火箭升至漆黑的夜空,肉眼可见的只剩下四道炫丽的尾焰。再看一眼照片回放,直接把光圈收至22。
再后来,火箭钻进厚厚的云层,不见了踪影。轰鸣声逐渐远去,直到周遭重新恢复了宁静。
放下相机,拔卡发稿……
抛开职业因素,这也是我第一次亲历火箭发射。当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升至半空时,推进器伴有炸裂响的那种隆隆声着实震撼人心!祝愿“嫦娥五号”在完成中国首次地外天体(月球)采样后成功归来。
当我告诉管哥回程落的是浦东机场时,他问担不担心。我说,相信上海的处置能力。
看到海盈在朋友圈写了段话挺好,“生活不止眼前的疫情,还有星辰和宇宙”。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发射升空
上周四带着妻儿去三亚度假,原计划周日返沪。结果却是“三个人出发,两个人回家”。因为待到周六下午突然接到任务,派我就近去往文昌,采访拍摄初定于周二凌晨发射的“嫦娥五号”。同我搭档的是东方网纵相新闻北京站负责人管竞大哥,彼时他正身处海口。我俩都未跑过火箭发射,要说“两眼一抹黑”——他左眼,我右眼。
在此由衷感谢航空航天摄影师王鲁杰的鼎力相助,因为在时间格外紧迫的情况下,我与管大哥的采访行程规划得以高效制定,完全受益于这位拍摄经验丰富的上海老乡不厌其烦的指点,从发射基地外围最佳拍摄点的选取范围、爬楼时的注意事项,再到建议使用的镜头焦段、火箭发射基础知识等等。老王甚至热心地发来一张曾同样拍摄于夜间的文昌基地火箭点火升空照片,更重要的——提供了光圈、快门、感光度三大数值,供我参考。一并感谢澎湃新闻的赵昀,也是发来当年在文昌拍摄的照片,同样是晚间,同样有曝光数据。
较之于白天起飞,夜里光比大,拍摄难度陡增,掌握不好容易过曝拍砸。因而对于我这样的菜鸟而言,能拿到别人的曝光组合是十分宝贵的。
按照老王给出的地图定位,在基地外围拍摄的理想区域是文铜路南侧一线排开的各式楼顶,那是文昌市龙楼镇的一条主干道。据此,便可开始寻觅住处。但他的一句“你先找找看,实在不行住文昌市区”,令我意识到或将面临“火箭经济”下小镇一房难求的窘境。至少从携程上看,他画圈位置周边的几家酒店、宾馆全部显示订满,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而当我已经在翻看市区酒店的同时,又在纠结路途远可能带来的不便。于是将方位输回“龙楼镇”,突然发现系统置顶了一家叫“晟福宾馆”的——“仅剩一间房”。查地图,与老王给出的点位也就相隔约500米。毫不犹豫,果断拿下。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的尾焰
原本这次来海南,纯属亲子休闲,所以只带了个24-70镜头,拍娃自然绰绰有余。可稍有点摄影常识的都知道,拍火箭,不整个大炮筒保准吃不下来。的确有同行建议,你就拿广角端用慢门拍个光轨也挺好看。确实如此!但这只能作为没有办法的办法。毕竟“嫦娥五号”对中国航天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而自己又是第一次拍发射,好歹要把负责运送的大火箭照得清晰可辨。至于光轨,每次夜间发射皆能拍到,所以新闻性不强。但作为一个走投无路的保底方案是可行的。
东方网自有的那支身价7万的400mm f2.8就躺在家中,但原配的保管箱早已不知去向,长途运输,“裸奔”的风险系数实在太高;再联系尼康上海分公司,小马哥说借镜头没问题,可我们周一才上班,铁定来不及;又托付了三位摄影记者好友于海南当地找人借用400mm、500mm或600mm镜头无果后,当机立断,租!淘宝上一通搜索,如预料中的,出租“大炮”的店家毕竟少数,北京地区的选择余地宽些,但路途遥远,都说发顺丰也要两、三天才能到。保险起见,最终找到家广州的,有尼康600mm f4。周日发的货,顺丰收件员说第二天能到龙楼镇。算上来回运费,2000大洋。
原本打算周日下午“抛妻弃子”后,自驾直奔文昌。但苦于没带驾照,无法在一嗨或是神州平台初次网上租车。也是托朋友找到家汽车租赁公司。王老板是当地人,建议我直接坐动车从三亚到海口取车,能省却不少费用且省时省力。确有道理!从三亚开到文昌得3个小时;从海口过去,时间减半。且改签原来从三亚起飞的航班要670元,自己还得再开上个3小时往回赶,重新买张海口飞上海的机票才364块。再说,管哥就在海口,能尽早跟他接头,何乐不为。
同管哥是周一下午两点多启程去到文昌。之所以这么晚,是因为镜头的运输还出了点波折。主要源于龙楼镇顺丰网点给到的答复:从海口美兰集散中心过来的快件还需要一天时间。随即致电顺丰客服求助,帮我启动“拦截”程序(“拦截”确实是他们的官方术语)。只要截停住,收件人便好上门自取。总之等了半天,龙楼镇上一站的网点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说,下午3点半装车,大概5点半、6点钟可以送达目的地。这才终于让我吃下颗定心丸!
从晟福宾馆405房间远眺发射台
宾馆房间的卫浴条件略显简陋,平时也就100多块钱一晚。
我所支付的“晟福宾馆”单日房费是619元,两人同住,应该符合报销标准。但这一传统意义上“中高档次”的酒店价位与洗手间安装蹲便器的配置实在相去甚远。店家坦言,若不是赶上火箭发射,平日也就100多块一晚。原本打算安顿下来后,找到发射基地的方位,然后赶在天黑前抓紧时间去附近找找高点。可当我推开405的房门,透过窗玻璃便可直接远眺两座发射台的那一刻,简直要惊呼上天的眷顾。老王所说的靠右的那一座101工位,就静静地矗立在前方约3公里处,视野所及,一览无遗。而左边那座发射台,却有些许树木遮挡。架起600mm镜头,画幅正好,还能留出些空余供后期裁剪。
兴奋之余再想想,或许位置再高点,效果会更好。乘电梯到达6层,再走楼梯上到天台。铁门紧锁,边上的窗户只能抹开个约15厘米的缝隙。别说人头,连镜头都无法通过。突然想起老王说的,登上沿街楼顶拍摄很有可能被警察驱离,得打游击。但也有宾馆收费让上,一人150或200元。下到前台,先问有没有可能和5层、6层共4间朝南房的任意一户住客互换。这其实是个设问句,脱口而出之际,心中早有答案。再问付费上楼顶可不可以,女生一本正经地说:“这不是钱的事。公安来打过招呼的。”
至此,也就无须再浪费时间与精力,安安心心呆在房间静候点火发射一刻就好。
从海滩远眺发射台
当然,日落时分还是与管哥驱车前往众所周知的一处观景、拍摄地——文昌鲁能希尔顿酒店附近的公共海滩。他采集些文字素材,我对比下拍摄点位。这里确实也能较为清晰地直视远处的两座发射台,但一是位置偏低且前方还有一整排树林,火箭点火、离地的最初阶段极有可能被完全遮挡。二是角度太侧,不如宾馆房间可以拍到大正面。初次拍摄,还是求稳为主。
不过海滩的好处在于有围观群众可以作为前景,火箭升空时,画面的整体气氛更佳;倘若采用慢门拍摄光轨,除了现场氛围,或许还能拍出光束在海面上的倒影。
此次接到采访任务确实有些突然。若是准备时间充分,本可以做得更漂亮。管哥说,如果提早联系,进到文昌基地内拍摄都不成问题。心想,倘若之后还有类似机会,将目前构想到的拍摄方案付诸实施,照片、视频定能加倍出彩。
回到房间,夜幕已降。发射台在灯光照射下,显得比白天通透得多。参考老王和赵昀的曝光数据,再结合自己反复的实拍测试和预估——以高处的圆形探照灯每一盏都轮廓清晰、不见光晕为准,最终将曝光值设定为f8、1/400s、ISO640。但,肯定不作数!且之前还听好友冯祥说过,这次采用的燃料貌似跟以往也有所不同。因而可以想见,发射初期喷射出的尾焰究竟有多亮,恐怕没人说得清。反正给自己定下的唯一一条拍摄宗旨便是:火箭主体不过曝!
23日晚临近10点,王鲁杰连发来两条微信:“04:30:12”、“目前点火时间”。老王此次是在基地内拍摄,发射中心特别委托他在距离火箭仅150米的地上架一套相机进行遥控。照片无线传回,而相机、镜头、储存卡等全当“一次性”的了。
我原本打算守候一整晚,其实也就是每隔半小时左右看看发射台有何变化。但到了差不多1点半,越发觉得若立半截牙签于眼皮间,能折断。赶紧调好3点45分和4点整两个手机闹铃,便速速躺下。我曾给上海青年报的施剑平“报过喜”,说房间位置不错之类。大施回我四个字:**一一(上海方言,意为舒舒服服)。遮风挡雨、不惧蚊虫且累了就能床上睡会儿,意外斩获如此拍摄点位,何其幸也。
发射前,场内冒出的黑烟。但点火前几分钟,便消失了。
被第一通闹铃叫醒后,起身发现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已经完全露出了真容。但右下方竟有一块不正常的黑影,像是被什么东西挡住了。起初以为树丛,端起炮筒一看,原来是从地表烟囱状的物体内腾起的黑烟直往外冒。不知道是发射前哪一步操作流程,更不确定起飞时会否依然存在。有就有吧,反正我也不能把它堵上。
4点14分,发微信问老王:点火时间有变么?回复:没有。
4点25分,管哥就位。虽是文字记者,但他爽快地答应帮忙用手机拍摄视频,因为我一人实在无法同时兼顾两样。两扇窗户可以各往中间开出个空,比天台的大,至少镜头刚好能伸出。我俩一人一边。
最后两分钟,我是通过按下快门然后直接回看相机显示屏上的拍摄时间来确定距离发射还有多久,生怕低头点开手机的功夫就错过了点火瞬间。直至拍出最后一张4点29分36秒的照片后,我开始紧盯取景器,渐渐放慢呼吸,甚至都不敢眨半下眼。毕竟,咱这儿可听不到10秒倒数计时的扩音喇叭声。
只见得火箭底部闪过一束红光!来了!
随着尾焰越发明亮直至刺眼的程度,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逐渐升空。我择机迅速扫过一张照片回放,曝光基本OK,但还是转动拨轮,将光圈收了一档。
而当火箭升至漆黑的夜空,肉眼可见的只剩下四道炫丽的尾焰。再看一眼照片回放,直接把光圈收至22。
再后来,火箭钻进厚厚的云层,不见了踪影。轰鸣声逐渐远去,直到周遭重新恢复了宁静。
放下相机,拔卡发稿……
抛开职业因素,这也是我第一次亲历火箭发射。当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升至半空时,推进器伴有炸裂响的那种隆隆声着实震撼人心!祝愿“嫦娥五号”在完成中国首次地外天体(月球)采样后成功归来。
当我告诉管哥回程落的是浦东机场时,他问担不担心。我说,相信上海的处置能力。
看到海盈在朋友圈写了段话挺好,“生活不止眼前的疫情,还有星辰和宇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