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拍人像误入的小村,竟是玩泥巴大神的家,技艺非凡能让泥菩萨过江
秋游武汉黄陂的云雾山,自然要去“网红打卡点”云端观景台,这个世界最长的悬挑玻璃观景平台创了吉尼斯新纪录,其垂直高度高达500米,相当于166层楼高度,极具视觉冲击。
在这海拔709米的山巅,玻璃栈道上的风很强大,站在上面能感觉到它在摇摆。小姐姐一个没留神,头顶的帽子就被吹飞了,顿时尖叫声、欢笑声响彻云霄,“玩的就是心跳·!”正是这世界第一的玻璃观景台带给您的全新感觉。
从玻璃观景台下来,大家似乎还意犹未尽,特别是小姐姐们嚷着要去拍人像。快接近云雾山大门出口处,有一古朴的小村落,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感觉这里拍环境人像还是不错的,OK!就这么决定了。
村口有一方塘,周边生长着高大的树木,梧桐树叶已泛黄,金灿灿的随风摇曳,秋意盎然。在我的家乡徽州,上百年的古村落都会有这样的水口林,水口设在村落的要道上,它的布局关系到村落人丁兴旺与财富的聚散,很有讲究。看得出这个村落是有年头的,或也曾经辉煌过。
走进才知这个村叫:泥人王村,这里是中国泥塑领军人物的宅地,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玩泥巴大神的家,大有来头。想当年:“北有泥人张,南有泥人王。”的名号可堪比江湖上的:“北乔峰,南慕容”。既然有缘误入,定当仔细端详。
走进村落,首先吸引我的是那一栋栋石头的房,整个墙面从上至下都是用杂乱的石块垒砌而成,它们大小交错嵌压,层层相叠,看起来无序无章,却彼此牵制,构成了和谐的一体,诠释了力与美的平衡。当时我就在想:这玩泥巴大神当初肯定是从玩石头起步的,哈哈。
据史料记载:泥人王村始建于明代,先民为躲战乱而移居此处。依山造房,就地取材,以碎石为材料,采用原始的干砌法筑屋,村中的老房经百年的风雨,却依然坚固,听说还有冬暖夏凉之功能。
那批隐匿在云雾山泥人王村的村民大多数都是泥塑匠人,虽世态动荡,但他们的手艺未丢,黄陂周边寺庙中的神像大多出自他们的手,逢年过节,街头巷尾贩卖的玩偶也是他们的杰作。他们得益于云雾山的庇护,在这里过着悠然自得的日子。
而让泥人王村声名鹊起是王煜父子。清道光年间,王煜父子受聘汉阳归元寺,为其塑造五百罗汉。父子二人为造这批佛像走遍大山明川,遍访名刹古寺,并搬入归元寺,耗时九年,方才完工。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作品一出,技压四座,让人叹为观止,就连归元寺的方丈都称赞其父子功德无量。
或是机缘,或是王煜父子的技艺已达炉火纯青。让王煜父子名声大噪是在其后发生的事,道光和光绪年间,长江发的两次大水都将归元寺完全淹没,洪水过后罗汉堂500罗汉塑像却安然无恙。这“泥菩萨能过江”的奇闻,让王煜父子登上泥塑界的峰顶,故后就有了:“北有泥人张,南有泥人王。”
“玩泥巴、捏泥人儿“,这最接地气的小玩偶,在中国的盛行这可能与上古神话〈女娲造人〉有关联。记得小时候我常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妈妈就会绕着弯给我讲女娲造人的故事:女娲始母神为了繁衍后代,就用泥巴捏了很多的小泥人,有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各式各样的,捏好过后就放在太阳底下晒干,等干后会施仙术让他们活起来。不曾想,快要干时,天降大雨,女娲一时来不及收,就用扫帚一股脑全扫回了家,后来造出来的人,就有了缺胳膊少腿的,有疤、有麻子的不完美的人……听得我眼睛都不眨,我还真信了。
后来大了,再一次唤起我想捏泥人儿的冲动是读了元曲《我侬词》后,“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碎,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或许是这首词把“泥人儿”赋予了新的内涵,变成了爱情的物件。
时过境迁,再美好的事物也会从辉煌走向没落,泥人王村也不例外......“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欣喜地看到,古老的泥人王村正借云雾山旅游的东风,以泥人儿这一非遗产品在打造自己的亮点,比如村中创建的“泥塑体验馆”就很受游人的欢迎,能亲手捏个泥人儿,并带回去,是一念想,也是一份回忆。只可惜我们去时,体验馆在休馆,这个心愿,只能等到下次再来了。
走在泥人王村的巷子里,石墙,石地,蓬勃生长的绿草;翁媪相携,鸡犬相闻,岁月静好......或许就在这个秋天,你不妨来走一朝,感受它的沧桑,体会它的宁静,倾听它的故事,留下你的倩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