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星空旅游网!
2020
11/17
16:00
你的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辽宁奉国寺被称为无上国宝,辽代佛殿最大者也,东北唯一千年建筑

原标题:辽宁奉国寺被称为无上国宝,辽代佛殿最大者也,东北唯一千年建筑

在七佛和十四位供养菩萨的两侧,是两位手执武器的金刚力士怒目而立。在须弥座的束腰部分,有力士和神兽在奋力承托着佛座。这些力士和神兽的眼睛镶嵌着黑色的琉璃珠,抹去岁月的尘埃,这些眼睛会光闪闪地盯着你看。中国木结构建筑是世界三大古建筑之一,能历经千年巍然屹立的堪称“国宝”。近些年,各地有许多自称是千年的古建筑,其实都是有名无实。有的虽建筑尚在,但经历各朝的修缮,很多木结构已经面目全非,多以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存世。

中国现存的三大辽代古建筑都是千年以上的历史,都是宗教建筑,是“无上国宝”。其中“最大者也”是义县的奉国寺大雄宝殿,也是东北地区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义县为辽宁省锦州市下辖,奉国寺坐落在县城西北,该寺始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初名咸熙寺,后易名奉国寺,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类在东北地区仅有沈阳故宫(清代建筑群)获此殊荣。

步入景区,进入视野的是层次错落的古建筑,前面的山门、牌坊、天王殿均为明清建筑风格,最高大的那栋古建筑与前面的建筑风格明显不一样,尤其是巨大的飞檐斗拱,颇有《诗经·小雅·斯干》中“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风采,气宇轩昂,一下子就吸足了眼球。

山门是奉国寺的第一道正门,辽代的山门并不在此处。现存的为清代所建,为内山门。山门又称"三门",因为一般的寺院都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中间门向内的两侧墙壁上绘有壁画,从画面内容和风格上看,为临摹永乐宫的壁画。

走出山门迎面是面阔三间木柱绿色琉璃瓦歇山顶牌坊。古人喜欢立牌坊来昭示天下,但是有许多等级限制,不是你有钱就可以立得了得。这个牌坊为清代的皇太极的女儿温庄长公主而立,用以昭示民众大清朝统一天下的决心。

继续前行是天王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通面阔16.14米,通进深12.22米。始建于金代天眷三年(1141年),原名万寿殿,后改为无量殿,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修。近代按照汉传寺院传统格局为依据,更名为天王殿。

继续向前行,就是奉国寺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由于两侧松柏的遮挡,刚开始视角不是特别好。越往前走,越震撼,当整个大殿完全映入眼帘时,我的心为之一震。这是一千年前,一个北方蛮夷民族留给世界的建筑瑰宝。

那么,如此宏大精美的建筑为何在义县这个偏僻的地方兴建?

想了解奉国寺的历史渊源和传说必须要从辽代开始。辽代建国于916年,灭国于1125年,共传九帝,享国209年。它是由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所建,与北宋、西夏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在辽代历史中,有一位女性必须要提及,这就是萧太后。萧太后是哪里人?有说是当时的南京,有说是东京,东京州府地为现在的辽阳,义县就属于东京管辖内。

萧太后为辽代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统合四年(986年),摄政的萧太后亲自东征讨伐北宋军队,至1005年迫使北宋签订澶渊之盟,宋国每年向辽国提供三十万金帛。双方结束了多年不息的争战,进入了长达百余年的相对和平期。

萧太后结束摄政还位于儿子辽圣宗,曾提及自己与洛阳龙门以武则天为原型的雕像。1009年萧太后病逝,辽圣宗为母亲守孝三年。而此时,辽国开始进入稳定的繁荣发展期,盛世兴佛,从大同到燕州汇集了大批的能工巧匠们,因为辽代存世的建筑都是这个时期建造的。于是,公元1020年,奉国寺在义县破土动工。

为什么要建在义县?有的说义县是萧太后的出生地和萧氏的封地,有的说因为萧太后葬于北镇医巫闾山,每次来祭拜时正好路过此地。总之,奉国寺是辽圣宗为纪念母亲萧太后而建,因此,使用了最高的建筑形制。

奉国寺大雄宝殿面阔9间,通长55米,进深5间通宽33米,总高度24米,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作为皇家寺庙,追求庄严厚重。它的屋顶正脊高耸,出檐平缓,更显大气。

在没有起重设备没有钢筋混凝土的年代,奉国寺的柱梁部分都是靠一根一根木头搭建而成,这种结构力学的计算和材料的应用展示了中国工匠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

走进大殿内,迎面的七尊大佛塑像又让我的心为之一震,佛像通高在8.6米以上,正中的毗婆尸佛合座高达9.5米。游客走到近前,还不及莲花底座高,抬头仰望才能看见佛祖真容。难怪当地人都习惯称奉国寺为“大佛寺”。

一般寺庙的大殿中供奉的佛祖以一尊和三尊为主,同时供奉七尊佛像的很少见。而且,奉国寺大雄殿内释迦牟尼佛被安排在最边上,这其中有什么典故吗?佛经《长阿含经》载,释迦牟尼加上之前已有的六佛,统称“过去七佛”。契丹人崇尚东方,视左为大,以“释迦牟尼转世”自称的耶律隆绪将前六佛安排在左侧,正坐直视,而自己(释迦牟尼)坐在最右方,身体朝向西南方,也就是佛教的诞生地古印度方向。也许是天意巧合,也许是有意设置,耶律隆绪前面有五位先祖皇帝,一位摄政的母亲承天太后萧绰,加他自己正好是七位。

七佛像中,位置居中的毗卢尸佛(Vipaśyin)杏眼微合,柳眉轻描,五官安详慈善,与其他几尊佛像有明显不同。据传说,在塑造七尊佛像时,耶律隆绪为纪念自己的母亲,命令工匠按照萧太后的容貌进行雕塑,这样一来,萧太后的容貌便流芳千古了……

每尊佛的两侧都各有一位供养菩萨,也称胁侍菩萨,这是当时流行的佛教造像模式,造型各异,栩栩如生。

在七佛和十四位供养菩萨的两侧,是两位手执武器的金刚力士怒目而立。无论是菩萨、金刚还是七佛,手作为塑像的末端是最容易损坏的部分,都经过历代的重修。我们不难看出,这些造像的手和法器绝不是同时代的,看着很别扭。

在须弥座的束腰部分,有力士和神兽在奋力承托着佛座。这些力士和神兽的眼睛镶嵌着黑色的琉璃珠,抹去岁月的尘埃,这些眼睛会光闪闪地盯着你看。

在大佛殿内的供养菩萨、金刚像四周搭起了脚手架,只见现场有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测试,这个场景也是难得一见。看来对塑像的修缮工作已经开始,这对于国宝的保护非常有必要。

这位小伙子再给金刚像表面进行清洗,使用棉签像绣花一样在一点一点的除去千年覆盖的灰尘。聊天中得知,他们来自陕西文物修复研究所,他学的就是塑像修复专业,像这样的除尘要经过4至5次才能完成,工期历时两年。

大殿内的光线非常暗,由于没有供暖非常阴冷,修复环境十分艰苦,在外行人的眼里这样的工作是枯燥乏味的。因为,每一个文物工作者都是怀着挚爱来书写人生。

殿内的三面墙上都绘有壁画,东西两侧为元代作品,正面墙上原画十八罗汉,是明代时期的作品,上世纪80年代修缮时被揭取下来,现保存在大殿后面。元代壁画破损严重,这就是岁月抚摸的痕迹。

七佛的背后是倒坐观音,由章子怡主演的《一代宗师》电影就在这里取过景,这是一尊男相观音,十分少见。我在央视电视《国家宝藏》中看介绍,在观音两侧除了善财和龙女还有一鹰与一净瓶,又称“鹰瓶观音”,这种图像模式的观音并不多见。不过,这次我真的仔细找了很久,不知这只鹰什么时候飞走了?

辽代建筑不仅展示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无穷魅力、还代表着中国建筑的最高技术水平,更因辽代在时间维度上与北宋同期,其建筑的艺术面貌上承唐代遗风,是研究唐宋建筑发展变化的关键环节。

在千年木构建筑遗存中,奉国寺的用材最多、规格最高。光斗栱这个木构件,就是七铺作,有五种类型。斗栱的作用是承重,木构建筑体量大、木材多,就要把重量层层传递到柱子上。它还有装饰作用,样式漂亮的斗栱,就像开在木建筑上的一朵花。搞古建筑研究的人看一眼斗栱,便知这个建筑的规格如何,毋容置疑。

记录奉国寺的史料非常少,并且残缺,只能从寺内留存的碑铭中去解读。金明昌三年(1192)、元大德七年(1303)碑刻记载:“宝殿穹临,高堂双峙,隆楼杰阁,金碧辉焕,潭潭大厦,楹以千计。非独甲于东营,视佗郡亦为甲。宝殿崔嵬,俨居七佛,法堂宏敞,可纳千僧。飞楼曜日以高撑,危阁倚云而对峙。旁架长廊二百间,中塑一百贰拾贤圣。可谓天东胜事之甲。”

一千年来,奉国寺经历过无数次的磨难都一一化解。其中最严重的有五次,第一次是金灭辽时的战争和文化摧毁;第二次是蒙古太祖八年(1213年)元灭金的战争;第三次是元大德七年的庚寅地震,以及后来的海城、唐山大地震;第四次是辽沈战役中的黑山阻击战中,一发炮弹穿过屋顶咂坏了佛手,幸运的是哑弹没有**;第五次当然少不了文化革命的洗礼。

而今,奉国寺这座宏伟的古代建筑,除了山形水势和辽阔的空间,辽代遗构就只有这座大雄殿和里面的塑像了,其他建筑都是明清所建,虽不及金、元时的规模,也仍然是个完整的古建群。

梁思成于1944年编写的《中国建筑史》中,盛赞其为“千年国宝、无上国宝、罕有的宝物。奉国寺盖辽代佛殿最大者也”。而更多的古建筑学者、宗教人士及社会群众对它的赞誉和喜爱从未间断,这座千年国宝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和关注。

祝贺国家宝藏奉国寺,千岁,千千岁。

遇见亦是美好,尘封便已倾城。

本图文由作者@官子旅行 原创,拍片码字不易,转载需注明商用须同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admin#shaoqun.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