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星空旅游网!
2020
11/13
19:00
你的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来北京别去南锣鼓巷了!这条不起眼的胡同里,藏着北京最美的砖雕

原标题:来北京别去南锣鼓巷了!这条不起眼的胡同里,藏着北京最美的砖雕

胡同,是北京这座城市的脉络;它虽然不是北京的全部,但却是当代北京最珍贵的城市人文名片。最纯正、最地道的老北京胡同在哪?这个其实很难定论,但是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是游客们逛得最多的那条胡同——南锣鼓巷。南锣鼓巷由于一度过于商业化,使这里淡化了本该有的生活气息,慢慢变成了商业街。

但是,殊不知,南锣鼓巷从南向北,东西两侧各有8条胡同;与主街巷不同,这些胡同却是不为人知的宝藏。它们一律冷冷清清,少有行人,却有南锣鼓巷缺失的生活氛围。如果你也喜欢清静,非常适合去这些胡同慢慢闲逛,耐心品味,感受胡同真正该有的魅力。东棉花胡同,就是其中之一。

少为人知的东棉花胡同

它是南锣鼓巷南头东侧的第三条胡同。从元朝以来,打铁、卖棉花等各种生意,就在胡同里做得风生水起了,东棉花胡同的得名,据说就是因为这里原有个棉花市场,明清两代都叫这里为棉花胡同。1979年为区别西城区棉花胡同,这里改称东棉花胡同。进入胡同不久,正逢胡同里的小学放学;大批家长聚集在本不宽敞的胡同里,一时间熙熙攘攘,应该是一天中胡同里最热闹的时刻了。

老胡同里暗藏的“玄机”

东棉花胡同里藏着许多四合院,很多院子古朴庄严但是大门紧闭,给东棉花胡同增添了几分神秘。这里虽无大的景点,却有着幽深宁静的小景致。其中,东棉花胡同15号里,藏着北京最美、雕刻最繁缛的西式砖雕拱门。它身在杂院却精美异常,突兀得令人诧异。

15号院原是清朝末年广州将军凤山故宅的一部分,相传此人与慈禧交情深厚。他曾留过洋,出访欧洲,考察德奥新式陆军,因此对西洋文化情有独钟,所以在其老宅内建了这座西式拱门。

北京最美的砖雕建筑

据说原宅巨大,几乎占整条胡同的一半,现在仅存一座三进的四合院。民国初年,由于家道中落,后人只有将房子分割出售。现在,15号院为中国科学院的宿舍。这座宅子已经看不到当年的辉煌,但是曾经象征宅邸奢华的的这处砖雕拱门却保留了下来;与周围胡同居民极具生活化的居住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座砖雕拱门大约四米高,两米多宽,建于民国初期。拱门上面砖雕繁复华丽,远看时像一幅华丽的黑白画卷,可见工匠下的功夫之深。走近细看,拱门下为石雕须弥座,座上均为砖雕,拱门门楣上面刻着“出将入相”四个大字,如今虽然依旧模糊难辨,但是却表达了当时宅子的主人对子孙后代建功立业的无限期望。

金刚墙以上均为砖雕,上刻花卉走兽;顶部有朝天栏杆,上面雕刻着岁寒三友(松竹梅),代表了主人气度高洁;拱门外两侧雕有多宝阁,里面的暗八仙(指八仙所持的八种法器,不直接出现仙人,故称暗八仙),遗憾的是有些部件已经残破不全了。但曾经雕工之精,构思之巧,一切都依稀在目,叹为观止。

从“凤山”到“蓬蒿”

东棉花胡同里,也许比凤山旧宅这处文保建筑更为有名的,是在国内大名鼎鼎的中央戏剧学院,路过可看到“蓬蒿剧场”的牌子。是中国第一个民间投资建设的非营利性独立剧场。“蓬蒿”的名字出自李白的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蓬蒿人,即普通人的意思。

剧场距离凤山旧宅仅200余米,近百年里,古人、今人在这条弄堂里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从曾经的王侯将相到现在的莘莘学子,曾经辉煌的东棉花胡同也渐渐归于生活的本色。多少前尘往事,也许只有这座雕刻非凡的拱门才能说清楚吧……

地址:东棉花胡同15号

交通:公交104/108路/113/612/特11/夜18/夜34路,北兵马司车站下车,步行百米即达

Tips:虽说砖雕很值得欣赏,但也不要打扰院内居民生活。如计划入内参观,请一定征求院内居民的同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admin#shaoqun.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