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星空旅游网!
2020
11/13
16:01
你的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大同好在哪儿?

原标题:大同好在哪儿?

提到大同,或许你会想起云冈石窟,或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那个“大同”。懂大同的人才知道,这座扼晋、冀、蒙通衢之咽喉、地处内外长城之间的城市,有的不仅仅是一座座皇家巨刹和恢宏灿烂的遗迹,但也绝不仅是“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的边关苦寒、贾樟柯镜头下的一缕缕工业煤烟。它是山西的新名片,云端之上、圣洁绰约的一张脸。

大同城墙,位于大同市中心区域

#1 山长水远

大同,地处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华北山地的过渡地带,三面环山,西有吕梁、北有阴山、东边则是绵延的太行山脉;唯东南地势徐徐下降,仿若情窦初开的少女向山西腹地敞开心怀,足见大同的老醯儿情怀。

大同土林,当地人称“石板沟”,位于大同县杜庄乡杜庄村

坐享三山簇拥的它,“生命之源”则要诉诸于更遥远的燕山和喜马拉雅山。中生代末期燕山造山运动和中新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让该地区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断裂,隆起成山,地陷为盆。山盆相间,平行排列。北部地区岩浆喷发形成了壮阔的高原火山地貌,约900平方千米的范围里,散步着30余座完整漂亮的火山锥体,是我国著名的火山群观景地。

大同火山群之阁老山,位于大同县境内的东阁老山村东,海拔1264米

盆底随着日月更迭,被河湖冲刷和沉积进一步精雕细刻,最终形成了大面积切割出的丘陵和部分洪积平原景观。这些河流大大小小二十多条,全都汇于桑干河,自西向东从桑干河大峡谷流出盆地,串起河北、北京(永定河段),最终在天津汇入海河流进渤海湾。

桑干河,旧作桑乾河,相传每年桑葚成熟的时候河水干涸,故得名

比起易遭受洪涝的平原,河谷、台地往往是人类文化起源的更理想处所。依山傍水的山地-平原交汇带环境和资源丰富多样,能同时满足古人类生存的多项条件,包括水源、石器原料和动植物食物资源。大同境内山峦叠嶂,河流纵横,自然是孕育史前文化的摇篮。

左云县,一个生活着14万人的塞北小城,土地广阔,林草富集

大泥河湾古盆地(沿着桑干河,包括大同、张家口这一串盆地)源源不断的刷新着世界对人类起源的认知:全世界百万年前遗址共55处,该盆地就占48处,马圈沟遗址上限更可能早至200万年前,是整个东亚年限最古老之地,泥河湾盆地也因此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

桑干河畔,泥河湾盆地,有着奇妙的地质景观

#2 列王的纷争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曾说:“晋、冀北地区……是中原与北方古文化接触的“三岔口”,又是北方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双向通道。”大同,就恰好位于这重要的“三岔口”内,从南北朝到辽、金、元、明、清,许多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头戏,都在这里发生。

大同明长城,自明朝立国,直至隆庆和议的两百年间,大同一直是蒙古骑兵侵扰的主要方向;战火止息,雄伟的长城也已化为断壁残垣

大同这座城,自诞生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大同城位于北纬40度,400毫米等降水线附近,恰好是农牧交错带。在如今的中国版图尚未形成时,这里往往是中原与北方民族爆发冲突的地方。太行山、吕梁山、燕山、阴山这华北四大山脉交汇于此,在地理上分隔开了两个文明。大同成了天险上的口子,这里也就成了游牧民族南下的最佳通道。一旦大同失守,向东可取北京,向西可攻占西安,向南则是太原和洛阳。

摩天岭长城,大同境内最吸引游客的一段长城

大同建城史可追溯至战国时的赵国,赵武灵王为了防备北方的游牧民族,下令在此修筑城池,是为云中郡。历朝历代的不断修筑加固,使得大同在明朝位列“九边”,是北方最重要的要塞之一。华夏文明的安危系于大同一身,不计其数的战争也爆发于此。刘邦在白登山(今名马铺山)被围了七天七夜,明军更是和蒙古在此厮杀了两百年。明军为了抵御不断南下侵扰的蒙古骑兵,曾在大同一线修筑了坚固的工事,沿着长城,一共分布了271座堡垒。

驿使图壁画砖,置驿所,修城池,建烽燧,屯重兵,都是边防措施

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爱恨情仇,几乎贯穿了整部中国古代史。迥然不同的两种文明,在铁与血中慢慢熟悉对方。自北魏定都于此,两种文明就逐渐开始了融合。鲜卑人起汉名,说汉话。汉人也染上了直接豪爽的秉性。一时间融合成了主流,兴建于北魏的悬空寺就是绝佳的例证,因为它是唯一祭祀儒释道三家的寺庙。

悬空寺,位于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间, 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

当然,北魏王朝在大同所留下的最辉煌的痕迹,便是大名鼎鼎的云冈石窟了。公元460年,北魏文成帝决定在都城平城(今大同)西郊的武周山南麓,集皇家之力开始凿窟。这里岩石主要是侏罗纪时期形成的细砂岩,结构细腻均匀,可直接作为雕塑表层,而不需要用泥来代替,因此云冈石窟成为了纯石刻艺术的起点。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

清朝人将所有地名里的“胡”和“虏”改成“虎”和“鲁”。彻骨的仇恨随着“杀胡”、“灭胡”的名字一道被抹去,商场上的讨价还价取代了沙场上的刀来枪往。曾经的仇人,也变成了如今的兄弟民族。冲突与融合,造就了大同最古朴的模样,也奠定了大同“水火相容”的独特基调。

法华寺,是大同市现存唯一一座覆钵式琉璃喇嘛塔,因塔内存有一部《法华经》而得名

#3 老印象与新出路

80年代初,为供应煤炭能源,矿藏丰富的大同,也建立起了多座大型焦化厂。多年前去过大同的人会有一个印象,脏。空气里总是弥漫着煤焦油的气味,连天空都泛着一种灰蓝色,这便是煤炭工业带来的副作用。

工作中的煤场女工,靠山吃山,靠煤吃煤,不少大同人都靠着煤炭维持生计

尽管如此,每年还是有无数的人来到大同。毕竟,上千年的历史,留下了太多让人叹为观止的名胜古迹。在一个重工业城市游玩,看似矛盾,却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大同,总是这样以两副面孔存在,截然相反却又有机统一。

善化寺,俗称南寺,位于大同市平城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明代予以修缮,明正统十年始更名善化寺

大同“中国煤都”的称号不是自吹自擂,而是实至名归。这里煤炭总储量高达718亿吨,多为优质动力煤,且大多数煤田埋藏浅,开采容易。全国4大电网、5大发电公司、10大钢铁公司都以大同煤为生产用煤。在2007年,就有368家电厂和6000多家企业使用大同煤。

大秦线是全世界最繁忙的煤炭运输铁路,平均56秒就可以装满一节车厢

挖煤卖煤,几乎成了全国人对大同的刻板印象。我相信很多大同人在外地都被问过,“你们那儿是不是天天挖煤?” 煤炭的不可再生,以及采煤对环境的破坏。注定了这不会是大同未来的出路。随着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以及政府去产能的政策出台,煤炭需求量锐减,煤炭业陷入寒冬。2015年,全国最大的90家煤企利润锐减90%。一煤独大的大同自然不能幸免。

时钟拨回2008年,随着新市长的上任,大同明确了修复古城、发展旅游业的战略,一场轰轰烈烈的修复古城运动随之展开

于是,旅游成了大同的救命稻草。采矿业的衰落带来的好处之一,就是空气质量的改善。大同的旅游资源本就多到让其他城市眼红,云冈石窟、恒山、悬空寺、华严寺、大同土林,这些鼎鼎有名的景点已能带来足够的人气。其实,大同绝非如此简单。

华严寺位于大同市大西街,寺内有辽代的薄伽教藏殿和金代的大雄宝殿以及诸多彩塑,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左云,这个名字秀气的地方,是晋北大地上的一颗遗珠。左云的八台子,有全球最独一无二的景观——长城边的教堂。东西方文明在此相逢,古朴的长城边多了一种宁静的虔诚。大同顶着煤都的帽子,闯出了旅游胜地的名头,或许这种文武双全才是它最美好的模样。

八台子村教堂遗址,清光绪十六年天主教传入左云县,外国传教士先后在八台子村和邻村发展**,并建能容纳850人的圣母堂

采矿与旅游的喧嚣之外,大同还保留着安土重迁的那一面。吃碗刀削面,是大同人返乡必做的仪式。自小麦大规模种植以来,山西就死心塌地地成了面食党。有据可查的山西面食就有200多种,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就是刀削面了。大同人更是可以不厌其烦、一天三顿地吃刀削面。柳叶状的面条,油亮的臊子,看似朴实无华的刀削面,每天雷打不动地抚慰着大同人的胃。

莜面、黄糕、豆干,这些农耕文明最典型的食品,依旧出现在大同人的餐桌上。一如过去的小农社会,大同人骨子里的憨厚基因,从未改变。跟长城外的内蒙古人一样,大同人也爱羊肉。大同是铜器制造地,又有牧羊的传统,火锅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羊汤则是大同人早餐的最佳选择之一。

第一次到大同的人,可能会被大同人对兔头的喜爱惊到。大同人自认吃兔头不输给四川人,这种双手并用,大快朵颐的吃法,完美契合了大同人豪爽的那一面。

兔头不仅仅是四川人的最爱,大同人也对其趋之若鹜

大同各大旅游景区里,当地的大爷大妈主动充当着导游角色,一脸自豪地向游客介绍这些史迹的渊源。这种归属感与认同感,或许正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个孔子的终极政治理念的另一种诠释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admin#shaoqun.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