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浦东开放30年,国产大飞机御风起飞
要想完整感受国产飞机十几年走过的历程,在哪里最合适?
答案是距离上海浦东机场不远的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
这里是国产大飞机C919总装和试飞、交付之地,也是已经交付客户的国产支线客机ARJ21的其中一个总装基地。
C919和ARJ21飞机均由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商飞公司”)负责总装、试飞、交付等工作,12年前成立于上海的中国商飞,也是实施我国大型客机项目,统筹干线飞机和直线飞机发展的主要载体。
依托大飞机产业,上海浦东新区已经汇集起了商用飞机设计研发、总装制造、试验试飞等产业环节。而未来,浦东新区将聚力打造我国“大飞机”的产业集群。
国产商用飞机的摇篮
2008年5月11日,被称为“大飞机公司”的中国商飞公司在上海揭牌,标志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标志性工程的中国大型客机研制项目正式启动,满载几代航空人梦想和国人期待的“大飞机”将从黄浦江畔飞上蓝天。
关于商飞公司为何最终选择落地上海,期间有不少议论。记者从多位相关业内人士处了解,从综合实力来说,上海的技术力量、制造能力、交通和金融环境都是最适合国产飞机制造的。
而为了支持国产大飞机的设计,制造与研发,上海浦东也特地在浦东机场以南四公里的区域,专门为中国商飞准备了设计,总装、试飞、交付基地。
2009年,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开工奠基,2012年,中国商飞设计研发中心搬迁至浦东张江园区,2018年,中国商飞公司试飞中心启用浦东新区祝桥新址……
这里曾是一片布满芦苇荡的滩涂,如今则建起了一座占地4000余亩的现代化商用飞机总装基地。
其实对**机制造,上海是有历史经验的。上个世纪的运十飞机就是在上海制造。可以说,上海就是国产商用飞机的摇篮。
在ARJ21飞机厂房搬来浦东之前,停在浦西大场基地的一架运十飞机,就已经率先搬到了浦东基地。
运十飞机是在1970年立项,由中国航空工业上海飞机制造厂研制的四发大型喷气式客机,当时也是中国第一架按英美适航条例设计的国产飞机。
1976年10月,01架机交付静力试验,02架机于1980年首飞,曾飞北京、哈尔滨、广州、昆明、乌鲁木齐、成都、拉萨、合肥、郑州等九大城市。不过由于种种原因,1982年起,运十的研制基本停顿。
相比之下,我国按照国际标准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飞机则幸运得多,不过也是经历了长达16年的艰辛探索,才走完了喷气式客机设计、试制、试验、试飞、批产、交付、运营的全过程。
2008年,在上海下线的ARJ21-700试飞成功,2015年交付成都航空正式进入市场运营。如今,中国商飞已累计交付国航、东航、南航、成都航空、天骄航空、江西航空和华夏航空等客户39架ARJ21飞机,累计开通航线86条,通航城市64座,安全运送旅客超过131万人次。
可以说,已经交付客户开始商业运营的ARJ21飞机,为C919飞机的验证试飞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先后攻克了失速试飞、侧风试飞、起落架应急放、高原特性试飞、高温高湿试飞、自然结冰试飞等一批关键试飞科目的技术难关。
2017年,第一架C919国产大飞机也从上海起飞,开始了试飞取证的历程,而在C919飞机首飞后不久,中国商飞与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UAC)的合资企业——中俄国际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RAIC)也在上海浦东宣布成立了,合资公司将负责中俄联合研制新一代远程宽体飞机C929项目的运行工作。
民用航空产业聚集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150座级干线客机,大飞机的研制也会带动一批重大领域科技水平的提升,并能够带动新材料、现代制造、先进动力、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群体突破。
“大飞机在浦东基地的建设规模还是相当大的,把总装基地放在浦东,也是想吸引更多供应商把配套设施来浦东进行产业聚集,形成‘一个园区,六大功能,百家企业,千亿产值,万亿带动’,“时任中国商飞副总经理、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的吴光辉对记者表示。
近些年,依托C919大飞机项目,民用航空相关产业也在加快向浦东新区布局,逐步形成了位于祝桥的商用飞机产业集聚区、位于临港的航空航天特色产业集聚区、位于张江南区的民用飞机设计研发集聚区和分布在外高桥、张江、世博等区域的上下游相关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 浦东新区在民用航空产业培育和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来自浦东新区经信委的信息也显示,目前,上海市浦东新区已形成集设计、制造、配套于一体的商飞产业链。《浦东新区民用航空产业“十二五”及远景规划》就显示,通过15~20年的努力,浦东将形成一个产值规模1500亿元以上、财政贡献100亿元以上的民用航空产业集群,将民用航空产业打造成上海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确立浦东民用航空产业的国内龙头地位,使浦东成为亚洲最大、世界著名的三大民用航空产业基地之一。
2016~2020年,浦东已着力发展航空及相关企业200家,实现航空主营业务产值1000亿元,形成了大型客机年产150架的能力,累计投资规模达1200亿元。
作为国产飞机发动机供应商的GE航空中国,就是围绕国产大飞机配套的重要企业,目前,GE航空中国已经将总部和大部分支援队伍搬到了浦东。
GE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向伟明对记者回忆,1992年他刚加入GE航空集团(时称GE飞机发动机集团)时,这里只是一个10人左右的代表处,在中国的发动机装机量不到300台,而现在已经突破了6200台,GE航空中国在浦东办公的员工也超过了百人。
目前,ARJ21飞机和C919的发动机都是由GE提供,在浦东的GE中国总部里也配备了工程团队,支持国产大飞机的试飞,以及相关客户发动机的维修。
此外,GE航空集团还在上海浦东的总部建立了机队支援中心,这是GE在美国以外唯一一个全球机队支持中心,上海和美国的机队支援中心按照早晚时间“轮班”合作,为全球近4万台GE以及合作伙伴生产的发动机提供全年不间断24小时服务以及发动机数据采集,监控和诊断。
“一谷一园”的未来布局
如今, 浦东仍在为建设成为航空创新策源与高端产业引领中心而进行着进一步的布局。
2018年5月,上海市与中国商飞公司又签署了新一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共同推进“一谷一园”建设、培育本地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等合作领域。
“上海是大飞机梦想启航的地方,大飞机诞生于上海,成长于上海,得益于上海,也必将贡献于上海。”中国商飞公司贺东风在签约时指出,中国商飞正着力构建立足上海、延伸长三角、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产业布局,将以此次战略合作签署为契机,助力上海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努力将大飞机打造成为上海制造的名片,成为上海的支柱型产业。
据记者了解,协议中提到的“一谷”是指建设大飞机创新谷(大飞机科创中心),“一园”则是建设航空产业园(航空产业集群)。2019年12月,航空产业园、大飞机创新谷已正式启动,总建筑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预计2022年至2023年分批竣工。
而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10月,上海市航空航天产业特色园区授牌暨临港新片区大飞机园启动仪式又在上飞公司举行,包括航空研发与制造、航空工装与内饰、航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服务、航空金融与航空文创等22个项目集中签约入驻大飞机园,预计投资总额超过200亿元。
大飞机园是集聚大飞机创新要素和产业要素的重要平台,是衔接大飞机创新链和产业链的重要载体,更是系统策划和统筹推进国家商用飞机产业体系的重要尝试。
作为上海市26个特色产业园之一,大飞机园以临港新片区浦东机场南侧区域为核心承载区,规划面积24.7平方公里,其中7.86平方公里属于全国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为建立健全我国商用飞机产业体系提供全方位支持,预计到2035年形成千亿级的产业规模。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 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