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龙山无闲草,识得都是宝——涟源药山行记
涟源龙山,是天龙山的主体,最高峰岳屏峰,海拔1513米,当地人习惯称之龙山,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中药材资源丰富,享有天下药山之称。
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特别是中医药文化,成就千年名山。
1972年全国中草药重点县市调查统计,龙山中草药有2384种,不乏人参、灵芝、天麻、黄精、何首乌,七叶一枝花等珍贵药材,位列全国之冠。常年生长的有1400多种,栽培种植的有50多种,其中黄精、天麻、厚朴、杜仲、淫羊藿、丹皮尤佳。
2009年岳麓书社出版的《宝庆府志》记载:“龙山种植中草药130多种,销汉口200担”。宝庆府,旧府名,辖境约为今湖南邵阳,娄底一带,龙山为其中。早在1936年《湖南物产调查》公布:仅蓝田、杨家滩两镇,销长沙、汉口两地的中药材21个品种1450担,龙山向有天下药山之美名。
龙山药王殿,株洲炎帝陵,长沙张仲景祠,并称湖南中医药文化胜地,而龙山药王殿位于全国十大药王殿榜首。
从神农传说到有史可查的汉代医圣张仲景、唐代药王孙思邈,明代药圣李时珍,清代药神周学霆都与龙山有勾连。《长沙府志》记载,汉代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由昭陵刁县令陪同上山采药,撰写《伤寒杂病论》。昭陵亦古名,今邵阳,原宝庆府治下。
东晋葛洪曾随父居住昭陵,游历龙山,其《抱朴子外传篇》,《神仙传》,《隐逸传》均与龙山有关。《 旧唐书》说孙思邈曾居龙山,完成《 千金要方》 和《 千金翼方》 。宋《宝庆府志》说,孙思邈于龙山采药著方多年,留下许多传奇故事,并衍生一系列药王信仰民俗,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
说到地域文化,不得不说龙山主峰岳坪峰上的药王古殿,始建1774年,至今尚存3000多个药方。
药王古殿坐西朝东,占地900 多平米,条石砌墙,铁瓦盖顶,山门上“湘南孕育”四个古朴厚厚重的大字,清晰可见。每当药王孙思邈生辰正月初三、忌日四月二十八,首登龙山八月初一,山民聚会药王殿,进药王香,打药王醮,抽药王签,求药王茶等等一系列活动。
进药王香,一般成群结队,重愿者进“饿香”,不吃饭即出家门,一路只喝水,直到进殿上香还愿,方才进食。俗话说腹中食少,自然疾少,饿,有时可治百病,上饿香也正好符合孙思邈治未病的理念。也有上拜香的,仪式庄严,青衣、黑巾、红袍,手持拜凳,高唱《药王进香歌》。
岳屏峰山腰凤凰寺内也有一座新建的药王殿,政府主导的药王祭祀活动,一般在这里举行,仪式浓厚,有兴趣者不妨一观。
龙山崇尚中医药,代代相传,十民九医,有的善治蛇伤,有的专攻风湿骨痛,有的精于跌打损伤……明清至今,有7位医学博士产生。
我到龙山时,天已全黑,村民户外烧柴火蒸黄精,因为需要5到8个小时蒸制,户外烧长柴更便利。
黄精亦名白芨,茎块似生姜,需要九蒸九晒,方可入药,具有补脾、润肺、生津的作用。
我入住的龙潭山庄也是药材种植户,颇善医药,爷字辈是有名的老中医。在他们家我看到一蒸后的黄精,颇似煮熟的生姜块,晨晒夜收,有六蒸六晒和七蒸七晒的半成品,也有九蒸九晒的成品,性甘味甜,药、食、煲汤均可。
第二天我拍摄金钱松种子园金灿灿的黄叶时,一不小心发现松下林地,一串红艳艳的野果,不知何物,问询才知是中药材天南星,入药的是茎块,有点象小魔芋。研末以醋或酒调糊敷患处,外用治痈肿、虫蛇咬伤。炮制后的天南星,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㖞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等配伍入方剂。
鲜天南星有毒,炮制也有些麻烦,懂的人就不难,龙山人家家会制。
说到金钱松,不仅是优质的木材,根皮入药叫土槿皮,可治顽癣和食积等症,真可谓龙山无闲草,识得都是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