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放弃北京百万年薪,她跑到西部山区开了家有歌声的店,结果招来了一村文艺人
在大多数人眼里,曾经的央金蕾是一枚妥妥的商界精英:
清华大学MBA硕士、在北京有房有车、知名IT公司和创投机构女高管、工作996是常态······
很难想象,带有这些标签的她,在遇到藏族音乐人德拉才让之后,能果断放下在北京拥有的一切,跑到成都的山上安家。
17年年底,他们带着不满3岁的儿子,在成都郊区的龙泉山上租下了一个农家小院儿,并把它改造成了以音乐为主题的民宿——噶拉邦嘎音乐艺术空间 。(噶拉邦嘎为梵语「迦陵频伽」的音译,意为歌声优美动听的神鸟)
央金蕾家的民宿位于龙泉驿区山泉镇桃源村。在他们刚上山那会儿,这里到处都是临近倒闭的农家乐。
作为 龙泉驿区山间的第一家乡村民宿,噶拉邦嘎不仅吸引来了度假的人,还吸引了很多来开民宿的人。
就这样,3年前连低端农家乐都经营不下去的桃源村,慢慢变成了成都人民口中的高端民宿聚集地。
01
回家吧
央金蕾说:「我们平时在大众场所里听到的 藏族流行歌曲,其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藏族音乐。所以, 德拉想把他们一直坚持在做的藏族根源世界音乐做得更好,让更多的人听到。」
德拉是青海人,在北京漂了很多年。
他曾是尼玛乐队的成员,作为藏族根源世界音乐的践行者,参加过不少音乐节,巡演过数十个城市。
虽说痴迷音乐,但现实生活中的德拉,并不像大众印象中的艺术家那般自由散漫。他做事有条理、有逻辑,考虑事情也体贴周全。
结婚前,彼此约好见面的时间就绝不会迟到;出门前他会提前查看天气预报,下雨会给女朋友备好雨伞,降温会备好外套。
结婚后,他也不会只醉心于音乐创作。平时家里的粗活、累活他都会主动承包。
德拉在给儿子的房间画墙绘
有一段时间,德拉忙着给家里做家具,给孩子的房间刷墙。
央金蕾还专门发朋友圈「抱怨」:「这么爱干活的音乐人,请问你啥时候才有新作品?」
清华MBA硕士毕业时的央金蕾
央金蕾从小就喜欢音乐,跟德拉结缘,也是因为她想帮德拉的音乐做推广。
商业推广一直是她的强项。在和德拉结婚之前,她曾是知名IT公司的高管,后来又在一家外企做创业导师,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只不过,这种意义上的成功已经无法给她带来真正的快乐。
在北京工作那些年,她常常做同样的一个梦,梦见绿色的山坡开满了花,还有一栋木头老房子······
她开始思考:是不是应该停止追逐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转而追寻自己真正热爱的生活?
和德拉结婚后,央金蕾就辞去了北京的工作。两人 一起来到了成都,她暂时离开了拼搏已久的职场,怀孕生子,每天照顾孩子。
没过多久,北京的公司向她投来了橄榄枝。只不过,丰厚的薪资条件已经无法对她产生吸引力。
德拉也能理解她: 「就算年薪百万,失去了健康和自己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 」
两人都很喜欢在成都的生活,用央金蕾的话来说就是:「成都既可以跟大城市生活接轨,方便孩子教育;又拥有非常便捷的交通条件,方便德拉回藏区采风。」
德拉耗费3年时间打磨的新专辑《万河之源》
但哪怕是在成都,小众音乐乐队的生存困境,依旧没办法解决:「在大城市,不按常规做品牌、做推广的话,要养活一支专业的乐队很难很难。」
既想要有一个更安静的环境让德拉 专心打磨音乐,又想要找到一条能养活乐队的途径,最好还能时常陪伴在家人身边······
思来想去,央金蕾猛然发现:去租金更便宜的乡下,开一家以音乐为主题的民宿,不正好既能满足以上所有条件,又能还原她梦中的生活场景吗?
德拉现在的音乐工作室就设在民宿内
在央金蕾的计划里,他们的民宿将会成为乐队的大本营:「玩音乐的朋友可以来我们这里一起创作,一起排练,期间我们还可以管吃管住。」
云海里的龙泉山
刚开始,他们在成都三环附近的三圣乡选址;但始终没找到满意的。后来才在朋友那里得知了龙泉山。
两人上山时,正值隆冬。地面上已是寸草不生,树上的叶子掉落得干干净净。站在小院二楼的露台上,能看见的只有被白雾环绕的山峦,以及光秃秃的地皮。
央金蕾却觉得眼前的一切美极了:「像一幅水墨画!」
德拉也说:「这里的山让我想起了青海的山上牧区。山脉绵延起伏,没有树木遮挡,人的心境就和眼前的视线一样,开阔 无比。 」
两人当下就决定,租下这个靠近山顶,海拔700多米的农家小院儿。
02
农家乐死?
民宿活?
桃源村桃花盛开时的样子
夫妻俩选定的小院,位于龙泉驿区 山泉镇桃源村。这里是4A级景区——桃花故里。
每年3-4月份,漫山遍野的桃花依次盛开。赏花的游客爆增,山上农家乐的生意也很红火。
可只要花一谢,山上便立马沉寂下来,农家乐也纷纷关停。也就是说,在桃源村做农家乐,一年只能做一个月的生意。
没有桃花时的桃源村,瞬间失去了景区的光环
作为清华大学MBA硕士,曾经的创投机构管理者,央金蕾最擅长做的就是战略规划和项目分析。对龙泉山的状况,她心里门儿清:
「本地的年轻人大多去大城市里打工了。留在山上的大部分老人们吃不消做农家乐生意,所以每年桃花一开,他们就把房子租给外来做生意的年轻人。」
「90年代曾是农家乐的黄金时代。进入千禧年后,城市里的娱乐设施更多了;而农家乐还停留比较低端的阶段,自然会被城里人遗忘。」
噶拉邦嘎改造前是农家乐,因生意惨淡转让
第一次上山时,她就看到桃源村大部分农家乐都关门了。央金蕾的母亲对女儿要在这样一座山上开民宿的决定,表示很担心。
央金蕾反倒没有太多顾虑:「这里不仅仅是民宿和音乐空间,更是我们自己的家。所以我还是觉得自己喜欢最重要!」
德拉亲自着手小院儿的改造,和装修施工队同吃同住,一个半月时间就做好了基装。
可等到做家具的时候,两人却犯了难。
山里找不到好的木工师傅,他们便从安仁古镇请来了开木工坊的小武哥来做家具。小武哥自己的生意比较忙,工作进程时不时就会耽搁下来。
德拉实在等不及,便用小武哥的工具自己动手做。他之前从没学过木工活儿,小武哥也只教过他一两天。可没想到家里需要的家具,他都能一一做出来。
「现在我们的民宿里,90%的家具都是德拉手工做的,全实木、没刷油漆或是只上了木油。」对德拉意外开发出来的这项天赋,央金蕾表示很满意。
改造后的噶拉邦嘎由两栋双层小白楼组成,清一色白墙加实木元素。一栋是住宿的主楼,另一栋则是厨房区域。
音乐会时的亭台
平日里的亭台
院前的空地被做成了半开放的亭台,有活动的时候可以用来举办音乐会,平时则是私房菜馆。
草坪上的儿童花园
院子里的秋千架
院子四周有近4亩地,桃树占了两亩;剩下的面积则是各种各样的果树,种自己吃的菜的菜地,以及留给孩子们玩耍的草坪区域。
桃林旁喝下午茶的区域第一版:德拉做了木沙发和茶几
第二版又增加了木制平台、灯带、鲜花和绿植
18年3月, 噶拉邦嘎开始接待主动寻上门的客人。但德拉一有空就闲不住,这里修修,那里改改。所以噶拉邦嘎的改造,直到现在还在进行中。
在民宿改造过程中,山上的乡亲们都非常热心,帮了夫妻俩不少忙。
但大家都很好奇:这家住一晚就要880元的民宿,到底能不能在桃源村长期存活下去?
03
没有原创音乐的民宿
算不上好的私房菜馆
噶拉邦嘎改造前的农家乐客房
改造后的客房:实木家具、大朴床品
大朴创始人王治全是央金蕾在清华的同班同学
在桃源村,住一晚农家乐不过100来块,吃一顿饭只要几十块。
与便宜的价格相对应的,是未经改善的住宿环境。除了看看电视、打打麻将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娱乐项目。
再加上土地都被用来种桃树,吃的菜也都从外面买,没有什么特色。所以在没有桃花的季节,山上的农家乐很难吸引城里人专程来体验。
央金蕾家连电视和机麻都没有配备,但来住宿过的客人很少有人会觉得无聊。
德拉收藏了各式各样非遗传承乐器:鹰笛、扎木念琴、曼陀铃······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围着德拉坐下,随手拿起一件乐器,那你就能收获一场音乐会。
但你可别以为这里的常客只有喜欢音乐的文艺青年,吃货也会难以自拔地爱上噶拉邦嘎。
樱桃、杏子、李子、桃子、琵琶、梅子、柚子、枣子、无花果······一年四季,小院儿里都有吃不完的水果。
四川腊肠、高原耗牛肉、韩式烤肉应有尽有
正餐更是丰盛,既有来自德拉家乡的藏餐、也有来自央金蕾老家的川菜。
除此之外,央金蕾还常常研发新的菜品,西餐、韩式料理都能在这里吃到。
平时,央金蕾和德拉很少下山。吃的菜都是自己菜地里种的有机蔬菜;其余的食材大多是定期托人从藏区、雅安山区新鲜采买的。
凉拌鹿角菜是「噶拉邦嘎私房菜馆」的招牌菜之一。虽然它来自青海,但哪怕你去当地的餐厅,都有可能吃不到这个菜。
因为鹿角菜不仅本身比较稀少,采摘、处理的过程也非常繁琐。噶拉邦嘎一共5个大人,经常需要专门腾出一礼拜的时间来理鹿角菜。
让客人们念念不忘的,还有用雅安山区的土猪肉做的姜汁膀。在三线五花肉上抹上蜂蜜,炸香、蒸煮,再淋上秘制酱汁。一口酥糯软烂,好吃到掉舌头。
而且每一次来噶拉邦嘎,吃到的菜都不一样。天气冷了之后,最受欢迎的还得数柴火慢炖汤锅。
汤底是用柴火慢炖4小时以上的跑山土鸡汤。里面加入雅安山区的猪排、涮入来自红原的耗牛肉、深山野竹笋、黑木耳······噶拉邦嘎的每一道菜,都能讲一个故事。
最后,如果你想吃甜食,也不用额外去甜品店。就算是平平无奇的面包,央金蕾都能玩出很多新花样。
很多路过却进不来的客人回去后会在网上查询
预约后再次来访的客人有很多
有游客路过这里,或是听见了里面的歌声,或是闻到了饭菜的香气,都没办法进来。因为噶拉邦嘎实行预约制,院子四周都被竹篱笆围了起来。
朋友们跟央金蕾说,这样会把生意做窄。但为了让来民宿的每一个客人都有更好的体验,她坚持把预约制保留了下来。
山上的生活节奏很慢
可以花一下午时间弹琴、发呆、看日落西山
儿子白玛(图右)和小伙伴也有了更广阔的玩耍空间
每年桃花盛开的时候,桃源村总是人山人海;央金蕾家依旧每天只接待预约的20位客人:
「只有远离了外界的嘈杂,漫游在花海间,你才真的 会有世外桃源之感。」
04
村里的文艺人
噶拉邦嘎火了,上山来开民宿、做餐饮的人越来越多。
2018年,在离噶拉邦嘎只有100米左右的地方,两忘茶舍开业了。
收藏品超多的茶室
老板两忘先生是贵州人。在他的茶舍里,客人不仅能喝到上好的红茶;还能吃到地道的酸汤鱼、六堡茶麻辣鱼、野菌土鸡汤、铜火锅等贵州美食。
最让周围民宿主们羡慕的,还是茶舍里有一个年轻帅气的店长。
店主小夏不仅长得眉清目秀,服务客人时也热情周到。大家都想知道:「这么巴适的小伙子,在哪里找的啊?」
好在,现在山上越来越不缺年轻人。
2019年,两位90后小伙创立的民宿——半山归墅三上书屋升级后重新开业。
他们的民宿建在山上的鱼塘旁,纯白墙面、全玻璃落地窗,让人不禁怀疑这是巴厘岛,而不是什么龙泉山。
尤其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坐在亮晶晶的屋顶餐厅,看着山下星星点点的城市建筑被云雾环绕,天边晚霞满天,就像梦境一般。
绝美的风景让客人们成了自来水,没过多久 三上书屋就成了抖音上的网红民宿。
就算今年受到疫情冲击,桃源村的民宿主们也没有停滞不前。
从噶拉邦嘎的果园穿过去,就能看到两栋青瓦小楼。门口鲜花盛开,旁边的小黑板上写着:「收尽天下美器,荒于平戈之上,匠心淳淳朴然」。
这是去年年底才开业的顺子收荒匠生活馆。老板娘顺子没说大话,她从全国各地淘来了牌坊、石墩、竹椅、木门......每一个老物件的背后,都有故事。
冬天去的话,强烈建议你来一个热气腾腾的汤锅。
顺子家的六款汤锅都是滋补养生的无辣款,蔬菜全来自院门口的菜园,不能吃辣的朋友来成都,也能一饱口福。
在桃源村隔壁村,也有不少新开的民宿
比如 和噶拉邦嘎同年开业的驿宿(图为 驿宿的落日书吧)
以及今年新开的秋栖小院
不到3年时间,光是噶拉邦嘎周围,就聚集了六七家不同主题的高端民宿。正在装修的还有十几家。
每家民宿之间的距离都很近,但央金蕾并不觉得大家目前存在竞争关系:
「这里每家民宿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主题,也有自带的客源。来开民宿的人越多,带来的客人也更多。」
以前的桃源村,只会在桃花盛开的那一个月有生意;现如今,不管春夏秋冬,上山度假的人都越来越多。
桃源村本地的年轻人也陆陆续续回到了家乡,在民宿里找到了新工作。还有年轻人时不时就来噶拉邦嘎串门,抓住闲聊的机会跟央金蕾请教开民宿的问题。
一直聊到日薄西山,德拉的歌声和乐器声,在噶拉邦嘎的上空响起。
桃源村的夜晚,也被散落在桃野各处的民宿依次点亮。
感谢央金蕾接受采访并提供素材
本文图片来自文中民宿、摄影师勇敢的心
郑宇星、青和小院、视觉中国以及大众点评用户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