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徽州可能要恢复原名?当地政府公开回应,现实情况仍不容乐观
众所周知,安徽之名是由安庆之“安”和徽州之“徽”拼成的。然而,尴尬的是,安庆目前还在,徽州却已经“下线”了。
说到徽州,很多人就会联想到汤显祖所说的“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几乎成了最成功的旅游宣传语。
无论从哪方面看,徽州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徽州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所置的歙州。宋徽宗宣和三年,平镇方腊起义后,改歙州为徽州——直接用皇帝名号来命名地名,这在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不同于现在的黄山,徽州一直是经济文化重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而以徽州文化为代表的地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涵盖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各个层面,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典型标本。
甚至于,徽学已经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与敦煌学和藏学并列为中国三大地方显学。
可惜的是,一系列的荣耀并未给徽州带来好运,反而走向了落幕。
这一切都要从民国时期开始说起,1934年,蒋介石将婺源县划属江西省,婺源因民风与江西有异,不愿脱离安徽,于是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婺源回皖”运动。直到1947年6月,婺源县终于被重新划回安徽省。
1949年,由于解放婺源县和江西省的同为解放军四野,为便于管理,从此将婺源划归江西省。
接着,就发生了轰动一时的“徽州改名事件”:1983年,徽州地区析出太平县与原徽州府治所辖的汤口等地划属安徽省直辖,成立县级黄山市,但徽州地区不愿放弃,提出合并徽州地区和县级黄山市成立地级徽州市,虽然这一要求在1987年得以实现,却付出了更名为“黄山市”的代价,原徽州地区重要属县绩溪县划归宣城地区管辖。
自此,黄山“吃掉”了徽州,固然是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却导致“徽州”这一地理名词从地图上消失,由此造成了徽州文化的割裂,根本就是杀鸡取卵。
不得不说,这是行政区划史上的一大败笔。30多年来,不少有志之士纷纷呼吁,要求改回“徽州”之名。
目前,黄山市政府在政务公开留言板上公开回复,称该行政区划调整建议涉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和江西省婺源县等地,目前,各相关人民政府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这不能说是好消息,但至少说明当地政府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苗头很好。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原徽州六县已经分属两省三市,既涉及到黄山市现有行政区划体制的变动,又涉及到各方的核心利益,更名之路必然不会一帆风顺,唯愿徽州文化最后能有一个圆满的归宿!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