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富豪用尽积蓄建造的乡村豪宅,不料只住了20年就无奈搬走,如今成荒凉的无人村
昔日繁华村落,在人去村空后,却没有真正回归寂静,而是被驴友们发现,渐渐成了户外探秘的胜地。位于广东开平的加拿大村,就是其中之一。
为什么明明建在中国乡野,却要取个“加拿大村”这样洋气的名字。其实加拿大村,并不是这座村落原来的名字。故事要从民国初年说起,虾村一位叫关国暖的旅加华侨,回乡率众村民到加拿大谋生。这些漂洋过海的侨胞们身上有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经过多年的奋斗拼搏,开始富裕起来,也有了一些积蓄,便相约着要归乡集中建设几座“豪宅”,以示衣锦还乡之意,完成中国人“田、园、庐、墓”的梦想。
1933年至1935年间,他们在虾村附近先后建起了12幢楼房,由六座庐、四座楼、一座碉楼以及一座会所构成。这些房子由外国人负责设计,建筑材料也大多从国外运过来。所以建筑中西合璧,融合了罗马柱、圆拱、花雕、中国传统灰塑等建筑艺术;比起周边其他村落(比如我们先前介绍过的邓边村),加拿大村显得高大上许多。这里的原名叫做耀华坊,有“光耀中华”之意,配合华侨们当时回乡建屋的心境,还挺值得细品的。
建造这些房子的费用自然不便宜,几乎花光了村民们所有的积蓄。然而世事预料,解放初期,耀华坊还人丁兴旺,热闹非凡。开展农村土改的时候,村民害怕受到无辜牵连,1954年,仅仅在豪宅中居住了20年的村民们,只能再次举家移民加拿大。从此之后,这些精美的建筑就开始了在风雨中的寂寞守望。
所有建筑规制齐整、坐北朝南,面朝潭江河而建,房屋面积在170-180平方米之间,均为两至三层。十一座建筑中,距离原虾村祖屋几百米的地方的春如楼是加拿大村建筑群第一幢;最漂亮最经典最有代表性的是位于村口的俊庐;而村头的碉楼四豪楼最高是加拿大村的地标性建筑。
加拿大村有一所会所,是一座单层别墅式建筑,依水塘而建,大门上方正中是一片加拿大的标志枫叶,门楣上有“侨苑”二字,是村民工余娱乐、聚众活动、集会交流和讨论村事的场所。一个中国的村子建有会所而没有祠堂,可见西风东渐,中西合璧,加拿大村人的生活习惯已经是很有西洋风味。
在耀华坊建成的将近一百年里,虽历经天灾人祸、战争烽火;整个村子虽然人去楼空,房屋多年无人居住,雕梁画栋有些破损,门前庭院野草丛生,但全部房屋都基本完好,全都是质量上乘的青砖楼房,没有一栋房屋倒塌,保持了原有村落和房屋建筑的面貌。所有的房屋都是院门紧闭、大门紧锁,作为游客无法去屋内探访这鬼屋般的空间;只能沿着村中小巷徘徊,观看眼前这空荡无人的风景,倾听阴郁凄厉的风语。
有数据显示:2002年前,我国的自然村有360万个,至2012年则只剩270万个,相当于每一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在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时间里,我国的行政村数量,从100多万个锐减到64万多个。离开村庄去往大城市或海外闯生活,回头却发现村庄不复存在,这正是中国数以亿计农村游子的悲哀。
“它们悄悄地逝去,没有挽歌、没有诔文、没有祭礼,甚至没有告别和送别,有的只是在它们的废墟上新建文明的奠基、落成仪式和伴随的欢呼。”
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优势,珠三角地区的村庄发展旅游业还是比较有潜力的。这些遗存的村庄都是广东开平侨乡历史的缩影;对那些侨居加拿大的华人来说,这里始终是他们的故乡。据说当地政府有意将“加拿大村”纳入侨乡旅游开发计划,并将其修缮如初,对外开放,也让这些原生态的乡愁之美得以长期保留。
对于加拿大村的保护与开发?你有什么自己的想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与我们分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