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星空旅游网!
2020
10/21
4:04
你的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细雨蒙蒙秋意浓,枫叶别样红,2020美丽中国行走进吉林_东北抗联

原标题:细雨蒙蒙秋意浓,枫叶别样红,2020美丽中国行走进吉林

初秋的吉林,天气微凉,绵绵细雨落在了深山里,原本满眼翠色的山林有了更多的色彩,这一刻的清新,令人陶醉,不由感叹这静好的岁月。

直到“密营”这个带着硝烟味道的词语出现,一下子将我们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论是在桦甸东北抗联蒿子湖密营,还是在敦化寒葱岭密营遗址,都让我们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当年东北抗联部队的峥嵘岁月。营房、指挥所、主哨位、战壕、仓库、散兵坑……就算经过了近百年的风霜雨雪,也抹不去抗联部队当年在这些地方生活过、战斗过的痕迹。我们不禁在想,是多么坚定的意志才能让抗联部队的将士们不惧严寒、忍受饥饿、忘记伤病,与敌人抗衡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当然,探访密营只是我们此行了解这段历史的一扇窗。这几天有多少次,当我们触碰英雄们的故事时,喉咙发紧、眼眶湿润,如果没有当年浴血奋战的他们,又怎会有如今静好的岁月。勿忘先烈峥嵘岁月,吾辈更应发奋图强。

9月18日,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旅游报社联合主办的“‘红色初心 逐梦前行’——2020美丽中国行 讲好吉林红色故事”主题活动启程,20多位知名作家、全国主流媒体记者、旅游达人,分成3组分别对“抗联精神传承线”“抗战烽火铭记线”“致敬国门线”3条吉林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进行深入探访。9月20日至9月21日,各界人士分别走进了靖宇县、长白山池南区、桦甸市、敦化市、汪清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临江市、集安市。下面就请他们来讲诉发生在吉林的红色故事。(王玮)

长白国境大桥抒怀

《海内与海外》杂志社编辑部主任

中国作协、北京作协会员 朱小平

沿图门、长白到临江、集安四个国境口岸,行程千余公里,感慨良多。作诗一首抒慨:

巡边屈指两千里,

凝目界碑百感生。

犹忆大军桥上过,

弹痕依旧曝秋风。

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足迹

中国文化报 张莉娟

秋高气爽,云淡风轻,当我们的车驶入风光秀丽的鸭绿江畔临江市时,位于江边的陈云旧居纪念馆蓦然映入眼帘。绿荫下的这所平房,砖瓦结构,外墙水泥挂面,房山墙开门,内部构造成凹字型。陈云同志1946年11月至1947年6月,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7个月,指挥了著名的《四保临江战役》。1946年陈云同志经朝鲜绕道到达临江任**南满分局书记,辽东**政委。在坚守南满地区还是放弃南满地区的争议中,陈云同志主持七道江会议,高屋建瓴最终确定了,“坚持南满,巩固北满,南打北拉,北打南拉,南北密切配合,集中优势兵力,主动打击敌人”的战略方针,指挥部队历时108天,经历艰苦卓绝的四次临江保卫战,粉碎了**十万大军的围攻,歼敌4万多人,收复城市11座,创造了我军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辉煌范例,是我军打开东北局面的关键之役。使我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为东北战场即将开始的全面大反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保临江》战役是陈云同志一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参与的军事指挥作战,表现出了高超的领导艺术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站在陈云同志旧居前,看着这承载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历史信息的居所,仿佛看到一代伟人运筹帷幄,力挽狂澜,决战千里的伟岸身姿,听到了陈云同志的谆谆嘱托“牢记四保临江光荣历史,建设新临江”。

倾听抗战史 重走抗联路

中国红色旅游网 李庆禹

革命老区敦化,是东北抗联重要策源地和活动地之一。9月21日,采风团一行来到敦化市东北抗联寒葱岭密营遗址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倾听抗战史,重走抗联路”主题活动。

在东北抗联寒葱岭密营文化展览馆,草根讲解员刘明田从展馆布展的5个方面——东北沦陷奋起抗战、组建联军共赴国难、血洒白山英魂长存、侵华史料铁证如山、密营遗址民族记忆进行了生动的讲解,把大家带进了寒葱岭那段曾被血染的记忆。

1931年“九一八”事变暴发后,寒葱岭是国民救国军、东北抗日联军第一、第二路军打击日寇的重要游击根据地。抗日战争期间,东北抗联在这里修建了多处密营。经军事专家证实寒葱岭密营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保存最完整、作战痕迹最清晰的东北抗联密营核心遗址群,是1933年至1939年杨靖宇、魏拯民、金日成、王德泰、陈翰章、侯国忠、陶净非等将军长期打伏击战的战迹地。

大家沿着木制栈道参观密营遗址,栈道两侧,营房、指挥所、主哨位、战壕、菜地、菜窖、伙房、仓库、水井、散兵坑等遗迹清晰可见,峥嵘岁月里,抗联将士战斗、生活时的情景跃然眼前。一棵被多颗子弹贯穿的“英雄树”给大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块树根是对寒葱岭抗战历史的最直接见证。

虽是初秋,但山中阴冷的空气还是让人感到寒气入骨。不敢想像,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者和东北异常寒冷的环境,抗联将士是如何做到身无棉衣、居不遮风、食不果腹,与敌人周旋在深山中,誓死保卫家园。他们的鲜血洒满了寒葱岭的这片土地,让如今寒葱岭的红叶红得别样美丽。

走进老黑河

揭开不为人知的尘封历史

今日头条 王阳

在长白山的山脚下的原始森林中,有一处还在考古发掘中的历史遗迹。

一条河缓缓流淌,水流声打破山林的寂静。这条河被当地人叫做老黑河——一个很有东北特色的名字,而这处遗址也就因这条河而被称为“老黑河遗址”。这是一处占地面积巨大、工程量浩大的遗址,主要有用石块砌成的城堡以及碉堡、壕沟等建筑遗迹。

究竟是什么人,什么时候修建了这里,他们来此的目的又是什么?

考古工作者在发掘过程中找到了答案。这里出土的各类铁制品、钱币和其他遗物,都将目标指向了80年前的抗日战争时期。在结合文献记载论证后,最终确认老黑河遗址就是日伪时期的伐木场。日本侵略者曾在这里掠夺长白山林木资源,并修建了五道沟森林铁路将木材运输出去。

在老黑河遗址还发现了的地窨子。地窨子形制简陋,而且没有文物出土。经考证,这里与磐石市的抗联一军红石砬子遗址性质一样。再结合文献资料,考古队得出结论,抗联二军曾在这里活动,这里的地窨子很可能是抗联时期建立的密营。这里既是日本在二战时期大规模掠夺中国资源的铁证,也是抗联活动的历史遗存,意义深远。

如今,老黑河遗址的神秘面纱已被揭开,关于老黑河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将进一步展开。而前往遗址的公路已经开始修整,遗址核心区的木栈道也已经开始搭建,明年就将以崭新的面貌示人。作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联精神在继续,而老黑河遗址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勿忘先烈峥嵘岁月

吾辈更应发奋图强

搜狐网 刘运泽

汪清县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19世纪20年代开始,汪清县各族人民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和解放战争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县域内现有红色革命遗址60余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

大兴沟镇红日村是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多民族混居村,红色资源非常丰富,红色历史底蕴深厚。这里曾是**汪清县委和**蛤蟆塘区委驻地。在抗战时期,红日村常住户有700多户,3000多人,是延边地区人口较多的村之一,也是汪清县抗日群众基础较好、地下党最为活跃、武装斗争最为核心的地区。走进红日村党性教育馆,在讲解员生动的叙述中,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以及实物展示,了解了**汪清县第二任县委书记金相和,以及李光、金银植、金哲等300多名革命英烈在那段峥嵘岁月中为了民族的自由解放,为了**的理想信念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当年悬挂金相和烈士头颅的百年老榆树依然屹立于村中央,如今枝繁叶茂,但悬挂金相和烈士头颅的那根枝干却像与英雄陨落一般再也没有生出新的枝叶,老榆树随风摆动的发出的阵阵声响,就仿佛在用自己的身躯向人们讲述那段令人痛心的往事。如今村中上七八十岁的老阿婆,下到八九岁的小孩童,那首老百姓自编的歌曲《十唱金相和》至今仍广为传唱。讲解员也在讲解过程中为我们演唱了这首旋律悠扬却令人悲痛,歌词简单却令人传颂的歌曲,在场者无不潸然泪下。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回顾着先烈们的英雄事迹,让我们仿佛也跟随着一同回到了那个年代,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上了一堂生动的、难忘的党课。

在红日村内,一座曾经低矮简陋的泥草房如今被修葺得焕然一新,庭院干净整洁,这便是金伯文的故居。朝鲜族抗联女战士金伯文就在这里出生。她13岁参加革命,后与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将军结为伉俪,他们的革命故事和由李兆麟将军创作的《露营之歌》在当地流传至今,从儿童团、少先队、共青团,直至参加东北抗日联军,在经历了十四年抗击日寇侵华战争的全过程,她所经历的磨难是常人不能想象的。在红日村还完整地保留着全州唯一一座百年历史的德式天主教堂,先后历经抗战、土改、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文革、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

汪清县坚持用足用活红色文化资源,结合红日村实际,打造出以“两馆一园一居一校”为主体的全州唯一的村级现场教学基地。“两馆”即为红日村党性教育馆、红日村史馆,“一园”为金相和烈士陵园,“一居”即金伯文故居,“一校”即“童长荣红军小学红日分校”。在红日村,重走抗联路,重温抗联事,勿忘先烈峥嵘岁月,吾辈更应发奋图强。

东北抗联蒿子湖密营

火热的土地充满生机

中国旅游新闻网 蒲钰

“南有井冈山,北有蒿子湖。”东北抗联蒿子湖密营又称作“杨靖宇密营”“南岗头密营”,位于吉林红石国家森林公园红白旅游线23公里处,总占地面积225公顷。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被国家确认为东北抗联第一路军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秘密营地和战迹地。

9月21日,“抗联精神传承线”一行再次踏上杨靖宇将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其实,也可以说是他战时生活过的地方。来到这里,后辈不仅能看见杨靖宇将军战时的骁勇,也能看见他备战的智慧。

1936到1940年,杨靖宇将军在这里留下了太多足迹,密营内有遗址二十余处。早已自然坍塌的司令部、有247年的老树倚靠着的青松灶、沉重又布满青苔的碾盘……一步一步,都是抗联英烈们走过的路,一件一件,都是他们曾经的战斗支柱。现如今,我们通过老路重走,以收获新的感悟。

刚走进东北抗联蒿子湖密营,就看见了一座“李二桥”,名字普通,却为密营增添了一丝神秘与庄重。15岁的李二是杨靖宇将军身边的一名警卫,一次被外派做侦查时被日本人跟踪。路过此地时李二有所察觉,于是故意加快脚步向那尔轰方向走去,想引敌人至错误方向。于是敌人将李二抓住,而李二忍着严刑拷打也没有说出杨靖宇将军的下落,最终被敌人用刺刀挑死……讲解员陈爽讲的是史实,而我们却因为残酷不敢相信,更因为骨气不敢忘记。时至今日,我们仍不知道李二的大名是什么,因为杨靖宇将军在殉国前就将他身上的花名册和重要文件就地销毁。

由李二桥向上走,便是一段长2.5公里的抗联路,抗联路两侧分布着密营内将士们的生活场所以及蒿子湖密营纪念馆。

抗联路旁一块倾斜着、布满青苔的大碾盘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陈爽介绍,这个碾盘是真实的,而且它原来的位置也不在这儿,但是由于当年两次搬运都未能运出密营,所以就地放了下来。高大的杨靖宇将军七步推一圈碾盘,他每天夜里出去时都能看见小战士在磨将士们果腹的橡子粉。于是杨靖宇将军就会走过来说:“你快快长大,现在我帮你们拉(磨)。”当时小战士回道:“将军,这个活不是你干的。”而杨靖宇将军却说:“吃饭的活是大家的活!”陈爽生动地讲着,让我们看见了另一个可亲可敬的杨靖宇将军。

沿着抗联路继续走,就能看见“青松灶”,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倚靠在它旁边的大树已经有247年的历史了,而且也是“掩护”将士们的重要物件之一。因为中午将士们要做饭,同时还不能让敌人们发现有烟冒出,于是杨靖宇将军就想到了利用中空树的树洞来藏烟,这棵有着247年树龄的老树便是当年藏烟的那一棵。令人惊讶的是,这棵树还活着。陈爽说:“我们讲杨靖宇精神不倒,它还活着。”

东北抗联蒿子湖密营是一片火热又充满生机的土地,这里有积蓄力量的烟火,也有同仇敌忾的怒火。漫漫抗联路,颗颗赤子心,在这里,都有……这种顽强的精神也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民传承和发扬。

走进“东北小江南”集安

百度 李怡佳

一叶知秋色,素有“东北小江南”美誉的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当我们沿着鸭绿江畔来到鸭绿江国镜铁路大桥时,在此远眺朝鲜,满浦风光尽收眼底,边境风情浓郁。

此铁路桥也是1950年10月11日第一批赴朝作战的志愿军秘密部队通过这里赴朝作战,同时先后42万志愿军也从此奔赴保家卫国前线,最后抗美援朝胜利回国的凯旋门也设在此处,所以该桥也被誉为“抗美援朝第一渡”,有着重要历史意义。江边风光无限,漫步在此可以回想当年志愿军走在桥上英勇奋斗的场景 ...除此之外,中朝国际列车每天往返一次,用时也是世界上最短的一趟国际列车。一条铁路将集安和满浦两个异国城市紧密的联结在一起,也是中朝两国友谊的象征。在这里你不光能领略塞北江南的秀美风光,中朝边境的异域风情,更多是的感受国门的庄严和神圣!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当微风拂面,站在鸭绿江边远眺,山水如画,景色尤为美丽。雄伟壮观的铁路大桥耸立在江中,经过岁月的洗礼依然完好。来到集安,走进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会让你觉得不虚此行。

原文标题:细雨蒙蒙秋意浓 枫叶别样红丨美丽中国行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OCn21SA73gPY6tgHDwANw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admin#shaoqun.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