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去年相比,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前提下,旅游市场基本恢复到了同期的50%,促进了旅游业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双重压力测试证明,交通运输可以让人民群众放心。”交通部副部长刘小明5月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是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的第一个5天小长假,也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第一个小长假,面临着常态下疫情防控和保障出行的双重压力,交通运输交出了一份颇为“理想”的答卷。5月1日至5日,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总量1.21亿人次,较节前五日的日均客运量增长了17.9%。
消费与旅游也在此次五天的压力测试中展现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介绍道,五一期间消费加快复苏,5月1日-5日,重点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清明假期增长32.1%。
旅游市场方面,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表示,据测算,5月1日至5日,全国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累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与去年相比,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前提下,旅游市场基本恢复了同期的50%,促进了旅游业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五一消费市场从疫情冲击中快速复苏,体现了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王炳南表示。
消费加快复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五一期间的交通数据,尽管较去年同期的数据同比减少53%,但比起3月1日-5日的日均1590.87万人次增长高达52.73%,显示出适应疫情常态化后,人们出行的意愿回升,出行次数也越来越多。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铁路每日发送旅客500万人次,较清明节假期日均发送旅客量增长32%。民航旅客运输量日均63.2万人次,较清明节假期日均运输量增长56%。
OTA票务网数据显示,主要热门旅游城市假日后两天返程机票多在700元左右,较清明假期400元上下的价格上浮明显。“旅游市场超预期增长,消费信心稳步回升,表明国内旅游正在进入全面恢复的新阶段。”戴斌表示。
消费信心回升还体现在多个方面。王炳南表示,市场人气显著回升。各地商务部门和商贸流通企业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通过举办购物节、发放消费券、开展让利促销等多种举措,努力集聚市场人气。如上海举办“五五购物节”,五一期间重点监测商圈客流环比增长68.5%。线上消费也获得大幅增长。王炳南指出疫情催生壮大了生鲜电商、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线上新型消费,五一假期线上消费热度不减,销售进一步加快。全国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6.3%,一些大型电商同比超过40%,“双品网购节”实现销售额超过580亿元。
网购的火热带动了快递业发展。刘小明介绍称,5月1日-5日,全国邮政行业揽收包裹10.68亿件,同比增长37.42%;投递包裹10.38亿件,同比增长38.93%。
王炳南还指出,汽车、家电等前期被抑制冻结的耐用消费品销售明显回升。五一期间,上海、重庆、浙江重点监测企业汽车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9.6%、28.5%和8.8%,一些电商平台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1倍左右。
记者从部分酒店企业获悉,五一期间的入住情况较为理想。“5月1日有将近30家酒店达到了90%以上的出租率。”洲际酒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周卓瓴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消费者对于旅行、出行的需求是非常明显的,这一点在4月初的清明假期就已初现端倪,到了5月更为明显,国内疫情相对平稳,且今年五一调整为一个长达五天的小长假,对酒店来说也是更为利好。
旅游出现新趋势
与疫情给线上购物带来新增长机遇一样,旅游业也必须在疫情中蜕变,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
王晓峰表示五一假期的旅游市场总体是安全平稳的,景区开放也井然有序。法宝主要是“限量开放、预约开放、错峰开放”的策略。王晓峰还透露,文旅部采取的措施之中有三个“首次”。
“一是首次大幅度提升了全国旅游景区的智慧防疫能力。”王晓峰表示,通过大数据分析、网络预订检索等智能手段,梳理出存在人员聚集风险的800多家景区,对这些景区发出风险提示,要求全面排查风险隐患,优化防控预案,并进行具体指导,做到防患于未然,景区、酒店、旅行社等企业都普遍引入了“智慧防疫”的解决方案,尽量实现景区入园、酒店入住的快捷通达。
其次是首次实现全国旅游景区的限量开放。今年按照游客不得超过景区最大承载量30%的要求来指导各地合理控制景区接待人数,严格落实分区分级防控的措施,解决好景区里拥堵的问题,特别是瞬间拥堵的问题,在一些重要节点根据瞬间的承载量来实施流量管控,推动景区扎扎实实做好防疫工作,不打折扣。
第三点是首次实现预约旅游在全国旅游景区的大范围应用。王晓峰表示,过去有些景区做了预约,但这次的全国范围推行预约的是首次,80%以上的5A级景区通过官网、公众号、第三方平台实施门票预约,有效地控制景区流量,提高旅游的舒适度,同时也适应疫情防控的需要。“‘无预约、不旅游’已经成为了旅游景区管理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也被游客普遍接受。”王晓峰道。
戴斌也认为,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游客进景区和文化场馆实行预约制,客观上加快智慧旅游在行前、游中和评价各环节的应用,扫码入园、刷脸通行、无接触服务、机器人(13.530,0.10,0.74%)送餐等技术创新已经进入了消费场景。调查数据显示,假期期间通过预约游览景区的游客比例达77.4%,其中74.1%的游客认为预约旅游“体验很好”。已有超过4000多家景区可在OTA上预订门票,为确保安全有序防止游客聚集,通过技术手段对可能出现的大客流,采取远端分流限流、近端疏导等防聚集措施。
除此以外,“预约、分餐、适度、健康、绿色已成文明旅游新风尚,亲子、家庭、文化、品质成为广大游客新需求。”戴斌指出,在跨省和出入境旅游业务尚未恢复的情况下,远程旅游市场主要以探亲访友为主,更多人选择和家人一起在本地休闲、周边旅游、简约消费,重新发现身边的美丽风景和日常的美好生活,增进亲情,怡养身心。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假期期间参与文化休闲的游客比例达87.9%,56.2%的游客选择与家人一起出游。
值得关注的是人们对品质消费需求更高,据OTA的调查,自然环境优美、相对独立的度假型酒店产品搜索量增长200%以上,携程五星级酒店的间夜占比达到了50%。美团订单数据显示,假期期间高端酒店(不含民宿)日均订单量同比恢复89.0%,较非高端酒店高出24.3个百分点。
据海南省旅文部门随机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海南的高端酒店迎来小高峰。其中,海口10家酒店的平均入住率为26.7%,三亚10家酒店的平均入住率为51.2%。高端品牌酒店的入住率明显高于平均入住率,越高端人气越旺。海棠湾、亚龙湾、神州半岛的高端品牌酒店入住率达到80%,三亚亚特兰蒂斯和海口观澜湖酒店入住率甚至达到90%以上。
“旅游业经此一疫,已经不可能回到过去了。我们要关注具体的市场数据,更要关注产业发展趋势,得有全局观。”戴斌表示,当前,旅游业正面临疫情防控常态化、消费需求品质提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多期叠加。
王晓峰表示,文旅部将继续完善景区分时段预约等各项制度,持续做好景区接待的限量管理,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来加强实时流量监测和客流疏导,实现更加精准的引导和调控,从而推动旅游景区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