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新年,民宿等形式的网约短租房市场火爆。由于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在线选房、电子支付、密码解锁、拎包入住,房东和房客甚至可以无需见面,网约短租房这种“共享住宿”业态发展迅速。然而,在“野蛮生长”的背后,“网约房”的治安、消防问题和隐患不断暴露,亟待加强监管。
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到2020年我国共享住宿市场交易规模有望达到500亿元,共享房源将超过600万套,房客人数超过1亿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应特别注意其中存在的治安、消防和隐私信息安全等方面风险。当前相关领域治理难点集中在监管依据、审核标准、平台责任几个方面。
从国家层面上,共享住宿作为“互联网+”的一个创新,受到了各级政府和各领导的肯定与支持。生活中闲置的资源随处可见,通过共享,将其充分利用起来,不仅盘活了社会资源,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变得更加开放、包容。但是共享的前提是安全,安全就是那个“1”,没有安全作为前提,任何共享都将归位为零。
不可否认,保障“共享住宿”,安全政府相关部门应首当其冲。除了填补宿等各类网络短租房在消防安全、建筑结构安全、人身安全、隐私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规范空白,建立起公安部门、旅游部门等监管机构权责清晰、协调监管的机制,还需明确平台经营者、监管机构、平台商户几方责任,特别是要强化平台运营者应承担的审核、检查责任。
首先,共享住宿企业要坚决推行实名认证和实名注册,完善个人用户的信息认证功能。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者确认提供服务时,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网络运营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其次,对注册用户实行信誉评价机制,可以通过个人征信报告或绑定“芝麻信用”等方式,对用户的信用打分,用户信用高的优先匹配,用户信用低的设置提醒告示,直至淘汰一些无良用户。再次,要重点检查审核共享住宿的消防安全、建筑结构安全等。还可以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提供技术升级补贴等方式,完成在人脸识别密码锁、身份证NFC开锁等功能方面升级,保障平台房源的安全性。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钱财,更重要的是保护“共享住宿”消费者的人身安全,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一定要选择正规的网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住宿信息的真实可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是共享的前提,切莫贪小便宜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