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提问:小豹
2020北京菊花展览会是什么时候?地点在哪里?门票多少?
回答:回答:三国赵云
2020第十一届中国菊花展览会概况
时间:2020年9月26日
展期:2020年9月26日—11月16日,共计52天
地点:北京国际鲜花港、北京植物园、北海公园、世界花卉大观园
主题:“菊韵北京,美丽中国”
“菊韵北京,美丽中国”,9月26日,第十一届中国菊花展览会即将在北京拉开帷幕。
中国菊花展览会创办于1982年,是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组织的一项全国性专类花卉展览活动,每3年举办一次。历经十届发展,中国菊花展览会已成为国内闻名的专业会展品牌,是全国60多个城市共同参与的大型园艺盛会,是菊花展中的“奥运会”。北京市凭借近些年菊花产业发展迅速、菊花栽培技术精湛,并具有悠久的赏菊文化传统,赢得了第十一届中国菊花展览会举办权。北京每年都有举办金秋菊花文化节的传统,但是举办全国性的菊花盛会还是首次。
第十一届中国菊花展览会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顺义区政府和北京花卉协会共同主办。展览时间从2020年9月26日至11月16日,展期52天,这是我国北方地区首次举办全国菊展,本次展会也创下了展览时间最长的纪录。
一、展期52天分两阶段进行,主分会场特色鲜明
展期为2020年9月26日—11月16日,共计52天,考虑北京市气候因素影响,展会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9月26日—10月23日,以室外菊花造型景观展览为主;第二阶段:10月24日—11月16日,为室内展览,以各项花艺评比和城市展台展示为主。
设置主分会场四个,满足不同观赏需求。主会场北京国际鲜花港,面积80万平方米,集中进行全国菊花展览会评比、展出。分会场北京植物园根据不同植物品种与各类菊花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布置,体现科普教育功能;北海公园以中国菊花文化和北京历史文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展示,体现中国菊花悠久的文化底蕴;世界花卉大观园以温室花卉游赏及菊花展览销售为主要展示方式,体现菊花产业优势。
二、参展城市数量创历届新高
本届菊展邀请到全国70余个单位参展,其中城市38个。参展城市数量、室外菊花造型景观数量均突破历届中国菊展记录,特装展台展览则填补历届中国菊展空白。届时各参展城市和单位将把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菊花造型景观和精美的菊花作品呈现给广大游客。
三、全市布展,打造菊花景观视觉盛宴
主会场北京国际鲜花港有22个城市和全市16个区县搭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菊花造景,并选定了60余个系列的200多个花卉品种将全国各参展城市及单位的菊花造型景观与园区布景相结合,共同打造一场绚丽多彩的视觉盛宴。北海、北植、世界花卉大观园三大分会场及其他市属公园也设置了大量的菊花主题景点,结合国庆花坛布置,市民将随处欣赏到菊花景观,同享菊花文化。
四、专项评比、国际研讨会、《中国菊花全书》,展示菊花专业水平
专项评比活动是中国菊花展览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届菊展专业评比共分13大项,分2次进行:9月24-25日,进行室外菊花造型景观和菊花插花艺术2项评比;11月4-5日,进行塔菊、新品种菊等其余项目评比。有利于省市间技术交流与学习,促进菊花产业发展。
近些年我国菊花界同仁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菊花文化、保护传统品种资源、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以及基础生物学研究和产业化开发等方面展开了大量工作。为加强中国菊花研究者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菊展组委会与北京林业共同主办2020国际菊花学术研讨会,届时将有150余人出席。
此外,值此第十一届全国菊花展览会和2020国际菊花研讨会召开之际,中国菊花研究会出版了汇聚中国菊花界20余年研究的主要成果的著作,取名《中国菊花全书》。主要是对近20年来中国菊花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内容包括中国菊花历史文化、中国的野生菊属植物、菊花品种起源和发展、菊花品种分类、菊花栽培技术和育种等研究成果及近些年来收集的菊花品种图片800余幅。
五、举办第十一届中国菊花展览会意义重大
菊花在北京有着上千年的栽培历史,1987年被选定为北京市市花。北京市近年来大力发展菊花产业,切花菊、独本菊、花坛小菊及食用菊等四大类菊花生产面积达万余亩。仅切花菊年产2000万枝,出口创汇300万美元。北京在菊花栽培技艺和品种培育方面均有许多创新,其中闻名全国的小菊盆景、案头菊、微型悬崖菊等都是北京首创后迅速风靡全国;同时,北京培育出了“太真图”、“千丝万缕”、“湖泊凝翠”等100余种传统观赏名菊和优秀的食用菊新品种。北京自古便有金秋赏菊的文化习俗,2009年9月,首届北京菊花文化节拉开帷幕,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
第十一届中国菊花展览会的举办,将进一步提升全市花卉产业发展,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以菊会友,促进北京与全国各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带动我市花卉、旅游、会展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升菊展主办地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改善其发展与投资环境;以菊为媒,传承我国千年菊花文化,丰富首都市民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