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王书城的新浪博客
福州路是一条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一条不长也不宽的马路,与闻名于世的南京路平行,整个马路东西走向,大约3华里左右。与南京路步行街不同,这条小马路是一条单行线,自东向西行驶。
上海福州路 外地人来上海是绝不会去福州路的。游人们大多选择南京路、外滩、徐家汇或者浦东的陆家嘴。没有人会去与南京路相距不远的福州路去看看。
我也是近来才经常去福州路,目的十分明确,到上海书城去买书。由于在福州路很难找到停车位,所以,每次去的时候,总是乘坐49路公交车,在福州路的西端的路口下车,沿着福州路由西向东步行而去。回去的时候,则继续由西向东而行,到汉口路的49路终点站去乘车。这样,每次都是由西向东穿行了整个福州路。
福州路的历史 对于福州路的历史,过去没有怎么注意,据说,解放前福州路的另一个名称叫做四马路。与南京的秦淮河边一样,属于红灯区一类的,不过,当时也许不会使用红灯区这个现代化的名字,究竟是干什么的,大家自然清楚。上海的气候与北京不同,因此,当年的上海风尘女子大多穿旗袍,这种旗袍与满族人所穿的那种原汁原味的旗袍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加进了西方的元素和上海人的创造。以至于现在大家所见到的旗袍已经不是典型的满族旗袍了,是上海人在满族人旗袍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新服饰,旗袍是上海上个世纪前半叶最受瞩目的服装了。
福州路的奇特之处不是在于这条路曾是权贵公子们和地痞流氓们享乐的天堂,而是在于福州路把世界上最无耻的东西和最高雅的东西错落有致地安排在了一起,而且相映成辉,和谐共处。福州路是中国报业的发源地,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几份报纸和杂志都诞生于此。福州路如果说它是晚清和民国初年的中国的媒体中心一点都不为过。
福州路 20世纪初,因南京路兴盛后,福州路才屈居于后。望平街(今山东中路、福州路北侧)附近,报馆云集20余家,《上海洋场竹枝词》述“集中消息望平街,报馆东西栉比排。近有几家营别业,迁从他处另悬牌”。成为上海的新闻发布中心,人称“报馆街”。《申报》、《新闻报》、《时报》三大报馆,在申城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争夺上海报业盟主。中华、大东、世界、传薪、开明等大型书局(店)先后开设;全国最大的商务印书馆发行所迁入福州路河南路口,1912年落成新馆,以出版教科书闻名于世。中国首创唯一的科学仪器馆开业,传统的文房四宝行业老周虎臣、周兆昌、曹素功、胡开文等笔墨庄迁入福州路附近营业。大小古旧书店林立,文具用品业毗邻相连,经营日趋兴旺。丹桂第一台,是上海四大戏园之一,颇有名气,周信芳、梅兰芳等京戏名角在此登台挂牌。
1912年,报纸大量创办。1916年,望平街大型报纸发行机构51家。辛亥革命前后,于右任、宋教仁、蔡元培、章炳麟(太炎)、梁启超、邵力子等一批民主革命派,创办进步报刊或担任主编,极力抨击、揭露封建专制统治,唤起国民,同情革命,提倡维新,并与改良主义针锋相对,报纸成为宣传民主革命阵地。20~30年代,受五四运动新文化影响,报纸又成为支持爱国运动,倡导新文化,宣传十月革命,传播马列主义学识和抗日救亡运的急先锋,望平报界热闹非凡。出版业兴旺发展,茅盾、胡愈之、、田汉、金仲华等一批左翼作家,进入各大书局任职编辑或领导工作,邹韬奋在1932年于福州路创办生活书店,出版进步刊物,沙千里任主编,利用书刊编辑投入反帝爱国抗日救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