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刻划、涂污或者其他方式损坏文物古迹、旅游设施的行为是正确的吗?”前不久在颐和园举办的《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传季启动仪式上,孩子们兴味盎然地与志愿者答题互动,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争做“颐和园最美游园代言人”。
近年来,北京文旅部门加强行业监管,加大惩戒力度,倡导文明旅游。今年6月1日《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正式施行,对在全市范围内更好树立文明风尚,引导市民、游客规范旅**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守住文明底色
《条例》共六章六十三条,明确了文明旅游、文明观赏、健康文明生活等行为规范,以及在旅游、交通出行等方面重点治理的不文明行为,引领公民成为文明的传播者、践行者和守护者。
运用“云互动”对《条例》重点内容进行解读,引入“黑科技”助推社区垃圾分类,点亮“文明行为规范拼图”、开启文明志愿服务……《条例》施行以来,北京各城区、各街道纷纷开展文明宣传活动。如房山区发布《讲文明 我行动——倡议全区人民行动起来》,号召市民提升思想觉悟、道德水准与文明素质;朝阳区制作《践行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争做文明朝阳人》短视频,运用对比鲜明的彩色与黑白画面,生动阐释关于文明行为的正误做法。
“我们开展创城攻坚百日大决战,建立破坏文物行为联合惩戒制度,制定《延庆区等级景区破坏文物行为联合惩戒办法》,将破坏文物行为人一律纳入全区各景区游客‘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截至目前,已有5人被列入‘黑名单’。”延庆区文化和旅游局四级调研员节红霞介绍。
据了解,延庆区文化和旅游局积极推进全区加强文明旅游建设,推荐八达岭长城、龙庆峡等景区参与文明风景旅游区创建工作,营造诚实守信、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形成文明共识
旅游景区是“美丽中国”的集中体现,也是“文明中国”的重要载体。在旅游景区中大力提倡文明行为、提升游客素质,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条例》指出,游客应当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爱护文物古迹,遵守景区景点秩序,服从管理;重点治理采挖景区植物,攀折花木,损坏草坪、树木等不文明行为。对此,北京各旅游景区纷纷行动,加强宣传,做好监督,引导市民、游客自觉树立文明风尚。
邢凤是朝阳公园观光游览车项目经理,5月以来,她每天都会对体验观光车及其他娱乐项目的游客进行登记,并提醒他们保护相关设施。“《条例》的颁行对游客行为起到了约束作用。公园内大部分都是原生态景观,作为工作人员,带领客人游览时,我们会主动进行督促引导,告诉大家保护景区环境。”
端午假期,北京市民董女士带孩子到天坛公园游玩。她说:“我儿子快两岁了,我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教育他,帮他从小树立文明环保意识。比如,告诉他花草树木都是有生命的,需要好好呵护;不能随手乱扔垃圾,一定要放到垃圾桶里。”
《条例》在健康文明、绿色环保生活方面,提倡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用餐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等行为。
“我们在餐厅明显的位置都张贴了《条例》。倡导文明用餐无论对消费者还是餐厅都是有益的,其中的公筷行动、‘光盘行动’,极大地减少了浪费。”花家怡园四合院店经理孙磊告诉记者,花家怡园餐饮集团曾发布《给朋友们的一封信》,为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他们每天对各餐厅进行全面清洁、消杀,为到店顾客提供消毒毛巾、免洗洗手液、公筷等。
强化文明秩序
近年来,北京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在制度化、法制化道路上不断推进。2016年,《北京市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加强对不文明游客和不文明旅游从业人员的约束和惩戒力度。2020年4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召开2020年北京市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评审会,公示7例游客不文明行为,对不文明游客实施联合惩戒,起到了较好的威慑作用。此次《条例》的颁行,进一步明确了各类不文明行为所涉及的法律责任。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厉新建认为,《条例》以法律法规的形式颁布,对于不文明行为会有较强的规范和约束作用。“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尚处在转型之中,除了道德约束,从法律法规角度对文明旅游等行为进行规定有其必要性。相信通过道德的引导、法律法规的约束,辅以有效的宣传,文明旅游一定会成为游客们的自觉行为。”
“《条例》出台前,对于不文明行为,北京主要是依据国家层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来进行规范,但主要是原则性的规定层面。北京市也曾出台一些与文明、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内容相对分散、不够具体。《条例》是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文明行为的专项立法,作为省级地方性法规,它的法律效力等级相对较高,使得文明旅游、文明出行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夯实了制度化、法制化基础。”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印伟表示。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有法可依的同时更要做到有法必依。印伟说,在《条例》施行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旅游从业人员以及公众等各方面力量的相互配合,做到共建共治共享。《条例》不仅要规范北京本地市民的行为,更要通过政府和旅游企业的宣传窗口,号召到北京旅游的游客做到文明出行,如此才能真正建立起文明旅游的秩序。(唐伯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