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康养旅游+文化传承”——湖北宜昌“擦亮美丽城镇”获全省推介
主打高山康养休闲旅游,坚持“屈风楚韵”文化传承。
宜昌市“擦亮小城镇”勇于探索,闯出了一条“农业+旅游+体育+文化”的特色融合之路,成效显著,亮点纷呈,获得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充分肯定。近日,该厅向全省推介宜昌经验。
为此,“文旅中国”专访了宜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张毅,听他介绍宜昌的具体做法。
张毅说,宜昌市紧紧围绕“市级全域擦亮”目标,弘扬“拼、抢、实”作风,坚持市级统筹,县级推动,乡镇创优,确保工作顺利开局、漂亮起步。
坚持全域擦亮,强化市级统筹
定目标。制定宜昌市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统筹城、镇、村三级联动发展,紧盯人口流动规律,将“人往哪里去”作为确定“擦亮小城镇”行动示范镇和基础镇的基本前提。全市创建2至3个“擦亮小城镇”全域治理示范县、32个示范镇。今年底,力争所有乡镇达到干净整洁有序标准。
定标准。根据湖北省“擦亮小城镇”《工作导则》《技术指南》,结合宜昌实际,把十五项重点任务分解量化成示范镇、基础镇评价标准,在满分100分的基础上,设立产业发展好、风貌管控好、长效管理好、群众满意率高四项奖励指标。
定制度。建立推动考核机制,制定《宜昌市“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评价办法》,聘请第三方,对每个乡镇创建情况进行考核评分;市联席会议办公室每月通报、每季度现场“拉练”,加强工作调度。市级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对行动成效显著的县、乡镇给予奖励。
坚持条块整合,强化县级推动
领导重视抓督办。所有县市区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参与研究方案、审核项目,督办进度。如宜都市“四大家”参加乡镇“擦亮小城镇”实施方案评审,分片包干指挥推进;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将“擦亮小城镇”行动作为今年1号议案办理。
部门协同谋项目。小城镇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各级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积极与乡镇政府深入对接,紧扣产业发展和功能完善,谋划建立项目库。目前,通过整合住建、交通、农业农村等部门资金,初步谋划“擦亮小城镇”项目394个,总投资152亿元。秭归县、兴山县先行一步,统筹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库区移民小区综合帮扶等项目149个,总投资6.8亿元,两个县全域“擦亮”成效初显。
集中力量抓整治。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深入乡镇开展指导。县级城管执法局将执法力量下沉,常态化协助乡镇拆违治非,抽调规环所、市场监管所、公安派出所和社区等人员组建综合管理队伍,实施日常执法联防巡查。如枝江市出台“空中蜘蛛网”等整治方案,完成了10条示范街道立面整治,整治线缆12.4公里,拆除违建8.6万平米。
坚持以点代面,强化示范引领
“擦亮小城镇”,乡镇是主体。选择工作积极性高、主动性强的乡镇,以点带面树立示范样版,点亮美丽城镇“航标灯”。
产业兴旺“高效益”。秭归县水田坝乡依托独特的滑翔气候、宽阔的库区水域、漫山遍野的优质脐橙,投入1.92亿元建设橙谷小镇。常态化开展水上龙舟、陆上环湖自行车骑行、空中无动力滑翔伞运动,以水、陆、空三维立体运动,实现“农、旅、体、文”融合发展。
生态宜居“高颜值”。兴山县榛子乡建设高山四季康养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通过开展城镇景观优化设计,建设街心小游园,利用闲置草坪建设风车广场,废弃猪栏改造壁画景观,打造“文旅融合”的欧洲风情童话小镇,花钱少、效果好、可复制。
乡风文明“高素质”。秭归县梅家河镇集镇管护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居民参与,单位划责任片,领导划责任区,实行居民门前“三包”(包环境、绿化、秩序)。2020年投资2万元举办最美庭院和最美花匠评比活动,居民种花养花热情高涨,家家养花,达2000余盆。
风貌管控“高水平”。秭归县归州镇成立规划建设审批委员会,持之以恒坚守“屈风楚韵”文化传承,对集镇建成区内建筑的审批、施工、验收闭合管理;全域安装电子监控设备,抓拍车辆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与县级交警部门联通,集镇秩序井然有序。
(宜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图)
责编:李晓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