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星空旅游网!
2021
03/16
8:00
你的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海马瘦成这样,我看谁指望它补肾

原标题:海马瘦成这样,我看谁指望它补肾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博物

(ID:bowuzazhi)

作者:嘉楠

海马与海龙,这二位的名字大家肯定都听过,或许还有隐隐约约听说过它们所谓的“功效”——壮阳。

光看名字的话,又是“龙”又是“马”,好像本事很大的样子。然而事实上,它们都只是人畜无害的小可爱而已。

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海里的火焰

清代官式建筑中,房屋的垂脊或戗脊上会设置一排小兽,称为“走兽”。兽越多,建筑的等级越高。

全中国走兽最多的建筑是故宫太和殿。它的每条垂脊上有10个走兽,第一个“仙人”和最后一个“垂兽”不算,其他兽是这样排列的:一龙二凤三狮子,四海马五天马六押鱼七狻猊,八獬豸九斗牛十行什。

北京故宫太和殿的仙人、走兽和垂兽/图虫创意

其中,海马和天马长得很像,都是骏马的形状。区别在于天马长着翅膀,海马身披火焰。

身上带火,还住海里,那不都浇灭了吗?不要较真儿,这个神兽就是这么设计的。《海错图》里有它的全身高清大图:

《海错图》中的海马,是一匹长着鱼鳍和鱼嘴、腋下和腹股沟呼呼冒火的马。

火焰,正是这种传说生物的最大特点。聂璜说:“海马之年久者,身上有火焰斑。其游泳于海也,止露头,上半身每露火焰,艇人多能见之。”听上去似乎有目击案例的样子。

而且它偶尔还会被渔民捞起:“渔人网中得海马或海猪,并称不吉……其身皆油,不堪食。”有厚厚的皮下脂肪,又和海猪(海豚)并列,那么它可能是某种海洋哺乳动物。

还有更切实的证据:骨头和牙齿。“今台湾人多以海马骨作念珠,云能止血。” 聂璜继续介绍道。他还说,海马骨非常坚硬,水火都不能毁掉它,但是一旦用它击打皂角和狗,就会立刻破碎。

这是什么奇怪设定?

聂璜没见过海马骨,却有一颗友人赠予的海马牙。此牙大如拇指,聂璜把它视为“海马真迹”。遗憾的是,他没画在《海错图》里。

这种身带火焰的马状生物,我认为只存在于传说里。渔民捞起来的那些,如果确有其事的话,可能是海豹。除“其身皆油”的特点吻合外,还因为海豹在古代有一个别名叫“海驴”,很容易传成海马。

故宫展出康熙年间屋脊走兽:海马/图虫创意

至于聂璜手里的那颗海马牙,或许来自海象。

海象生活在北极附近,它的巨大牙齿在清代被俄罗斯人卖到中国,作为象牙的替代品。民国时期的收藏家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中说:“象牙之伪者为海马牙,京市呼为虬角。”这样看来,海马牙的主人应该就是海象。

海象的头骨,它的长牙被中国人称为“海马牙”或“虬角”/图虫创意

鱼虾虫马,四位一体

除了这只神兽,聂璜还画了一张“药物海马图”。

这张就好认多了,它就是今天人人皆知的海洋小鱼——海马。

“药物海马”/图虫创意

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外形古怪的海马,其实是形状极其特化的鱼类。不过由于它实在太不像鱼了,所以大部分古人根据体型,把海马归为了虾类。

聂璜对此有话要说。就他所知,福建和广东多有海马,常常混在渔获中被捞上岸。他还曾把海马养在水中观察,发现它“辫有划水及翅而善跃”。海马的胸鳍长在脑袋边上,看上去就像两个小辫子,这显然不是虾的特征。

据此,聂璜否定了海马是虾的说法,但可惜的是,他也否认它是鱼,而认为它是“海虫”......

算了,海马长得太怪,认不出来情有可原。

海中迷你小龙

《海错图》中还有一幅“七里香”。这是一条“闽海小鱼”,身体细长,皮肤有方棱(也是骨质环),像一条迷你的龙: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这个鱼在今天叫“海龙”,分类学上是海马的亲戚。其实很容易看出它俩的亲戚关系——海龙就是个掰直了、抻长了的海马。

不同种类的海龙,体型也是有长有短。短的有成年人的中指般长,长的也长不过成年人的小臂。

营养丰富的超大海龙/图虫创意

海马全部生活在海里,但某些海龙可以进入淡水。中国南部那些直接入海的小河里,藏着横带海龙、无棘海龙、短海龙等好几种。

与海马相比,海龙的泳技要高一点,但也没高到哪去。海马基本已经放弃游泳了,每天就用尾巴卷住海藻、珊瑚,看到哪个小海虫爬过来,就用细嘴吸进去。

图片来自:wikipedia

海龙好歹大部分时间还是游泳的。聂璜在它的尾巴末端画出了一个扇形的小尾鳍,就是它可怜的游泳工具。

瘦弱小鱼,何以补阳?

前面说了,海马被称为“药物海马”,所以它有什么药效呢?聂璜说:“妇人难产,烧末饮服,手持亦可。”古代医书都采用这种说法,而且认为海龙的药效比海马还强。《本草纲目拾遗》载:“海龙功倍海马,催生尤捷效,握之即产。”

烧成末喝了还能理解,手持是什么鬼操作?产妇只要握着海马,孩子就能“卟叽”生下来?什么人间迷惑行为......

来看看医家是怎么解释的。《本草纲目》说:“海马雌雄成对,其性温暖,有交感之义,故难产及阳虚房中方术多用之。”原来,海马在繁殖季节会雌雄成对,长时间缠绵在一起。古人让产妇握着海马,是为了取其“交感之义”。这么看来,与其说是治疗,不如说是图个吉利。

今天医学昌明,已经没人难产时握海马了。人们的关注点转向了海马和海龙的另一功效:壮阳。理由还一样:既然它们总是雌雄缠绵,说明身体不错啊,按照吃啥补啥的原理,一定可以扶阳道吧。

海龙在求偶时会双尾交缠在一起很长时间/图虫创意

古人是瞎联想,那现代人有没有做过科学验证呢?

日本和中国有过报告,说海马和海龙的提取物能让小白鼠的**活力增加。但这只是最初级的成果,连实验者自己也承认“对其缺乏较系统研究”。要想证明它对人也有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外,还有实验声称海马、海龙能抗癌、抗疲劳、抗衰老、抗骨质疏松……当然,也止步于小鼠。我总觉得,一种东西要是号称百病全治,就要打个问号。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而且,用作药材的海马和海龙,还有两个大问题。

一是造假。中国药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的研究者在市场调查中发现,有商贩为了增重,往海马腹内填充胶、水泥、树脂,加进去的杂物最多可达海马自身重量的170%,比海马自己还重。有的渔民抓到海马时,活着灌胶,并用线扎紧海马的嘴,晾干出售。剖开这样的药材,能看到海马全身的骨节之间完全渗满了胶,没有一丝空隙。而人们用海马煲汤、泡酒时,通常会整个放入,不会掰开,因此难以发现。

二是资源。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尝试养殖海马、海龙,但一直被饵料、病害问题困扰,投入大于产出,养殖场纷纷关闭。2009年后,技术有了突破,养殖进入了产业化阶段,但依然面临种质退化、繁殖率低的问题。远远谈不上成熟。同时,国内对海马、海龙的需求巨大,不但药铺里卖、餐厅里有海马海龙酒,连夜市上都有炸海马、炸海龙。人工个体无法满足市场,大部分还得靠野外捕获。

中国海里的海马、海龙已经在一次又一次的捕捞中枯竭了,于是,马来西亚、菲律宾、埃及、印尼的海马海龙们被迫结束了慢节奏的生活,流入中国,变成绑在一起的干尸。它们旁边的宣传板上,印着肌肉发达的**。效果如何,我不敢妄言。唯一能确认的是,这些**的阳刚靠的是健身,而不是皮包骨的小鱼。

特大海龙/图虫创意

撰文、摄影 | 嘉楠

微信编辑 | 高兴

本文原载于《博物》2019年11月刊

推 荐 阅 读

点 击 图 片 即 可 阅 读 全 文

日本独居女性的晚年,或许是我们的未来

她持靓行凶,才不只为“消灭**犯”

化妆品小样的算盘,把年轻人都盘进去了

装疯卖傻的邓超,是最被浪费的好演员

卖到4000块的魅族,把魅友吓跑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admin#shaoqun.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