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方人,你为什么不唱K?
文 戈多
对于KTV,西方人的印象仅剩于此。/歪果仁研究协会视频截屏
中国人的带货能力世界一绝。中餐、奶茶,已然席卷海外的大街小巷,TikTok短视频让外国人欲罢不能,就连中国人自己都不用的痰盂,在亚马逊上已经炒到了人民币400大洋。
然而,“国民娱乐”KTV在海外却始终没有火起来。
出国以前,我天真地以为,KTV就和酒吧、夜店一样,是全世界的娱乐硬通货。2015年,我在澳大利亚读书,某日下课后,班里的韩国同学拉我一起去唱KTV。一番查找之后,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KTV都是中国人的店,仅有一两家是韩国人或日本人开的。
KTV于我,就像水之于鱼。即使唱K价格不菲(大约是40澳元一人,约合人民币200元),我仍旧毫不犹豫地丢下作业,和韩国同学奔向了一家韩国KTV店。到了以后, 韩国KTV的落后让我此生难忘,服务员递来一本点歌目录,像是中国餐厅的古旧菜单,油腻腻的塑料包裹着印有歌名及其代码的打印纸,只能通过字母索引来查找歌曲。
上世纪90年代的点歌目录,早已成为一代人的记忆。/露天拍卖网截屏
翻了半天,我发现中文歌曲只有两页, 邓丽君就占了半壁江山。韩国同学问我,唱不唱《甜蜜蜜》?唱不唱《月亮代表我的心》?我心想,那是我爸妈的心头爱。但为了这逢场作戏的跨国友谊,我只好用同样油腻腻的遥控器对着电视输入代码,令自己重温80年代的邓氏情歌。
此后,我才意识到,要说KTV哪家强?那还是中国人啊!虽说KTV是日本人的“三大发明”(另外两个是泡面和动漫)之一, 但由于中国人在数量上绝对取胜,海外的KTV基本被中国人给承包了。
那么,为什么西方人就不唱K呢?他们嗓子痒的时候,不想嗷嗷几句吗? 难道东亚人才是天生歌姬?
在知乎上,有一个回答,说的是一位美国朋友对中国人沉迷KTV表示不解——“既然你们那么喜欢唱K,为什么不组个乐队呢?”
想唱歌就玩乐队?你说的倒是轻巧啊!
看吧,老外的确不能懂中国人的“点”。组个乐队多费劲、多花钱啊,还得搞吉他、贝斯、架子鼓,还要砸钱排练、拉一群观众,我们只是下班顺道去唱个歌而已,why so serious?
说起来, KTV太符合东亚人的“闷骚”特质了,能让每一个普通人获得“3分钟”的高光时刻。
想想看,私密的包厢里,一小群熟人聚在一起,观众既在场又不在场。唱得好,可以获得朋友们的惊叹赞赏,陌生的男孩会主动向你索要微信;唱得不好,也可以在嘈杂的人声里,自自在在地当一个小透明。
即使是最安静内向的人,在KTV里,也可以脸不红心不跳地展示才华。KTV是隐形的舞台,把“出风头”和“不张扬”结合得刚刚好。
KTV当然不只是唱歌,还有社交功能——这,才是全民都不可抗拒的那股凝聚力。
对于中国人而言,派对可太折腾了。
但是西方人社交应酬去哪里呢?酒吧,夜店,party。其中,party可以集合吃饭+唱歌+桌游+室外BBQ为一体, 对老外来说,一条龙的快乐才是真的快乐啊。但对于中国人而言,派对可太折腾了,首先就是场地——城市里的打工人,十有八九都是蜗居族,哪有那么大的别墅用来办派对呢?
《**》前两年写过一篇华人KTV文化的文章,副标题就是“卡拉OK的甜蜜逃逸”(the Sweet Escape of Karaoke)。文章讲到加拿大的华人如何在KTV里释放压力。
这和东亚的城市特点有直接关系,中国的城市就像水泥森林, 在钢筋中逃逸能逃去哪呢?无非是室内娱乐。小包厢里,任大家横七竖八,喝得烂醉,唱得尽兴。
相比之下,西方人普遍热爱户外运动,游泳、钓鱼、徒步、打猎,亲近自然是天然的解压方式,闷在小屋子里引吭高歌对他们来说没那么有吸引力。
KTV里,中国人首先pick伤感情歌。/歪果仁研究协会视频截屏
《**》接着指出, 中国人偏爱感伤独唱,而西方人则青睐加入欢快的合唱团唱歌。这话不假,在歪果仁研究协会的视频里,我们看到,老外初来中国KTV,被教最多的歌就是《童话》《单身情歌》此类心碎情歌。
是否因为中国人骨子里更伤感?大概统计学不会有答案。但无可否认的是,KTV就像情绪的阀门,可以让困在办公格子里卑微的社畜,排遣寂寞、释放压抑。
KTV里,春娇的情歌,志明是否能懂?/《 春娇与志明》电影截屏
还有一点,KTV传入国内的时间特殊。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腾飞,娱乐工业开始萌芽。在那个没有互联网、没有夜店的年代,大家晚上去干什么呢?卡拉OK厅,让市民的夜晚有了温度。在那个男女之间表达心意还需要暗送秋波的年代, 卡拉OK突然间成了表白神器。
对于当时保守的中国人来说,MV的泳装美女也是难得的“猎艳”时刻。此外,一些今日看来颇为尴尬的旅游风光片在当时却是难得的“塞外想象”,足不出户,就可以观看巴黎的塞纳河、 加州的碧海蓝天、英伦的大本钟……
MV的泳装美女是当时国人难得的“猎艳”时刻。
对了,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大沓K歌金曲光碟,MV劲爆感人,父母结婚的时候还置办了音响和话筒,就这样,家庭卡拉OK在我幼年的心里埋下了热爱唱歌的种子。
如此看来,K歌的记忆从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写入国人的身体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