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神仙爱情!石家庄一男子为妻子建了座石桥,背后故事令人意想不到

如何证明我爱你?
鲜花、钻戒、买房、买车?
还是一日三餐,餐餐为你;
风餐露宿,只为你安……
在石家庄赞皇县黄北坪乡了丝坡村,
有一位丈夫为妻子亲手修建了一座石桥。
而修桥的原因,
竟是因为一个“承诺”。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进村口
一座长约20米的石拱桥映入眼帘

了丝坡村是个“山村”,
村民房屋依山而建,
村边散落着如房门大小的石头,
街道更是由石头铺成,
窄窄挤挤、蜿蜒上升。
走到村内,
有一条20多米宽的河沟横穿其中。
西面的村庄,东面的农田,
被河沟硬生生阻断开来。
河沟之上,
除了几座水泥板样式的“小桥”,
一座山石砌成的石拱桥,
坚固庞大,格外显眼。

石桥长20多米,
桥上是水泥护栏;
高约6米,
桥身全部由密集的石头打造;
桥洞直径约6米,
则由方方正正、簸箕大小的石块整齐排成。
记者走到桥下,
发现构成石桥的石头之间填着石块,
石块之间又塞着石片,
很难再找出一点空隙;
桥洞很高,
再怎么伸手也远够不到洞顶,
站在里面如同进入隧道一般。
紧挨着石桥,
住着一户人家。
记者了解到,
他们就是石桥的建造者
赵振书、晏爱维夫妇。


修建石桥的原因
源自对妻子的一个承诺

说起造桥的初衷,
晏爱维哈哈一笑道:
“啊呀,因为我当时摔了个屁蹲儿”。
晏爱维告诉记者,
自己是1959年出生,
比丈夫赵振书大了两岁。
1984年,两人经过相亲认识,
两封书信往来后,就结成了夫妇。
“那时候他在部队当兵,
我们结婚第一年他都没回过家,
家里都没生过火。”
晏爱维称,
并且赵振书兄弟姐妹多,
家里条件较差,结婚的时候
“连饭勺都是我从家带过来的。”
结婚后很快,
晏爱维又给赵振书生了一儿一女,
凑成了“好”字。
加之晏爱维总能把家里
打理的井井有条,
看到的这么能干的妻子,
赵振书十分高兴,
同时,又在心里琢磨着,
什么时候自己能为妻子做点什么。

“2001年的一天,
我俩一前一后,
一人拎着一筐玉米从地里回来。
那时候河沟水不多,
大概五六厘米深吧,
为了抄近道,
我往河沟里扔了几块石头,
准备踩着石头过河。”
晏爱维回忆,
“哪知道一个打滑,摔了一跤,
一**坐到了河沟里,
裤子、鞋子都湿了。”
“他(赵振书)就在我身后,
赶紧把我扶了起来,
还特别正式地说了句
‘我给你造个桥吧’。”
晏爱维称,
“我听完倒是挺感动,
不过觉得就是说个玩笑话。”
“直到2003年3月的一天,
我见到他(赵振书)开始
推着车往河沟那边运石头,
才发现,人家是来真的了。”
晏爱维笑着说。


为凿石修桥
6根2米长的钢钎磨成“钉”

说干就干,
赵振书首先要解决的是“选址”的问题。
他每日沿着河岸走来走去,
终于发现了两块天然的地基
两个巨大的石块,
刚好埋在河沟两侧。
之后,赵振书先是将
两个大石块凿成平台,
垒成了几米高的“墙墩”,
“墙墩”中间空出,
两侧各垒出一堵砖墙,
依托砖墙,中间搭建了木架,
用木架拼出一个拱形后,
再在木板上竖着砌石块,
等这些石头砌自然合拢
并紧紧挤到一起后,
再将木板抽走、砖墙拆除。
赵振书笑称“用的都是土办法,
诀窍就是‘挤’”。

造桥的步骤一两句就可以说完,
然而“凿石造桥”的经过,
对这对农村夫妇来说,
可不是一件易事。
开凿石头所用的钢钎
全部是赵振书自己用钢筋打造的:
将整根钢筋截成20厘米左右的小段,
一头打平、一头打尖后就成了钢钎。
钢钎两三天就会磨钝,
赵振书就架上炭火锻打,
直到钢钎变成“钉子”大小宣告作废。
而赵振书家后面的一处山坡
被当成了“采石场”,
他将那些几吨、几十吨的
巨大山石一点点凿开,处理平整,
尤其是拱形位置所用的石块,
不仅有棱有角,而且上大下小。
晏爱维想劝劝赵振书,
赵振书回她说家里儿子早早工作,
自己没什么负担,
“结婚多年,
我也没给你做过什么事情,
这次承诺你的,就得做到。”


曾因工程浩大
被村里人看作是笑话

山石沉重,
木板车每次最多装十来块。
很快,晏爱维也加入到了丈夫的造桥中去。
常常是晏爱维压住木板车的车把,
赵振书把山石搬到车上,
之后赵振书在前面拉、
晏爱维在后面推。
期间除了照顾庄稼,
两人剩下的时间几乎全用在了造桥上。
造桥过程中,
夫妇二人也少不了别人的议论。
“别人都当笑话看了,
都觉得干个两三天就停了。”
晏爱维说。
没成想,这一干就是5年。

“我成功喽,我成功喽。”
晏爱维回忆称,2008年冬,
石桥终于建成,
赵振书站在桥上,
像个孩子一样对着自己
不停地喊着这句话,
“感动是肯定的。我也没想到,
他还真造成了。
当晚就给他包了饺子吃。”
据了解,
整座石桥长24米,宽4米,
高6米。
为了打造这座石桥,
夫妻二人5年来共拉了2万多块石头,
2米长的六棱钢赵振书用完了6根,
从亲戚家借来的锤子归还时“已经小了一半”。


石桥方便了村民出行
还以石桥命名了胡同

赵振书告诉记者,
自家在桥对面有2亩地,
以前每次上田务农要向南
绕到一公里处的山梁位置,
才有一条通往田里的路。
尤其到了收获季节,
双轮车堆着满满的玉米或小麦,
推到家里费力费时。
“不光俺家,
村里需要绕道的还有20多户呢。
石桥建成,
给自己给大家都提供了方便。”
而石桥建成后为了检验石桥“质量”,
让大家伙放心,
赵振书夫妇曾推着几百公斤重的
石头在桥上来回走了几十趟,
见桥纹丝不动,
夫妻二人才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同时,县里得知消息后,
在石桥上装了护栏,
对桥面也进行了平整。
“一到夏天雨水多,
河沟内水位暴涨,
我总担心石桥被冲坏,
不过上面的小石块都没冲走过。”
赵振书自信地表示。
近些年,
了丝坡村添了不少农用车,
赵振书夫妇的石桥路平坦宽阔,
成了村民去田里耕种的首选之路。
村民感激地把这座桥称作“夫妻桥”;
提到修桥的这对夫妻,
更是纷纷竖起大拇指。
为表彰赵振书夫妇二人
并纪念这座石桥,
据了丝坡村村支书王俊国介绍,
赵振书夫妇二人居住的胡同
已正式定名为“石桥胡同”。

如今,石桥建成已整整12年,
赵振书和晏爱维每天都要从石桥上经过。
赵振书向记者透露,
造桥的承诺他已经实现了,
等到疫情结束,
他希望能带着妻子出去旅游,
具体去哪还不知道,
不过一定得“天南地北的转一圈。”

曾经,
以为爱情是花前月下、你侬我侬;
却不知最美的爱情,
藏在一日三餐的岁月静好,
藏在你知我心的无言感动,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以吾之力护你周全。
你的健康平安,是我此生最大的心愿。
而
赵振书夫妇二人
修建的这座石桥,
也为村里人的出行提供了方便。
曾经以爱之名修建石桥,
如今造福百姓通达四方。
在我们为
赵振书夫妻
爱情点赞的同时,
也为他们愚公移山、造福百姓的事迹点赞!
祝二老身体健康、和和美美,
也祝福他们的家乡
了丝坡村
越来越好!
文并摄:河北青年报记者智建勋
责任编辑:张元(EN003)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