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街位于天府广场西侧,一头接着西御街,一头紧邻金河路,长不过200米,宽约30米,在梧桐树的掩映下显得古意盎然。这里原为清代正蓝旗三甲地界。康熙年间,满城的旗人驻军曾为当时的四川总督年羹尧建生祠于此,由此得名“祠堂街”。“四川美术协会旧址、新华日报驻成都办事处旧址、聚兴诚银行旧址……这里集中着成都最为丰富的近现代建筑群。”青羊区文管所所长金兰告诉记者。日前,以“三普工作”为契机,青羊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对祠堂街进行了深入调研,初步形成了打造书香文化特色街区的保护性开发思路。
“祠堂街为成都市内近现代重要史迹与代表性建筑最为富集的地区。”金兰告诉记者,这些建筑在祠堂街的分布范围比较集中,基本保留了原有的西式建筑风格及特色,是成都市内一大特色景观。“祠堂街的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成都的近现代发展历史。”根据青羊区“三普”调查统计,截至2010年底,祠堂街保存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主要有14处,可分为五大类型:第一类为纪念及旅游参观地,如辛亥革命保路运动纪念碑、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等;第二类为娱乐和休闲场所,如少城茶社等;第三类为民居及临街小店铺,如《新华日报》驻成都办事处旧址;第四类闲置未用,如聚兴诚银行成都分行旧址;第五类是文化办公场所的旧址,像通俗教育馆旧址等。
“祠堂街的地形较为狭窄,有3处需要重点保护的近现代建筑,北面与辛亥革命保路运动纪念碑相邻。”青羊区汪家拐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祠堂街上大部分建筑外墙均进行了一定的风貌装饰,但内部正日益变得老旧残破。
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些老建筑?青羊区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鉴于祠堂街现有的文化资源,结合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战略,青羊区拟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纳入天府金沙文博商务功能区发展规划,尽可能恢复其原有风貌景观,以民国时期的书店和文化机构为依托,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以“书香”为特色打造老成都记忆的又一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