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猪在台湾引发巨大争议,究竟发生了什么?
文/小米桶
图文:审稿-孙绿、制作-文琪、苏西
音频:讲述者-小米桶、制作-赛安
封面图:聯合新聞網
说到台湾的道地美食,香肠、肉松、卤肉这些自然是不少老饕的心头爱。可是如今,鉴于2021年1月台湾开始引进含有莱克多巴胺的美国猪肉,一想到这一口口吃下去的猪肉美食里可能有着不断累积的毒素,这心情就好不起来了。
莱克多巴胺,是美国的猪农在饲养猪猪的饲料中添加的一种药物。目的是让猪儿们少长脂肪,多长瘦肉,因此也得俗名叫“瘦肉精”。这种添加物理论上是对猪农有好处的,可以减少饲料,降低成本,还可以满足消费者少吃肥肉的需求,因此大量猪农都会使用也不难理解。
然而对于消费者,莱克多巴胺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毕竟这个药物在人体残留后会产生何种副作用,美国的说法是非常含糊的。等于是在缺乏人体实验的基础上,就硬拗说没问题。仅仅靠有良心的医界出来呼吁莱克多巴胺对代谢病患者、还有老人小孩等群体构成威胁,因此才为全世界反对莱克多巴胺留下口实。
瘦肉精对身体的危害
来源:今健康媒體、康健雜誌
如此一来,吃了莱克多巴胺长大的猪,我们后文统称“莱猪”,遭到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抵制也就不难理解。
因此当台湾岛今年逆风而动,对莱猪敞开大门,无疑是在自家后院炸开花,反对声浪响彻云霄。
台湾人爱吃猪肉,从婴儿期就开始吃宝宝肉松,直到升天后还要卤肉祭拜,少吃一天都不叫一辈子。
从知道“猪肉也可能有毒”那一刻起,岛上的居民开始集体抑郁了。
反莱猪气球
怕生意受到影响的首先就是猪肉商贩。
早在去年底,猪肉商贩们就开始用各种通路,比如发line信息,或者FB来给老主顾们吃定心丸,保证自家的猪肉绝对是本地猪,绝无莱猪鱼目混珠,拜托请大家继续支持。
传统市场向来是个充满人情味的地方,商贩们口头的保证让人还是蛮暖心的。毕竟莱猪除了药物残留以外,口感差也是个致命的弱点。
来源:民視新聞、中天新聞
进口的猪肉,特别是北美地区的猪肉有一种很重的骚味。那种骚味,是让人无论加什么调味料都难以掩盖过去的,因此我的很多温哥华的朋友都极少吃猪肉。产生骚味的原因,也有传言就是北美地区猪农使用的各种饲料添加剂所致。
网民制作迷因吐槽
还有一个是宝岛民众吃猪肉的特殊习惯,也就是好食“温体肉”。“温体”,顾名思义就是不经过冰冻,等于从屠宰场直接上餐桌。台湾地方小,这样刁钻的吃法竟也可以实现。
传统市场的商贩们每日一早开市,庖丁解猪,接近中午前就可以卖完收摊。这短短几个小时不需冰冻处理,也避免了肉质因结冰而失去原本的软嫩鲜香。
猪肉摊的摊主们都表示难搞
来源:東門市場豬肉西施
然而以次充好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发生,华人有食用内脏的习惯,特别是猪腰猪肝这类被视为进补佳品。
若是在货源不足的时候,以莱猪内脏混入其中,消费者也难以分辨。殊不知内脏器官的药物残留值最高,可能一副猪腰就飙破表,银发族、孕妇这些爱进补的族群每天吃一些,隐含的危险不言而喻。
来源:東森新聞
第二位被冲击到的就是冷冻猪肉和猪肉制品。
毕竟温体猪处于室温下很容易滋生细菌,因此冷冻肉和加工食品还是绝大部分消费者的主要选择。
那么问题来了,猪肉因为冷冻而口感变差,因浸泡过血水也生出腥臊口感;或者是加工肉品,利用调味成功掩盖掉不好的味道,如此一来消费者根本无从分辨肉品来源。
来源:東森新聞
于是地方政府开始做真的“猪队友”,陆续推出让消费者安心购买的本地猪标示。理论上业者需要实名登记猪肉来源,才可以申请到“台湾猪标章”,悬挂在店内公示。
来源:聯合新聞網
图一,超市的台湾豬,来源:聯合新聞網
图二来源:寰宇新聞網
对于猪肉加工品,则是要求公布来源,就算有进口的部分,比如香肠的肠衣等等,也被要求要明确说明。
所以最近会经常看到猪肉制品旁边附加一些超长解说,不厌其烦地记载“绞肉来自西班牙、肠衣来自加拿大”等等一长串信息,就是怕标识不完善被消费者投诉。
有些超市或餐厅,现在会在门前悬挂巨大的看板,用醒目字体提醒消费者:“本店使用台湾猪”。让人在第一时间就先了解,不管买不买吃不吃,店家显得诚实可靠就先得分。
来源:小米桶
当一切猪肉来源摊开在阳光下,请问消费者还会选择进口肉品吗?
这一点台北市的亚斯伯格症市长柯文哲已经铁口直断,进口肉品价格偏低,绝对会成为低消费群体的选择。
这样讲实在有些刺耳,但某种程度上也是实话。毕竟使用莱克多巴胺的目的不就是节省成本。便宜绝对是莱猪的优势,市场上一公斤莱猪比同等的台湾猪要便宜30元以上,不愁没销路。
然而还是会有穷人吃
来源:台視新聞
来源:聯合新聞網
街头采访穷苦人
来源:華視新聞
更有,为了防堵低价莱猪制品进入公家机构、学校,敬老院、月子中心或幼稚园,地方政府还特别制定政策,要求有集体供餐的机构必须使用本地猪肉。
不然难保遇到不良商贩将莱猪混入贡丸、包子水饺、肉松或香肠当中,趁着公家机构采购比较不透明而以次充好。但是这能让大家放心多少也很难说。
学校张贴注明食材为台湾猪
来源:小米桶
月子中心也出来宣传
来源:台灣好新聞
但家长仍担心学校会吃到莱猪
来源:台視新聞
来源:ETtoday新聞
为应付民意,当局机构更推出“猪肉进口仪表板”,方便民众查明近日进口的猪肉、莱克多巴胺残留数据、方便民众查明近日进口的猪肉的部位(包括猪肉、猪脚、内脏、肠衣等等部分)、进口的国家(包含美国、加拿大、西班牙、丹麦这些)、莱克多巴胺残留数据(包括检验为零残留)。
可悲的是,这个仪表板也被媒体揭爆是报喜不报忧,仪表天天挂零,私下里莱猪已经偷偷进来一百多公吨。
猪肉进口仪表板
來源:聯合新聞網
要想避开莱猪陷阱,说到底就只能再也不吃猪肉,这个代价也太大了吧,索性闭上眼睛就吃下肚去,看看又能把人怎样。
于是就有拥护政策的专家来护航,认为“进口莱猪已在国际安全标准内,可以食用,还担心就是多余。像是硝酸钠就是致癌物,商家为了保鲜放一点点大家还不是一样吃下肚。
整件事犹如温水煮青蛙,只要拖延够久,民众早晚会被煮到麻木,嗯,这真是完美的“计划通”。
莱猪护航喊话
来源:民進黨FB
挺莱猪对上反莱猪,媒体成了第三个战场。
反莱猪
来源:財訊雜誌
由一块肉引发的二元对立,逼得媒体不得不选边站。
挺莱猪的绿营出动学者、政客、甚至是外交官,从各个角度来论证“莱猪进口量很少,就算是每天吃几公斤莱猪,要吃超过十年才会过量”;反莱猪的一边,则是祭出各种数据,深挖“莱剂是毒就是毒,少吃一点没毒死也难保不会有健康疑虑”。
来源:民進黨FB
挺莱猪一方握着权力强硬出拳,反莱猪一方挟着民意绝不相让。双方从电视台打到报纸杂志、街头文宣广告、再到社群媒体,咬到不可开交。
李远哲以糖比喻再挺莱猪
来源:台視、中時新聞
反莱猪广告
来源:民視新聞,中時新聞網
可是无论怎么解释,莱猪的负面影响已经深根在宝岛民众心中。那种杯弓蛇影的恐惧感早已超越莱猪的毒性。无奈的是大局已定,莱猪从2021年的1月已经进入宝岛,早晚也会进到消费者的口中。
于是有坏坏的媒体人出主意,进口的莱猪不要给自己人吃,拿去加工成肉松,再出口到大陆赚些外快,岂不美哉。
来源:博恩夜夜秀
此话一出果然惊炸四方,惹到国台办高调宣布禁止进口台湾猪。其实自从2014年台湾发生口蹄疫,大陆那时就已经禁止进口台湾的各类肉制品。况且大陆也是禁止莱剂肉品进口的国家之一,用莱猪肉松叩开大陆市场根本是不可能。不过这位网红轻率的言论,实在是对台湾美食招牌的抹黑一笔。
小岛的经济发展非常仰赖贸易,自己要赚钱也要让别人赚到钱,无奈之下只能牺牲健康,换到些没有下文的所谓利益。不想当美国强权之下的蝼蚁,才是“抵制莱猪”背后中国台湾人真正的心声。
END
本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环行星球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请后台联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