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工人还在吃瓜,真中产都去滑雪啦
这个地方,才是有钱人的瓜田。/《旋风孝子》
这届中产的滑坡,是从雪山之巅坠入小红书。
不久的将来,3亿人上冰雪的那天,我们或许真得给每位在雪地里半裸凹造型的网红,记上一份功。
这个冬天,许多地方都碰上了多年一遇的超级寒流,本该是用来充分感悟被窝与暖炉来之不易的好时机。
gakki同学教你冬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可无论是东北长白山,还是广东室内的人造雪场,皑皑雪地里,总有这样一群年轻人——
他们无惧寒冷、感冒与蹿稀,臃肿的滑雪服只穿半截。他们将内心对滑雪运动的火热,交给运动比基尼或**的膀子来自我发挥。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加缪,“在隆冬,我身上仍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又或是许多年前的一首摇滚,“我光着膀子我迎着风雪……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冻人行为,并不缺围观者。在年轻人的新滑雪交流圣地上,已出现超过16万篇相关笔记,其中的热门标签还包括滑雪拍照、滑雪穿搭、滑雪文案等。
gif 图/松果生活
热闹的社交APP也只是全民滑雪的一个切片,这项运动的快速普及还体现在消费数据上。
作为北京人民的滑雪后花园,崇礼去年12月的民宿价格,已然逼近往年春节水平。
更早一些的双11期间,国内滑雪门票和玩乐产品的订单量,同比增长了860%,滑雪主题游产品预订量增长超350%。
图 / CBNDATA和天猫体育发布的《2020冬季新活力生活趋势报告》
回看《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9)》出炉时,作者还对疫情之下雪世界的生存状况抱有焦虑。
一位户外体育品牌创始人也说道:“(疫情)这一刀对户外行业,可以说是砍到了腿上,但对于滑雪产业而言,毫无疑问是直接砍在了脖子上。”
如今一年过去,滑雪运动不仅从年轻人社群向外辐射出了“给我点儿肉,给我点儿血”的荷尔蒙,还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流量与魅力来。
滑雪运动的过往
也是一段草根出圈史
最近两月,打开常用的手机APP,明星滑雪的帅气画面总会被推荐到个人首页。
紧接着,是生活类、时尚类等领域,博主或KOL的亲身经历分享。
当然,最常见的还是“雪媛”们。据推测,春夏忙着野餐,秋天忙着在丽思卡尔顿拼单的,都是这同一群人。天冷了,他们更富有想象力地制造出冬季与夏季、哈尔滨与三亚的时空交错之艺术。
年轻男女被刺激着挤向滑雪场,随即充当起新一波宣发物料。看到社交平台上刻意呈现的精修瞬间,他们的父母,同样对这个有益身心健康的全新交(相)友(亲)活动感到满意。
看不惯别人假滑雪,真摆拍的“懂王们”,也会忍不住给大家做公益科普:“穿双板的鞋,就别抓着单板合影了。”
在中国,滑雪这项运动,从未如此贴近大众。即便是挤在南方过于温暖的地铁里,一打开手机,也能看到一片片空旷、洁白的雪地在向我们招手,来呀快活呀。
滑雪照失误案例。/ 小红书截图
印象中的滑雪,小众又高冷,是欧洲old money独有的度假消遣。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冲下阿尔卑斯山,完后还活着,不论途中经过怎样的风景,听见怎样的声音,这种经历本身就是门票昂贵。
但若将这项运动追根溯源,它只是几千年前欧洲北部、俄罗斯北部或新疆阿勒泰地区先人的一种出行方式。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都生存在要么追逐猎物,要么被猛兽追赶的环境里,滑雪就和撒开脚丫子跑一样,无非是用来求生。
如今生活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图瓦人仍每年举办毛皮滑雪比赛。
换个角度看,对于后来追随本能,去到平坦又暖和的地区生活的大多数人而言,滑雪也没那么必要,充其量就是个“最炫民族风”式的听闻。
经济学中的涓滴理论,或许可以用于解释滑雪的出圈。
处于社会顶层的人,偶然发现了这种为“高寒地区土著”所独享的游戏,将其收归己用。通过引领滑雪场景、道具的变革,他们能够愈发巩固自己的高门槛小圈层,撇开主流,独孤求败。
比如为了让滑雪的失重**来得更猛烈,进阶的高山版本出现。为了避开当地居民和游客的人流,他们又为自己量身打造了夜间特别版本。
甚至在一战后,便有西方富人花上数月时间,到偏远的山区扎营。虽然滑的还是雪,但他们会通过标榜“这是机械时代对自然的深刻回归”,宣告自己与只知道嘻嘻哈哈的普通人不一样。
1942年的一张“比基尼滑雪照”,摄于夏天。
而与此同时,处于社会中下层的普通人,也没停下他们对山顶的向往与模仿。他们要将自己“向上输送”的强烈需求,甚至能让索道、魔毯为之诞生。
据说早年还有一位在瑞士做旅游生意的英国人,为了拉动更多老乡出国游,他拼了老命地宣传冬天的阿尔卑斯有多美,甚至声称不好玩不用掏钱。后来这位英国人,误打误撞经营起了世界上第一个滑雪场。
正因有这么多“普通人”的努力,滑雪才未从流行文化中淡出过。
美国太阳谷滑雪场。
海明威来到这样的地方住了几年,还顺便写完了《丧钟为谁而鸣》。
派拉蒙logo。
派拉蒙给好电影报幕的同时,也提醒大家要去大提顿雪山转转啦。
更不用提,这么多年来,历任007在雪地中大战过多少个雇佣兵了。
滑雪运动这种既流行又小众,既通俗又精英的“分裂”特点,也延续到了今天。
花个两三百元的门票钱,你便能够进入国内大多数滑雪场,但要从入门到精通,你还得付出多上数十倍的价格来购置装备、课程。
为了能在高速下落途中,抑制大喊救命的冲动,甚至在卡宾式、大小回转的动作间不经意流露出游刃有余的优雅,这更是得次次练习,次次投入。单拎出这里所需的时间成本来讨论,滑雪也体现出了打工人支付不起的中产气质。
可话又说回来,出了滑雪场,也恐怕再难见到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人欢聚一堂的场景了吧。
日本中产,一个爱滑雪,一个爱跑步,一个写的书叫座,一个写的书叫好。
滑雪速度再快,也逃不出现实的重力
770个滑雪场,2090万的滑雪人次,被公认为滑雪新蓝海的中国市场似乎在2019年交出了一份有进步的答卷。
滑雪产业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想要越级中产、登上人生巅峰的渴望,却吸引着源源不断的人走进全国各个冰雪大世界。
图/《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9)》
滑雪是门“快”的艺术。只有在足够的速度下,体验者才能与脚下的滑雪板、与这项运动,有更好的交流。“但这个产业似乎并不像它所呈现的那样发展迅速。”早年CNN的一篇报道中,相关咨询公司Axis Leisure的负责人便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各地数量可观的滑雪场,实际77%都只是仅有几条初级道的小型滑雪场,有些光靠“宰生客”生意便能赚回本,压根没在考虑什么样的环境与服务才能吸引回头客。而像欧洲一样可以提供沉浸式滑雪体验的目的地度假型滑雪场只占总数的3%。
社交平台上一搜,甚至能发现姿态各异的滑雪场奇行种,每一个转发、点赞的人都可能从此对滑雪产生了阴影。
图/微博用户@金牛颐之时
场地不够,照片来凑。图/微博用户@泥巴圣殿
世界顶级的滑雪场,垂直落差能达到1000米以上,反观国内,超过300米的就只有26家,拥有4条以上索道的也只有8家。
国内滑雪最大的落差,是由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和现实条件构成的。心想要蹦迪,眼前却只有滑梯。眼睛想看到中产的视野,重力却先把你牢牢困在现实地面——周末才有时间滑雪吧?先在魔毯队伍前排个把小时再说。
杭州周末雪景。图/小红书用户@simple
滑雪最叫人痴迷的地方,本该是人在高速运动过程中,对眼前路线的预判,以及对身体的操控,智慧与肌肉都有其充分的展示空间。
而当大量只在理论上学会了“刹车要内八”的初学者,通通被人传人的滑雪热情壮着胆,来到坡顶时,更危险的事情发生了。
他们互相尖叫着冲向对方,然后双双在医务室重遇。小心翼翼的滑雪者,也很难说会不会恰好碰上从5点钟方向,悄无声息奔过来的一枚“鱼雷”。
雪场最怕多米诺效应。
即便是高手,在不熟悉的雪道、管理不当的场地、突然脱落的滑板面前,也只是再平凡不过的一条脆弱生命。
年初崇礼云顶滑雪场有游客意外身亡,滑雪场发通报表达哀痛,并声明,“滑雪是一项高危运动,请大家一定注意安全”。
正规教练不足,也是滑雪的美好体验无法真正抵达大众的原因之一。据了解,一般发达国家业内认可的滑雪人群与职业教练的配比,应在100:1左右。但全国现有的持证教练只有不到一万名,就算加上无证上岗的,临时兼职的,也远不能满足目前的需求。
缺乏严格的行业规范和考核体系是一方面,但更核心的原因是初级的滑雪培训从业者,3年前的普遍月薪只去到2000-4000元。
再延伸想象一下,如果有雪场硬件设施到位,雪的湿度硬度完美,管理精细,教练专业,服务也令人满意,也很难保证没有意外发生。
睿士杂志就报道过这种滑雪乱象,“几乎每周末都会有雪友因为水平不足,被困在中高级雪道的山腰上。有的雪友觉得自己行,但其实他不行”。
让每个人都有正确的自我认知,也是滑雪普及的重要意义。
滑雪正在通过多种渠道普及。/天天向上截图
滑雪下沉,但它仍未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群人
滑雪今年异常火热,但将这项运动与中产捆绑在一块,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十几年前,中国经济网一篇名为《中国新兴中产阶级的时尚运动》便提到,北京的中产会利用周末时间,前往密云的南山滑雪场。
当年在介绍南山滑雪场特点时,记者还专门写了这样一段话:
“它们不提供热咖啡,取而代之的是中国传统的绿茶和具有异域风情的烤肉。在停车场,随手可以买到夹着青葱、猪肉和色拉酱的卷饼……”
北海道的粉雪被炒了起来,成为爱好者新的“白色**”。/ 二世古町官网截图
知乎提问滑粉雪是什么感受,有人把它唱了出来。
从做生意的角度来说,滑雪当然不能只是运动,它还得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如今的雪道一旁,星级酒店、多国美食通通安排,还得配套温泉spa、山间马术等体验,超脱你的想象。滑雪场正在成为一个个大型、多功能的消费空间,并以此为卖点,吸引到更多不同圈层的人。
不只是在国内。
美国国家滑雪场协会的数据指出,随时间推移,收入超过10万美元家庭的到访量逐渐增多,反之,收入低于10万美元的家庭访问量则有下降趋势。
运营成熟的滑雪场,开始更有针对性地追逐“有钱”的客户,为他们量身打造日益昂贵的设施与服务,堆高单次滑雪的价格,而非把注意力花在拉新上。
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Cimarron俱乐部,占地约7平方公里,会员只有13人,但一年会费高达280万美元。
而与此同时,部分年轻一代的美国人被滑雪价格拒之门外,滑雪度假村顾客的平均年龄呈中老龄化。“有钱人才在国内游”,这一点同样适用于美国人。
有钱又有闲的中国中产也是它们想要讨好的对象。2013年的一出广播节目报道,为了更好接待来自中国的顾客,科罗拉多州一家滑雪度假村的员工每天还会花上半小时学习中文。
全世界还有许多类似的度假村,他们有更先进的雪场与管理技术,自然条件也十分优越。老板们需要做的,只是在中国本地设个办事处,雇上几位销售代表,不定时参加些充满香槟与派对气氛的展销会,有钱人便会跨过大半个地球来消费。
中国不缺好的雪和山,图为新疆禾木村。/图虫创意
《大西洋月刊》认为,虽然多年来,滑雪运动已从一种少数派的“精英行为”,转变成中产身份的基石,它仍然挂着“有钱”的标签。
如今,疫情将一部分海外滑雪游的有钱人,转化成国内滑雪场的游客。此外还有72%的体验者,是愿意花门票钱,到雪地里出几张照片,人均滑雪仅1.6次的另一类有钱人。
究竟是哪类有钱人才能真正撑起未来的万亿市场,如何留住更多非一次性打卡类的顾客,这些才是滑雪场应该思量的。
Ski Resorts Work To Turn China's MiddleClass Into Snow Bunnies. npr
How To Get China’s Rich To Take Up Skiing: Sell TheLifestyle 精奢商业日报
How Skiing Went From the Alps to theMasses. The Atlantic
中国新兴中产阶级的时尚运动——周末去滑雪中国经济网
成为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滑雪花了8000年 良仓
河北张家口云顶滑雪场回应“滑雪者摔伤死亡”:警方介入调查澎湃新闻
伍斌:2019年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
国家体育总局:预计2025年滑雪产业市场总规模达1万亿元
撑起万亿市场的滑雪,背后有多乱?ELLEMEN睿士
✎作者 | 木大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号:xzk96818
推 荐 阅 读
点 击 图 片 即 可 阅 读 全 文
郑爽睁眼看看
你活活把章子怡挤下了热搜
车厘子价再怎么腰斩
我还是踏不进中产的门槛
一回归就是9.6,这部国综才是真顶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